编者按:做好美育工作,要坚持立德树人,扎根时代生活,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本期特刊发陈振濂、高建平、王杰、金雅、宋修见等艺术家和专家学者围绕这一主题撰写的文章,以期把文艺界和学术界关于中华美育精神的研究引向深入。
做美的“布道者”:以书法美育实践为例
内容摘要:当前,书法艺术的推广普及最急迫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挑战是“美育”。书法艺术美的大普及,需要一批书法“布道者”,承担宣讲者、解说者、传播者、鉴赏者的角色。书法的“美育认知”是一个书法家成败或成就高下的第一决定性要素。书法“美育家”应注意阶段性、目标设置、距离感、出发点等四个方面,立足于“书法”和“美”这两个基点,紧紧围绕“作品”(名作经典)展开工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书法艺术作出新建树。
关 键 词:书法美育 中华美育精神 书法艺术 书法教育
书法美育记事
“书法美育”之倡,起于庚子年初,本出偶然。
四十年前建构书法“美学”学科;八年前提示启蒙阶段书法“美感”培养;今则着力于社会“美育”,取全民视野而求改造“美盲”,以应“新时代文明实践”之大形势。
“美学”创造,“美育”传播,“美感”养成,三位一体,书法美蕴奥皆在焉!
庚子大暑,陈振濂于喜长生室。
2020年7月23日
在当下倡导书法“美育”,固然不是从原有的“写字”视角而言,技能训练和“美感培养”的美育目标,在很多情况下并不重合,甚至还会歧义叠出、南辕北辙,但也不是定位于高端的书法艺术创作。展览、创作、研究,那是专业人才的事。“美育”面对的是社会大众、工农兵学商,涉及理工农医、经管法文史哲各领域,以及政府机构和社区乡村。各行各业都有一个“美育”的问题。包括美术、建筑、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等在内的各艺术门类,也都需要“美”的启蒙。书法既然是艺术,当然也必会有书法“美育”的问题,只不过过去我们沉浸在实用的写字功能上不能自拔,没有尝试独立来看书法“美育”这个命题而已。
书法的美是一个客观存在,在过去,我们较多的是从书法家的角度来看它——以经典法帖的审美为核心,从研究书法艺术的形式语汇出发,讨论风格技法与五体书等艺术语言,更以浩瀚的经典为脉络,从书法独立的线条之美、石刻与墨迹的不同材料之美、“正”与“草”的互制互生、古代书法史的发展规律提炼等方面,对我们心目中的书法艺术进行梳理和归纳,并以此勾勒出书法作为艺术学科在今天的基本轮廓。但对于书法美面向大众的普及,除了原有实用的工整划一的写字要求,并没有其他行之有效的手段。反省之后方才悟得,实质上就是缺少了“美育”这关键一环。
对于书法艺术的推广普及而言,目前最急迫最重要也最根本的挑战是什么?我以为,恰恰就是“美育”。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陈振濂 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8期(总第59期)
责任编辑:易平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