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艺界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迅速行动起来,主动投身以抗击疫情为主题的文艺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内容鲜活、形式多样、影响广泛的优秀作品,有效鼓舞了斗志、抚慰了人心、凝聚了力量,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本期特刊发一组评析战“疫”文艺创作和作品的文章,以期推动抗疫文艺主题创作健康发展。
武汉外卖骑手战“疫”微博的审美体验
内容摘要:武汉外卖骑手“计六一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坚守岗位,并将工作中的审美体验记录在微博之中,获得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支持。他的微博创作将日常生活、工作与审美体验结合起来,通过碎片化的记录呈现出真实的内在性情与统一的审美经验,在继承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同时,也具有了与“微时代”相对应的后工业时代特征,打破了“言志”与“载道”、审美与生产、个人与集体、城市与自然之间的二元对立,具有独特的审美意蕴。
关 键 词:微媒介 计六一六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日常生活审美 网络文艺评论
“计六一六”微博截图
2020年新春以来,作为疫区中心的湖北武汉受到全国人民的关注与牵念,在上下一心的焦灼关切与鼎力支援中,一位坚守岗位的武汉外卖骑手记录日常点滴的微博如同硝烟中的鸽鸣,传达出这座城市的生命脉动与开春消息,吸引了大量网友与其交流和互动。目前,这位微博账号名为“计六一六”的外卖骑手粉丝已接近七万人,每条微博下都有数十乃至上百条评论,成为疫情期间“微时代”即时创作、信息传递与平台互动的正面典范。随着关注度的逐日增长,“计六一六”不但参与了凤凰网的“春天读诗武汉特辑”,还在东方卫视综艺节目《亲爱的来吃饭》中与艺人王祖蓝视频连线,向观众坦露自己冒着感染风险逆行奉献至今的心路历程。在众多网友关注、评论与转发的推动之下,“计六一六”的微博内容从最初的简单图文搭配,拓展成为视角更独特、技巧更熟练的日常拍摄,篇幅和叙述更为完整细致的文字记录,以及接受效果上更为直观、流畅的视频呈现。他那质朴、简练、真挚又不乏诙谐灵动的文字被不少网友赞赏有加,在评论中将他戏称为 “被外卖耽误的诗人”“暗藏在外卖小哥里的作家”。凭借数字媒体技术的辅助,“计六一六”在微媒介平台所展开的微博创作中凝聚的审美艺术特征与全媒介时代背景的融合,是本文试图探讨的核心问题。
一、战“疫”微博中的性情之真
随着微媒体时代的到来,以微博、微信、微电影、微营销为主体的“微文化”在数字媒介技术的飞速更新与普及之下蔚然成风,碎片化、瞬时性、互动性和个人化体验则成为微文化的共同特征。最能凸显微文化精髓的碎片化特征包括了时空、信息、审美过程与体验的碎片化,也因其过于琐碎、微小、迅捷而造成了微时代大众在信息爆炸中审美关注度降低、审美经验破碎、审美反思贫乏等负面影响。然而,在疫情肆虐的特殊时期,“计六一六”沿着工作路线所记录下的时空与心情碎片,反而因短暂而弥足珍贵,因微小而无比真实,因琐碎而连绵持续。从2020年1月23日开始,由武汉交通管控后的警惕与冷清,到春日降临、城市逐步更生苏醒,整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都经由第一手的图片与文字,越过千山万水,在各地热心网友面前一一呈现。叶嘉莹指出,诗人之所以为诗人,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向千百年来的读者传达出内心“感发的生命”。“计六一六”微博上毫不矫饰的记述文字之所以能让网友感受到自然流露的诗情,就在于他传达出了真实的内心震颤与感动,令他的文字拥有了鲜活的生命力与广博的感染力。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文中图片已标注来源,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邓韵娜 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0年第5期(总第56期)
责任编辑:杨婧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