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从林散之一生的书法创作实践上看,他最基本的书法美学思想显然来自于对传统书法美学的继承和把握,尤其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中呈现出来的书法美学思想对林散之的书法美学思想的确立与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的书法呈现出“潇洒飘逸、古雅秀润、清新流丽”的书法审美格调与风格特色。林散之的书法具有典型的六朝以来的审美格调,浸润着六朝以来传统道家文化、玄学思想和佛家文化影响的痕迹,尤其六朝审美之风,成为其书法审美特色和风格特点的发源之处,林散之书法呈现出特有的山林气象、林下风度,根源即生发于兹。
关 键 词:林散之 书法美学 二王帖学 创新
在书法创作上,要有突破和创新,必须坚持传统基础,要在传统的基础上展开创作思路,才能有个人审美观念和风格特色的形成,试图脱离长期以来形成的优秀传统和文化基础进行艺术实践,不是中国书法发展的健康道路和渠道。从林散之一生的创作实践完全可以感受到。
林散之先生在20世纪的出现,确乎是我国现代书法史上的大事,如同北京故宫内阁大库档案、河南安阳甲骨、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经卷和居延汉简的重大发现一样,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提升中国文化自信心和文化定力的作用。林散之是20世纪诞生的一代书法巨匠,有“当今草法在此翁”(“当今草圣”)的称誉,其书法造诣已臻至圣境,与历史上的张芝、索靖、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张旭、祝允明并列为圣的地步,书法独步当代,“所作行草为思白、觉斯以后第一人”而已。林散之独特的书法审美特征、书法风格特征的出现是由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个性气质特点、综合文化素养、个人书法师承、时代审美风气……都是影响林散之审美特征、风格特点出现的重要因素,特别是传统书法美学思想观念、传统书法深深影响了林散之书法审美特征、书法风格特色的形成。
从林散之一生的书法创作实践上看,他最基本的书法美学思想显然来自于对传统书法美学的继承和把握,尤其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中呈现出来的书法美学思想对林散之的书法美学思想的确立与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的书法呈现出“潇洒飘逸、古雅秀润、清新流丽”的书法审美格调与风格特色。林散之的书法具有典型的六朝以来的审美格调,浸润着六朝以来传统道家文化、玄学思想和佛家文化影响的痕迹,尤其六朝审美之风,成为其书法审美特色和风格特点的发源之处,林散之书法呈现出特有的山林气象、林下风度,根源即生发于兹。
图1 林散之 《瑶池归来自作诗轴》
林散之认为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唐法帖”所承传的书法美学传统是中国书法的正脉所在,书法家一定要引起高度的注意,要不断从王羲之为代表的晋唐书法中汲取书法创作的营养。林散之在回答他的学生陈慎之问他日本书法好的原因时回答说:
(日本书法家)学的高,非晋唐法帖不写,所以不俗,法乎上也。
从与学生的这段对话可以看出,林散之认为取法晋唐,接受晋唐人王羲之、颜真卿、怀素、李邕等人的书法传统、书法美学,是为正途,是为书法创作、书法审美的千古不易之法。这样的认识在林散之的书论中比比皆是:
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而于北海学之最久,反复习之。以宋之米氏,元之赵氏、明之王觉斯、董思白诸公,皆力学之。始称右军如龙,北海如象,又称北海如金翅劈海,太华奇蜂。诸公学之,皆能成就,实南派自王右军后一大宗师也。
余十六岁始学唐碑;三十以后学行书,学米;六十以后就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始启之者,范先生,终成之者,张师与宾虹师也。此余八十年学书之大路也。
“于晋学阁帖”“于唐学颜平原、柳诚悬、杨少师、李北海”“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他不断以晋唐书法为皈依,寻求书法取法的道路:
误坠书城八十春,老来风格更天真。自家面目自家见,还向山阴乞谷神。
法乳相传有素因,蔡中郎后卫夫人,却怜未识兰亭面,自诩山阴一脉真。
右军如龙北海象,龙象庄严百世名。虿尾银钩真绝技,可怜青眚看难明。
回首当年笔阵图,卫夫人去海天孤。既笑古人又笑我,苍茫墨里太模糊。
“还向山阴乞谷神”“右军如龙北海象”“卫夫人去海天孤”,处处流露出对王羲之老师卫夫人、王羲之、李邕等书法美学的高度尊崇和憧憬之情。林散之也根据书法家个人的不同气质特点,总结出不同的书学取法门径,他说:
下笔硬的人可习虞世南、米南宫、赵孟頫。不宜学欧字,免得流于僵板。
董其昌书不正为正,气足,难学。
先赵,再米,上溯二王,也是一条路。
东坡学颜,妙在能出,能变,他只写行、楷;米南宫未必不会写篆隶,但只写行,草也不多;沈尹墨工一体而成名。
李邕说:“学我者死,叛我者生”,要从米、王觉斯追上去。
无论学习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欧阳询、颜真卿,还是学习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等人的书法,学书者都要根据自己的个性、气质特点来选择取法的对象。林散之选择的古人法帖几乎都是遵循王羲之为代表的正统帖学书法。林散之主张从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美学思想上汲取营养,选择取法的道路和对象,来培护自己的书法灵性和书法审美根基,这是最稳妥的书法取法、立法门径,应该是被书法学人可堪坚持的最为基本的书法美学准则,不应废弃而另辟其他取法蹊径。这一书法审美价值倾向林散之纵其一生都没有改变,也成为他所遵循的最为重要的书法美学基本原则之一。
图2 林散之 《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
但只有基本的美学思想观念还是不够的,林散之认为一旦完成对古人成法的继承和掌握,就要在此基础上进行变革、变法,要在古人成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书法审美特征、书法风格特色来,这才是坚持书法美学基本原则的最终目的。只有做到心中有古人法度,然后破除古法的约束,才能进入“有法而又无法”的书法创作的高境界中来,林散之在总结自己一生的书写经验时说:
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千古大成真辣手,都能夺取上天才。
自谓平生眼尚青,层层魔障看分明。莫言臣字真如刷,犹有天机一点灵。
书法谁人似墨猪,垢衣赤脚一村夫。横撑竖曳芦麻样,不古不今笑煞余。
“始有法兮终无法”“无法还从有法来”。先要掌握古人书写的成法,在这一基础和前提下,然后再自我立法,书法创作和审美境界的生成需要不断地变革,不能死在言下。林散之认为“从有法到无法”是一个水到渠成的发生、发展过程。不注重书法书写的规律,试图脱离开古人成法而直接进入“不古不今”的书法创作境地是不可想象的,其书法创作也不可能取得成功。林散之一再强调,仅仅具有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美学思想的继承是不够的,同时还要拥有超越帖学书法传统、立足当下进行变革的创新精神,才能在书法上自我做主、自我立法,进一步完成对传统和自我的两向超越,进入书法创造的高境界之中来,他在咏书诗中说:
笔从曲处还求直,意到圆时更觉方。此语我曾自期许,搅翻池水便钟王。
能于同处不求同,唯不能同斯大雄。七子山阴谁独秀,龙门跳出是真龙。
学我者死叛我生,斯言北海镂心铭。奈何世俗斤斤子,辜负芸窗十载灯。
整整齐齐如算子,千秋人已笑书奴。月中斜照疏林影,自在横斜力有余。
独能画我胸中竹,岂能随人脚后尘。既学古人又变古,天机流露出精神。
“搅翻池水便钟王”“龙门跳出是真龙”“学我者死叛我生”,发出了超越古人、变革古人而自我立法的豪迈宣言。“既学古人又变古”,只有在学古的基础上变革古人的书法成法,才有可能臻入书法创造的高远境界,迎来书法美学新思想的诞生。
图3 林散之 《论书一首》
林散之通过对帖学书法美学思想的接受、继承和发挥,发扬了帖学书法美学注重“优美”(秀美、阴柔美)这一美学范畴的美学价值倾向,注重“优美”(秀美、阴柔美)审美特质的揭显,他的书法呈现出“古雅秀逸”的特色,无疑是坚守这一基本书法审美观念的必然结果。“优美”(秀美、阴柔美)这一美学范畴作为林散之书法美学的本色之美,为他的其他书法审美特征和风格特色的出现起到了奠定根基的作用。林散之在大家最熟悉的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书法传统中寻找书法创作的立法根据和美学价值依托,最终使他的书法美学思想获得了传统书法美学思想的强大支撑,为他自己的书法创法、变法和书法审美境界的确立提供了原点和创生的基础,即以王羲之为代表的帖学传统美学为皈依,进行书法美学思想和书法创作法度的构建,确立出现代文化条件下书法创作和审美赖以遵循的美学基础和审美原则。林散之正是在继承、完善、发扬、超越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美学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向现代书法美学思想的转化。
也正是在对以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美学思想的不断继承、转化和超越中,也才有林散之“潇洒飘逸、古雅秀润、清新流丽”的书法审美格调与风格特色的出现与创生,其孕育自帖学书风的“老辣深秀、古雅清新”的书法面貌,给人们带来了强烈的美感新体验和强大的美学视觉新冲力。艺术创新要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拓展才能有新的出路和雄厚的根基。从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实践成功的经验以及他的这一书法美学思想看,林散之的这一书法美学思想对于重新认识传统书法美学的价值和意义,对于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问题的重新认识,对于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以及传统书法美学思想的价值和意义等重大学术问题,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