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专题策划>正文

电视应多些“文化味儿”(郭必恒)

2017-10-08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郭必恒 收藏

  内容摘要:中华文化独特的神采和气韵,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凝聚而成的精神特质,文艺作为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无疑要体现和反映民族文化意识和文化追求,以文艺振奋民族精神。在我国当下的电视艺术领域,文化意识则存在着缺失现象,亟需改善和提升。文化意识淡薄表现在电视文艺过度娱乐化、有违文明道德、严重脱离现实、历史完全虚化等方面。文化意识都无从谈起,文化精神更无处着落。当然,老电视剧《三国演义》和新近推出的《甄嬛传》等,还是因为植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一面,以及制作精良,赢得了广泛赞许。电视文艺实践也同样表明:越是有文化意识的电视作品,越能获得高度的认可。

  关键词:文化意识 电视节目 民族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艺术家要坚定文化自信,用文艺振奋民族精神。[1]这是从当代艺术的实际出发提出的殷切希望。而反观我国当下的电视艺术领域,可谓良莠不齐,其中最亟待加强的是文化意识。

  有两个事例很能说明文化意识的淡薄。第一个事例是2016年4月下旬播出的一期“跑男”节目。该期节目到杭州博物馆拍摄,众娱乐明星在满是国宝的展柜里“躲猫猫”,其中一件国宝是禁止走出国门赴海外展出的稀世珍宝——战国时代的琉璃杯。节目播出之后引发舆论的一片哗然。观众直言这期节目看得心惊肉跳,生怕生猛的娱乐人不小心撞坏价值连城的国宝。事后,博物馆方面有人表态:他们起初是反对的,因为受到了“上面”的压力,才勉强同意,显然有推卸责任的嫌疑。跑男节目组则声言,节目录制前已经做好了准备工作,拍摄时也没有破坏文物,因此“无伤大雅”。但这种解释很牵强,因为在一个文化意识较强的社会里,就连普通的展览馆都禁止喧哗吵闹,更不用说是在珍藏历史文化遗产的博物馆里厮打玩闹。说到底,普遍地缺乏尊重文物意识才是根由。娱乐本身无须问责,关键是要有底线,不能靠挑战公众的容忍度来制造一个个噱头。如果能在娱乐的同时让观众看到较好的文化素质,那才叫真正好。反之,在跑男节目饱受争议之际,又出现如此展示低文化意识的事件,只会加重公众的不快。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是一个饱受诟病的行业“痼疾”,与之相应的是对人文素质的漠视和忽略,无论是在选秀节目中的答非所问,还是综艺节目中的错字连篇,都引发观众的强烈不满。

  第二个事例是古装剧的剧情设置距离真实的历史越来越远。古装剧以历史为背景,然而反映的是当代人的情感和追求,这是毋庸置疑的自然取向,也成为了古装剧的基本共识,然而以往的“尊重历史、重现历史”的口号已经沦为营销手段。《女医·明妃传》号称参考史书,取材自历史人物,力求还原明代生活之美,还煞费苦心地钻研了中医药学的著作,然而此剧播出之后仍然遭到了质疑,主要是观众指出女医谈允贤生活的时代根本就是搞错了。至于玄幻类的《青丘狐传说》、言情类的《寂寞空庭春欲晚》,背离历史真实更远。如今,虽谓之“古装剧”,但创作者和观众都心知肚明,它已经不再是“历史剧”,而是脱离了历史与规则束缚,纵情狂欢的当代娱乐产品。然而,当历史变得可有可无、频频缺席时,古装剧的整体质量也不可抗拒地全面下滑,小部分制作精良的古装剧的成功,不能掩盖总体上鱼龙混杂的现状。原本被期待为历史正剧的《武则天》甚至“自暴自弃”, 改名为《武媚娘传奇》,以表明自己只是“野史传奇”。故事内容完全脱离于历史,天马行空、自由发挥——但是道具、人物、服装、场景等细节要素,被要求“需要还原历史真实”,要能接受观众们的“考据”。越是注意细节,越会被认为是“良心剧”,越容易迎来口碑与人气双丰收,于是可以看到,2011年起几度创造收视高峰的《甄嬛传》凭借考究的服装、饰品,日常器具对清代历史的高度还原,博得了大量观众的喝彩;杜撰了不少情节的《芈月传》,凭借严谨呈现战国时期的服饰、器具、礼俗等,成功营造出浓郁的历史氛围;《琅琊榜》通过对于服饰、道具、礼仪、文化精益求精的考证与还原,被誉为“呈现的传统文化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由此看来,即使观众知道古装剧只是“南柯一梦”,也希望能把这场梦做得近乎真实——但又不能全是真实,也需要有一定的假定性,让观众不至于处在沉沦之中,即习总书记所指出的,要有艺术理想,不能放任沉沦。从这个意义上讲,《武媚娘传奇》中的故意“露肉”,哗众取宠,岂不过矣。

  事实上,越有文化意识的电视作品,越能获得高度的认可,即便在海外传播时也是如此。根据柬埔寨国家电视台台长肯·顾纳瓦先生在金边举行的《中国剧场》研讨会上介绍,电视剧《三国演义》被译为柬埔寨语后,于2015年登陆柬埔寨,深受好评,街谈巷议都是三国英雄的故事与传说。《甄嬛传》于2015年成功在美国掀起不小的“观剧热”。与此同时,《琅琊榜》在海外也形成一片热播之势。《琅琊榜》的热播,使得在美国的影视字幕网站 VIKI 上产生了一批热衷华语电视剧的“脑残粉”,他们不仅掰着指头计算中国电视剧的更新时间,而且隔三差五就在网站上催促更新。还有当代题材的电视剧《北京青年》《媳妇的美好时代》《木府风云》等,也都在东南亚,甚至非洲部分国家取得了不俗的收视率。因此,海外市场已是中国电视剧产业不得不重视的一大新领域和出路。

  2016年11月的一则新闻显示,国产电视剧《微微一笑很倾城》成为10月末越南互联网上点击率最高的电视剧,就连偶像剧大本营韩国也有许多拥趸。的确,近年来国产剧“走出去”的态势越来越明显,多部古装剧风靡韩国,在欧美引来了一批追剧族,年初阿拉伯语配音版中国电视剧《父母爱情》在埃及也创下收视新高。以前多是国人在追韩剧、日剧、美剧,如今渐渐有了种“风水轮流转”的转变气象,令人有种扬眉吐气之感。

  当然,国产剧“走出去”的意义远不止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文化软实力的彰显。而如今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间的文化输出和交流越发频繁,影视剧作为最直接的文化产物,成为了文化输出的一个重要渠道,也扮演着文化软实力的急先锋角色。它不仅有助于他国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政治价值观、社会现状,也有助于张扬本国的魅力,宣传思想、引导舆论、赢得认同,不知不觉间,接受方的生活方式、日常交流、思想观念便渐渐地受其影响。从这一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影响力确实比上世纪有了很大提高。

  影视文化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途径和载体,对国家形象和民族精神的对外传播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借助这些反映中国历史文化的热门影视作品,世界将会对中国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并以此打通文化上的沟通渠道,创建与开启和世界交流的窗口。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大餐”何以如此受到国外观众的青睐,也引起了人们的探讨兴趣。中国电视剧在海外传播时,中国传统文化在其中确实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得益于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丰厚底蕴与强大魅力,古装剧能够极大程度地引发外国人的好奇心。中国电视剧中较受海外欢迎的功夫武侠剧、历史剧,无不在向海外展现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除了传统文化衍生的各类电视剧外,中国现代的电视剧也颇具魅力,对于塑造国家形象起到重要作用。究其原因:首先,中国现代电视剧展现了当代中国社会的精神风貌;其次,中国家庭的价值伦理被孕育在如“婆媳关系”等反映普遍性人伦关系的影视作品之中;最后,它也是一种对世俗生活的人文关怀,现代的电视剧直面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彰显了对现实的揭示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过,中国电视剧出口情况虽然正在进步,但依然处于弱势,影响力还是不够,而且出口的电视剧类型比较单一,因此更需要“讲好中国故事”,讲清中国发展背后之“道”。因此,中国电视剧的创作与传播,更应树立明确的文化意识,影视从业者应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同当代文化相适应、同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激活其内在的强大生命力,让中华文化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化一道,为人类提供精神指引。

  *郭必恒:北京师范大学国民艺术素养研究中心教授

  *责任编辑:史静怡

  [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2016年11月30日)》,《中国文艺评论》2016年第12期。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7期 总第22期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2017年第7期(总第22期)目录

      电视剧须摒弃拼数量的粗放发展

      评电视剧《鸡毛飞上天》:以艺术细节折射时代质感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