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艺评论的兴旺是时代文艺开始繁荣的一个侧面,创作多样性必然要求文艺评论的活跃,但文艺评论不是文艺理论的换场,也不是创作的附庸。文艺评论的当代性是确立批评自主性价值的体现,它既要聚焦现实创作又要紧扣时代精神,在价值观坚守和文化自信、市场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辩证关系、吸纳借鉴和创新创造的关系、认识经典艺术传统和大众文化的娱乐接受把握等方面都需要有清醒的认知。
关 键 词:文艺评论 当代性认知 批评自主性 创作与批评关系
一、文艺评论应倡导当代性
文艺评论的兴旺是时代文艺开始繁荣的一个侧面,创作多样性必然要求文艺评论的活跃,文艺评论是有别于文艺创作的专有领域,既不是创作的附庸,也不是脱离创作的自说自话;既不是艺术理论转换场域的重复论说,也不是无关理论思考的现象罗列。文艺评论的当代性既是关乎当下创作观念和创作现象的理论命题,也是文艺评论进入时代文化高地不可缺少的观念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阐明了时代发展对文艺工作的新要求,深刻回答了事关我国文艺事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而对于文艺评论者而言,要充分意识到,在文艺发展的进程中,创作兴旺、理论指导、批评点拨都是必不可少的相互存在。没有文艺评论的警示和帮助,艺术创作就缺少促发因素;创作得不到高质量的批评呼应,出现迷茫或者失落也在所难免。可喜的是,近年来,文艺评论开始从被淡漠到渐次兴旺。而判断文艺评论是否适应时代发展,就必须提出当代性的要求。当代性不仅是现实性,更是当下敏锐的人心期望和理论先锋所共鸣的针对性。毫无疑问,文艺评论的现代性首先必须面对现实,在一般意义上,直面现实创作景观才可能具有当代性的背景,随之具有现代文化的眼光和观念,这是当代性的认知基础,而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洞察发展趋向、解说当下的疑难、提出理论见地,则是当代性的标志。当代性关系到文艺评论的生存基础和指向目标,没有当代性的批评既不能表现批评的意义,也无法实现批评对于时代的价值。
文艺评论不是文艺历史的梳理,也不是洋洋洒洒阐释艺术理论的学理研究,而是针对创作和梳理创作,进而诊疗创作与激励创作的学术活动,知晓当下创作是首要之举。文艺评论应有所指,批评家应当凭借着自己的艺术修养,敏锐地感知现实创作的现象、热点和问题,并作出思考和分析。但当下有一些“温吞水”式的所谓文艺评论,漠视现实焦点,泛泛而论自己点滴感受,言不及义不说,聚焦什么都成为问题。文艺评论的当代性要求聚焦时代,没有时代的针对性的文艺评论不是批评,也许可能是理论阐释,可能是观念发布,但不是有的放矢的批评。而针对现实就是针对了最为鲜活的当下创作,比如,谈论小剧场戏曲的兴旺,电影《长城》的打分得失,网络文艺作家唐家三少版权收入突破一亿还要做小鲜肉演出角色,中国网络综艺产出世界第一,开心麻花又有什么新鲜戏,《驴得水》是话剧还是电影,上海彩虹室内合唱团“春节自救指南”为什么得到青年人的呼应,朱新建画作为什么争议不断,2017年鸡年春晚的得失,中国电影贺岁档和春节档的创作评价等等,显然就进入了当代人的文艺视野,也抓住了即刻的创作热点。而如果谈论远古的艺术起源和岩壁画的话题,固然也有价值,却可能不属于批评领域。诚然,批评不只是针对作品,延及的时代文化现象、潮流、精神状态等等也至关重要。但必须强调,当代性的内涵在于对当下创作具有困惑性、辨析性的思想潮流和精神的分析,以及对于一个作品呈现出的动人情态或消极情绪作出独特的认知、批评和分析。显然,当下的创作最为鲜活地呈现了文艺和时代人心、文化的牵连关系,及时对之加以分析批评,才能推动文艺创作繁荣发展。如果对于当下国家文化战略、网络时代的艺术表现及其影响、新一代人的审美观念等不甚了了,批评就容易与时代脱节。当下作品的创作观念、文化气性的折射、艺术形式的得失、细节表现的意味、人物精神状态的把控问题,语言和表现逻辑的好坏等等,都是激发批评的源头,也是批评所要阐述的对象,只有实实在在的分析作品并给予认知的评点,才能让批评具有鲜活的当代性。
文艺评论不是政策法规的宣教,也不是文艺理论的阐释,需要具有学理和文化根基的支撑,但必须抓住大众感知的当下创作的疑惑,通过对当下作品的分析来实现。批评家应有丰厚的学养和独特的见识,没有对宏观世界的大局把握,没有文化观的支撑,没有学术的阐释能力,就不易抓住问题的要害。作为批评家,除了敏锐的文艺感受和洋洋洒洒的阐述见地,还应强化当代性的眼光,能对现实复杂性进行精细分析。尤其对于当下的文艺评论而言,把握复杂情境及其蕴含的矛盾关系十分重要,如果拿着自以为是的尺子,就难免将作品的多样性呈现剪裁为单一死板的材料。
二、当代性是聚焦现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
批评的当代性,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格外注意。
文艺评论者首先是要有价值观坚守与坚定的文化自信相互联系的理性观。价值观总是左右着常人的行为方式并且决定思想见识,每一个人都有其意识到或者无意识忽略的价值观,人的喜好正决定于此。不能忽略文艺创作消极性的因素对于俯就一小部分人的作用。比如,大众需要愉悦天经地义,但抱有娱乐就是一切的狭隘观念,以满足低俗的抓取眼球来取悦市场作为本能追求,就会出现突破道德底线的表现,在前几年抗日神剧的成批量作品中,无底线的表现令人瞠目结舌,比如手榴弹打下飞机的反常理,一弓射出多箭如分导导弹分别射中不同位置的鬼子几乎是奇谈,而探监的女子在和男主人绵绵私情后,居然从裤裆中掏出巨大的手榴弹同归于尽的污到极点,等等。价值观一旦低下,创作就俗不可耐。而具有正确的价值观无论对于创作还是批评,都事关重大。文艺评论没有端正的价值观,就无法判断曲直正误,批评也必然无从谈起。价值观确立对于批评标准起着重要作用。而这里,文化自信特别需要强化,没有文化自信,屈服外力或俯就庸俗就不可避免。正如习总书记强调的那样,有文化自信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同样,我们也要有文艺评论的自信,即坚持社会主义文艺价值观而确立批评的评判标准。我们强调,面对创作时,批评是一种文化主导,而不是附庸与被动对象。批评无助于创作、批评依附于创作、批评只有对创作功用有利才有生存意义等认识,都是不正确的。批评自信在于批评具有独立性,文艺评论是文艺景观中的独特部分,只有健全的批评存在,文艺创作才能有丰盛的可能,批评既是创作的拥戴者也是观察分析者,更是相伴随的不可或缺的朋友。因此,文艺评论在一定意义上需要和创作相陪伴,却不依赖可用与否而确定价值。同样,文艺评论不以是否让创作认可而决定其留用与弃置。文艺评论该有自己的功能和价值自信,依照自身的理论观念来观察分析创作作品和创作现象,判断合理与否,提出自己的建设性意见。无疑,文艺评论是文艺生态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具有独立意义的呈现价值。确认这一点也就决定了文艺评论存在的当代性基础。
凸显文艺评论的当代性包括掌握处理市场意识与文化意识的辩证关系。当下的文艺越来越随着市场强大的支配力而移位、屈就市场需要。对创作而言,没有市场“需要”,似乎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更不用说发展的可能,于是屈就市场风潮的作品成批出现,艺术创作的独特性就难以呈现。市场代表了创作所可能的资本、机构的盈利需要、成本回报的计算等等。这在文化直面市场商业的时候,自有其合理性。不考虑时代现实,一味的孤芳自赏,创作就难免远离生活,丧失市场需要。但一旦把市场热乎的表面,想象为创作出发点,市场的合理性就将扭曲文化创作的根本性。千篇一律的迎合“潮流”的创作必然因市场饱和而被厌烦;开拓潮流的个性创作才符合市场的需要。这一认识超越了简单的肤浅适应市场,却高端的促发创造市场,当代性的文艺评论需要的正是这样的辩证观。
凸显文艺评论的当代性,也需要注意对于吸纳借鉴和创新创造的关系分析。在理论上,批评所抱持的是公认的艺术基本观念,依据已经得到人们认可的既有成功创作经验所确认的创作法则,对不断发展的创作给予分析评判,是一般批评的守则。但显然,艺术创作方法并非一成不变,既然审美观念因时而变,人们的文化需求也随着时代潮流而改变,创作的多样性就成为无法漠视的问题。绝对性观念不是当代性的要求,创作类型和方法都在不断更新,诸如戏剧从广场到剧场,再到小剧场,乃至于衍生到电视上的小品,要求就有了区别;电影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人们习惯的叙事到高科技技术的介入,虚拟拍摄到VR的出现等,电影表现的差异显然也很明显;音乐唱法在通俗出现后一度被嘲笑,后来也被接受,至于从西方传来的Rap也被青年接受并且流行,更为开放的艺术表现显然是社会开放的标志;美术传统在遭遇杜尚的《泉》后,直到行为艺术的变化,让人们的视野不得不开放,等等。如何看待传统的借鉴发展,如何容许个性化的尝试创新开拓,防止固步自封,也避免违反常识和规律,正是文艺评论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世界、多样化的艺术创造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对于前述的出发点就是急功近利的抗日神剧的荒唐,必须给予严肃的批评,阻止无底线的泛滥,而对于电影《捉妖记》中人和“妖”的关系的处理则决不能用人妖不可能混同的陈旧观念来对待。文艺评论既要有发展眼光,又要守住底线,关键是以当代性的精神切入现实。
文艺评论还要认识经典艺术传统和大众文化的娱乐接受差异,适应现实艺术传播的特性问题。在经典艺术的传统中,创作就是自身的优势发挥,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既是事实也是自信,于是评论的增光添彩也是情理自然。无需去大张旗鼓的设计创作宣传,自然也不会虚张声势地强化作品的噱头来博取观众。当下市场和传播对于创作提出了“酒香还怕巷子深”的警示,没有宣传的作品得不到市场的青睐,口碑对于市场影响不仅是质量还有让人知晓的任务。一个作品的完整性是从前期策划宣传就开始预热,难免创造噱头和热点,创作中尤其是作品完成后的自身传播千奇百怪,不如此似乎就会被掩埋,没有传播的途径和噱头,人们就不会买单。尤其是找不到激发市场的因素,再好的创作也难以实现其传播效应。受周期性决定的一些艺术创作中,比如电影电视,等到口碑发酵来了也就失去了最好的档期。基于此,一个完整的创作必须包括从策划到投融资,到创作到宣发,再到后期路演和评价,尤其是网络的利用等等,在这一复杂性的过程中,文艺评论所针对的内容就远比以往传统创作更为丰富,如何辨析真伪言论,如何确认价值的核心,如何选择创作的环节来把握精神等等,都需要更为敏锐的眼光。不能丢弃创作的内容主体,也不能无视形式和技术所带来的影响,至于市场和文化等等复杂因素的衡量也是必然因素,譬如2016年的电影评论,市场指标的涨落背景必须得到关注并投射到具体作品的得失比照中,《叶问3》内容不错却无法回避资本介入导致创作市场畸形问题,一部人文形态的《百鸟朝凤》,却牵扯出制片人下跪而引起社会关注的稀罕事件,等等,文艺评论在这里无疑不能视而不见。
三、倡导面对现实的正能量创作观
在时代创作迎来丰盛局面,国家倡导催发创作向高峰登攀时,文艺评论也迎来兴盛的局面,文艺评论盛衰是和时代文艺大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由此,文艺评论如果不能了解迅速变化的时代,不能适应时代艺术观念和创作的变化,就将被创作者所漠视。事实上,长期以来创作者漠视批评,与批评自身无所建树相互为体,文艺评论的当代性正是要在这关联性强化上造就文艺评论的时代高峰。
首先,要强化批评是一种创造性建设的认识。立足作品和现象的意义在于,借助对象所呈现的艺术表现,发现和判断其显示倡导的价值观和呈现价值。没有作品的观照,缺乏对于不断变化的创作内涵和形式的把握,批评就犹如无本之木,自然无法确立自己的价值。但文艺评论不是要高调展示趾高气扬的姿态,而是要展示创造的价值——创造性的思考和对于创作的创造性的鼓励挖掘。艺术创作语言具有其特殊性,各种艺术领域的时空表现方式、语言逻辑和意象所指都有差异性,理解和发现其内涵需要宽广的视野和深厚的理论文化。如果说好的艺术家创作具有创造性,那么好的文艺评论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梳理和发掘。没有自身的艺术修养,不具备艺术感知的多样性能力,对于艺术作品的幽深内涵的探究没有能力去触摸和感同身受,批评就无来由,也不能深入创造性的分析。真正的批评是洞烛入微的光量透视,看到创作者内心的思考,也一定会触摸到艺术家心灵颤动的瞬间意味,而把握其心思锻造的不足,甚至发现基于作品自然逻辑的价值,以及也许艺术家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奥妙,批评要给予细致的分析指点。这样,艺术批评的创造性才能得以深入,才能服众并给予人们启发。如此认识文艺评论的创造性价值,正是当代性精神的一种呈现。
其次,强化文艺评论的自立性和现实感。如何顾念创作的实践性与批评的思想性之间的吻合,一直是两者之间似乎矛盾的所在。创作具有感性呈现的特点,无需理论说教,给予人情感和具象的感染力,于是文艺评论一旦夸夸其谈的把弄理论术语,言不及义的要求甲乙丙丁,则理论的悬置和创作的感触之间就可能无法沟通。面对日渐多样性形态的文艺创作现象,宽容和引导同等重要、批评与建设性一样不可少,这就是当代性文艺评论的把握尺度。文艺评论自然要顾念现实对象,批评确立自身的独立性基础,却不能脱离创作的全面性,给予创作在其自身理论构建关照下的价值分析,尊重创作规则的分析和组件分析,都要踏实入题,要善意理解也要冷静旁观。因为文艺评论不是可以将既定的概念作为圭臬来丈量作品,而是需要完整的把握创作整体,领悟细枝末节,看到作品的表里和情感形象与内在追求之间的逻辑性。一再强化当代性的哲学命题就在于超越创作自身而认知对象,区别混同于创作而没有思考的浅陋,那样显然无助观众认识,批评也依然不被创作者领情,因为没有提供新鲜的思想。我们时常看到的站台式的所谓评价,吹捧而无限抬升的所谓褒奖,泛泛而论的脱离作品的莫测高深评点,以及没看作品就上纲上线的论说都不是当代性的文艺评论本意,更不具有当代性的内里价值。文艺评论的当代性将针对实际创作的细致认真的剖解、艺术眼光观照下的分析,与站在思想认知高度上的综合论说结合在一起,让人亲近,贴切作品,又高度论证长短,由此确认自身的独立存在意义。
还必须强调,强化文艺评论的正能量,鼓舞与支持正向创作的价值追求,是当代性的核心要素。创作固然需要对生活的多样复杂作出宽泛的表现,举凡生活的多样形态都应当进入艺术家的视野,揭示污浊不良现象,展示美好情感精神,都取决于艺术家关注现实的深度。但毫无疑问,确认文艺评论的独特价值,也就要深入探讨各式各样艺术表现的分寸、目的和给予生活的正反启迪,于是不能不面对繁杂的生活如何被呈现和文艺评论怎样给予认知的问题。丰富的创作也带来了文艺评论的取舍认知难度,首先要面对价值观的坚守和犹豫之间所造成的现实撕裂难题。面对当下多元文化的弥散,文艺评论如果深陷浑融的境地里而没有价值观,就好像没有土壤和根苗一样,批评就容易随波逐流。无论是挖掘创作中的价值观,还是我们自身所把持的价值观,在批评中会发生碰撞,或者忍痛或者求同存异。价值观是判断事物的标准,每个人每个团体的价值观都不一样。艺术创作是多样个性而且复杂多变的,艺术家的价值观,在体现不同的价值取向和艺术表现的时候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色彩。我们当然要允许不同的艺术表现存在,要宽容地看待不同的价值观,在艺术表现中,允许创造中的复杂性呈现,但是在现实中却要依据时代情境而执守人们内心期望,倡导主流文化和价值。价值观的变异与游移对于社会文化和受众的影响将会是很大的。我们应倡导弘扬“上进、向善”,给予人们正能量的价值观。对于消极看待和贬低塑造英雄、崇敬好人的创作倾向,必须分析批评并给予价值引导。这也是文艺评论的当代性的核心构成。简言之,倡导鼓励正向创作既是文艺生存的重要使命,也是人们期望文艺给予人生积极性鼓舞的内在要求,文艺评论没有理由不在宽容多样创作的前提下,更为坚定地倡导正能量创作趋向。
回到处理文艺创作的难点,即如何把握适应市场和追求艺术的关系上。当代性的要求也必须回答如何看待市场意识和文化意识的矛盾问题。承认艺术不能没有市场,市场影响艺术创作也是在所难免,但绝不意味着听任艺术创作精神和实践都被其左右。强化市场对艺术的推动和发展作用是必要的,但是文艺评论需要警惕泛化市场伤害艺术,不防范商业对文化的侵袭,一味以市场为标准的屈就,过分认同创作要顾忌市场而原谅创作的不足,也会带来文化建设和文化批评的走形。艺术过分注重市场票房和收视率,已经成为扭曲创作精神的因素,而批评如果也俯就市场指标为判断标准,甚至无形中成为批评的基本出发点,则文艺评论的精神就显然偏斜了。市场固然是一个指标,但是市场的指标,不能代替文化的指标。在当下环境中,我们的批评一定要顾及市场,但我们要分析市场为什么如此,和大众的心理为什么这样。当下的现实,尤其是年轻人的趣味是需要引导的。青年一代的文化感知,是与新媒体时代相互联系的。我们固然不能拿老的观念和旧有思想与年轻人对话,却也要明白,文化意识的灌输引导并非是自觉的,需要批评来比较衡量和指引。知识的学习是培养文化意识,娱乐可能发自于本能,却不能达到更高的文化层面。批评也需要给予必要的理性教化和灌输、管束。我们已经走了一些弯路,比如所谓的顾念孩子的年龄特点而削减所谓的超过接受能力的教科书,包括拿掉鲁迅的作品,美其名曰适应接受性等。实际上法国高考就要考萨特等本国哲学家思想家的论说。取乎其下,自然就无法阻挡娱乐潮流的泛滥。在艺术创作市场和文化的冲撞中也是如此。如果我们的一些批评随波逐流,或者有时我们的批评也为了夺人眼目而不顾及整体的艺术文化价值,文化高点就很难达到。总之,市场不能决定一切,市场受欢迎的未必都是好的。当下的青春片、武侠片,多数是肤浅而需要引导提升的。进一步说,市场也是需要引导的,市场文化需要纠偏。文艺评论所起的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告知人们什么是应追求的高尚文明的文化。当然也要注意市场受欢迎的艺术作品,分析它所具有的各种内涵魅力。尤其要讲清道理,把娱乐和本能的一些东西,引导到文化的层面。批评就是要以文化和思想来引导社会文化建设。
最后,文艺评论的当代性还必然牵涉到加强文化自信和审美精神的弘扬命题。在当下市场文化的进程中,很容易看到我们一些走偏的现象。比如丢弃了本土文化的传统,一味地仿效域外文化为标准的取向。比如在电影上倡导类型片,而不顾及和本土文化的融合。类型其实是趋向于商业受众的最大批量化的规律,也是一种西方文化的产物,自然总结的是西方文化范畴中受众欢迎的规则,这就未必适于他国的文化,尤其不能生搬硬套来占据和侵袭我们的文化。一味模仿创造出来的,只能是他国的文化。这种所谓的类型既不能输出原发国,也不见得就是本国的文化能够仿效到位的。文艺评论绝对需要廓清区别,判断上不能以此为标准。我们承认类型可能有人类共通的一些东西,可以被最大多数的受众欢迎,但类型有可能只是过去的影像文化之中成熟的部分,不能概括所有的艺术文化的类型。审美犹如品茶,好茶的品味其实在于静心静气的体味,投入自己的心态。更为自觉地鼓励文艺作品的审美精神贯穿,是文艺评论不可更易的立场。无论思想多么高尚,价值观如何正确,缺乏审美精神的创作总是不能适应时势。而在市场强大辖制和互联网大众文化泛滥侵袭的背景下,审美需要主动建设,美育的价值需要文艺评论光明正大地弘扬。尽管时代变化中,传统艺术的“静观审美”已经多少受到冲击,而追求快捷动感和短暂冲击的“流观审美”逐渐影响着年轻人,但审美的本质却必须坚持。也许我们需要不断地分析评判多样性的审美方式,但更应坚信人心需要审美追求,好作品所包容的美好情趣一定会被感知到。而文艺评论的任务是更为明晰地剥离复杂表现后面的审美意味,让优秀的作品被大众认识并受到喜爱。
*周 星:北京师范大学二级教授
*责任编辑:吴江涛
《中国文艺评论》2017年第6期 总第21期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