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本页标题下方的“来源:《文艺报》”,查看报纸文章,链接为:http://wyb.chinawriter.com.cn/content/202103/03/content58778.html)
3月1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文艺报》社联合主办的文艺评论座谈会在京举行。会议以“如何开展建设性的文艺评论”为主题,围绕文艺评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展开讨论,以期为文艺评论与文艺创作的良性互动把脉开方。
建设良性的评论生态
杨庆祥
我认为要增强文艺批评的活力,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文艺批评的文体应该多元化。我在高校工作,高校中有一个不好的现象,非论文都不算我们的工作成果,所以高校的老师不愿意去写那种随感式的或者书评式的文章。这是非常偏颇的生态。文艺评论的文体应该是多元的,随感、书评、点评、对话等文章,只要它具有学理性,都应该成为立体化学术建构的组成部分。现在有关部门提出在高校要“破五唯”,其中之一就是破“唯论文”,我觉得这个是非常有道理的,对高校教师参加文艺评论写作会起到一个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二,文艺评论在内容上要客观,实事求是,这样才有公信力。我们经常讨论文艺评论没有公信力,其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客观,不实事求是。文艺批评不是一味唱高调,但也不是一味挑刺,而是有好就说好,有坏就说坏,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前提。我刚受《文艺报》邀请,给一个“90后”小说家写了一篇评论,写完以后给几个朋友看了一下,有人善意提醒我说,这个作家最近有些争议,你是不是考虑别着急那么肯定他。一方面我很感谢这位朋友的提醒,但另一方面我还是坚持了我的评价。文章最后一句话就是:“写得好!要继续保持啊!”面对好的作品,评论者就应该表明自己的赞赏态度;对不好的作品,也应该表明自己的批评态度。我觉得,这才是文学评论应该有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第三,文艺评论在文风上要个性化。我看大批评家的文章,马克思的评论,俄国别车杜的评论,每一篇评论都是一件艺术品。我们现在很多文艺评论,大量的内容在复述作品的内容和故事,这个是模仿,并没有提供自己真正的见识和见解。我觉得真正好的评论文章,是一件自足的艺术品,这样它才能留存下来,才能得到读者正面的评价。为什么好多人愿意看网上的评论?因为网上的文章没有太多规范,倒是容易看到性情和才华,很有吸引力,很有魅力。这些东西应该变成未来文学评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最后一点,在反应和传播速度上,文艺评论要更加及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评论是非常及时的,对好的作品、好的文学现象、新的文艺思潮,反应非常快,而且能够提出重要问题,引领文艺的风尚。但是,当下由于各种原因,我们很多文艺评论非常滞后。这种滞后,不仅不利于文艺的发展,也不利于人文思想的传播。所以,在这个意义上,我觉得我们应该借助新媒体,更加及时地以多样化的形式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作出有效回应。这样才能形成一个综合性的非常良性的文艺评论生态。
(作者:杨庆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教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