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的笔记
文艺作品具有思想性,这本是文艺理论的常识。我国古代就有“诗言志”和“文以载道”的说法。近代俄国文艺理论家普列汉诺夫也指出,“艺术不但表现情感,它还表现思想。”但由于西方出现了文艺创作的“非理性”说,认为文艺只是“情感的形式”,创作只是感性的产物,有如“白日梦”一样;有些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家更认为现实生活就是平面的,乃至碎片化的,不存在什么“本质”,艺术创作就如玩游戏,可以随意拼贴,无需理性思想的参与。这样一来,文艺的思想性便受到严重的质疑。这些观点实际上已影响到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某些文艺创作。
那么,文艺到底有无思想性,人们应不应该重视文艺的思想性呢?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都对此做出肯定的回答。他指出,“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离开了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再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也是苍白无力的。”关于文艺思想性的重要的社会作用,他做了如下的具体论述:“文艺是铸造灵魂的工程,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职责,应该用独到的思想启迪、润物无声的艺术熏陶启迪人的心灵,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他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做真善美的追求者和传播者,把崇高的价值、美好的情感融入自己的作品,引导人们向高尚的道德聚拢,不让廉价的笑声、无底线的娱乐、无节操的垃圾淹没我们的生活。”
这些论述都充分说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并深刻地阐明文艺的一个本质特性;联系近期我国流行的某些文艺理论和文艺实践,更显现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尽管文艺思维借助形象得以显现,作为思维方式,它与哲学的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区别,但文艺思维并不排斥理性,也不应该完全排斥理性。人类思维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规律,同样适用于文艺思维。实际上,情感与思想难以分离。情感是人们对外界事物一种心理反应和态度,其中就表现有主体的思想和立场。正如毛泽东所说,“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抗日战争中我国人民之所以恨日本侵略者,就因为他们侵略我们的国土,在中国的土地上烧杀掳掠。这种恨的情感正是人们透过种种现象认识到敌人的本质而产生的。怎么能说文艺作品表现这种情感就没有理性思维呢?
文艺总是情、意、象的统一,也是真、善、美的统一。在人类历史的进步中,优秀的文艺都体现情真、意善、象美的特点。思想和情感不但是文学艺术形象的构成要素,也是文学艺术的审美愉悦性得以产生的要素。如果说,艺术形象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形式,那么,思想和情感便是文学艺术作品的美的内容。人们对文艺的审美判断不仅因为作品的形式美,还必然包含有真伪的认识价值判断和善恶的精神价值判断。虽然真和善的东西并不都表现为美,但美是以真、善为前提的。假的和恶的东西则很难被人认为美。假和恶只有被作家、艺术家的审美光照所揭露和鞭挞,才能在艺术作品中转化为美。而真与善,只有通过美的艺术形象的表现才能格外感人,格外使人动心,使人受到春雨润物般的熏陶和感染。这是文艺作品胜于、区别于纯思想性的哲学或伦理著作的所在。无论是情真、意善、象美都需要作者和受众对感性形象生动的感受,也需要作者和受众理性思考的判断。文艺作品除具有艺术性外,之所以还具有思想性,其深刻的原因正在这里。
文化建设和传承与文艺的思想性
习近平总书记重视文艺的思想性,跟他把文艺的思想性与国家文化建设和传承紧密联系起来考察,从“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高度来看待文艺分不开。
文化涵盖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后者包括文学艺术、政治法制、道德伦理、宗教信仰、哲学美学、文物典章、风俗习惯等等。它们构成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境界,不仅制约国家和民族的今天,而且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和传播文化最有力的传媒在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建设和传承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每一次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升华,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他正是把文艺的思想性与文化传播联系起来,从而把文艺的思想性提到极为重要的高度。他指出:“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认为,“要改造国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都离不开文艺。”
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从文化与文艺的密切关系,进一步阐明文艺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境界的重要性。可谓发前人所未发。
正是从中华民族复兴的全局,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全局,习近平总书记在阐明当今我国文艺创作的思想性时,不止一次强调文艺家不仅要表现我国文化的强大创造力和时代精神,强调表现中国精神和传统美德,表现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历史观,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并提倡从这样的思想和理想高度去透视现实生活、分析现实生活、反映现实生活。
他说:“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我曾经讲过,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如果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魂无定所、行无依归。”他强调 “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他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把作品在国外获奖作为最高追求,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习近平总书记把中国精神的不断绵延、推陈出新,视为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证明。他指出,“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他进一步指明文艺的性质与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关系,强调说:“文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以反映时代精神为神圣使命。”他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集中体现了我国当代的时代精神。他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这些立论,为我们指明了提高我国文艺思想性的根本方向与标高。
重视文艺的道德伦理教育作用
在文化中,作为人们社会行为规范的道德伦理十分重要。文艺的思想性中,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道德伦理方面的熏陶和教育作用,更是非常重要的方面。我国古代的《毛诗序》论到诗歌的作用时就说:“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萧统的《陶渊明集序》认为,读陶渊明的文章可以收到“驰竞之情遣,鄙吝之意怯,贪夫可以廉,懦夫可以立”的效果说的都是文艺如何陶冶和塑造人的品格的作用。很多外国著名作家同样认识到这一点。古希腊时期,喜剧家阿里斯托芬在其剧本《蛙》中,就借埃斯库罗斯之口提出:“教训孩子的是老师,教训成人的是诗人。”到了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作家伏尔泰更认为:“悲剧是一所道德学校。纯戏剧与道德课本的唯一区别,即在于悲剧的教训完全化作了情节。”他们讲的都是作为文化重要部分的道德伦理通过文艺作品在人类文明进步中所起的“化人”的功能,也即道德熏陶和教育的功能。
但消解文艺思想性的理论观点影响到文艺创作,必然会在相当程度上消解文艺的道德伦理教育功用。后现代主义的某些理论家所倡导的“客观真实主义”,主张文艺家应排除作为创作主体的思想立场、道德评价和情感爱憎。这股非道德化的思潮在我国文艺创作中也不是没有呼应。我国某些文艺作品的“道德落坡”和“思想消解”,跟这种思潮不是没有关系。从而不能不损害我国文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因而,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的道德教育作用,同样具有强烈针对性和拨乱反正的理论意义。
道德是人们行为的重要规范,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保证,更是人类思想进步的重要表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在长期实践中培育和形成了独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有崇仁爱、重民本、守诚信、讲辩证、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有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因此,我国文艺家无疑应该在自己的创作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大力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道德精神,更为自觉地承担起陶冶和塑造广大受众和社会主义新人的崇高道德责任。
文艺应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艺的思想性当然存在正负之分。我们提倡的是体现人类优秀文化的、具有正能量的思想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要区别中外古今文化的良莠关系,提倡文艺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说:“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素,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标志当代我国时代精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说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述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内容实际概括了中华古代文化的优秀传统和现代人类文明的进步思想,完全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国文艺工作者“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活灵活现地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用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告诉人们什么是应该肯定和赞扬的,什么是必须反对和否定的,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说,“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成为百姓日用而不觉的行为准则。要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他特别强调文艺家要表现爱国主义精神。他说:“我们要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用生动的文学语言和光彩夺目的艺术形象,装点祖国的秀美河山,描绘中华民族的卓越风华,激发每一个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国家荣誉感。”他引证历史,语重心长地说,“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拥有家国情怀的作品,最能感召中华儿女团结奋斗。”对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弘扬,理应成为我国文艺加强和提高思想性的极为重要的路标,我国文艺工作者应时刻放在心中,贯注于笔端。
以正确的世界观和理想导引文艺创作
人类自有史以来总不断追求美好的未来,总以自己的理想不断美化和超越现实的生活。理想是人类思想的重要部分,它既是人类能动性创造性的标志,也往往代表人类先进世界观、价值观的高度和人类对现实规律的深刻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度重视文艺思想性的论述中,还提倡文艺家对现实生活应该有分析,有正确的认识,并以理想的光辉去照耀生活,引导人民前进。他说:“当然,生活中并非到处都是莺歌燕舞、花团锦簇,社会上还有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还存在一些丑恶现象。对这些现象不是不要反映,而是要解决好如何反映的问题。古人云,‘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发乎情,止乎礼义’。文艺创作如果只是单纯记述现状、原始展示丑恶,而没有对光明的歌颂、对理想的抒发、对道德的引导,就不能鼓舞人民前进。应该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观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让人们看到美好、看到希望、看到梦想就在前方。”
文艺不仅要求以个别显现一般,以偶然展现必然,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还要求文艺家在自己的创作中贯注优美的、爱憎鲜明的感情,体现崇高的道德和审美评价,以自己的理想去照亮乃至一定程度上改造所描写的对象。文艺家表现什么,不表现什么,突出什么,舍弃什么,都应该含着理想的追求,为了达到艺术不仅反映世界也改造世界的目的,必然要对生活有所选择和提炼。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引证说:“‘文人之笔,劝善惩恶。’文艺要反映生活,但文艺不能机械反映生活。茅盾说过:‘文艺作品不仅是一面镜子——反映生活,而须是一把斧头——创造生活。’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对生活素材进行判断,弘扬正能量,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引导人们提升思想认识、文化修养、审美水准、道德水平,激励人们永葆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和进取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这些话理应成为我国文艺家认识生活、提炼生活的座右铭,成为我们艺术构思中正确处理现实与理想关系、提高作品思想性的宝贵指南。
文艺作品的高度思想性,自然与文艺家自身的思想状态分不开。文艺史表明,伟大的文艺家总是伟大的思想家。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西欧文艺复兴运动时说,“伟大的文艺展现伟大的灵魂,伟大的文艺来自伟大的灵魂。歌德说过:‘如果想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首先就要有雄伟的人格。’一切艺术创作都是人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互动,都是以艺术的形式反映生活的本质、提炼生活蕴含的真善美,从而给人以审美的享受、思想的启迪、心灵的震撼。只有用博大的胸怀去拥抱时代、深邃的目光去观察现实、真诚的感情去体验生活、艺术的灵感去捕捉人间之美,才能够创作出伟大的作品。”他引述恩格斯论述文艺复兴的话:“这‘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事实上,我国从新文艺运动中走出的鲁迅之所以伟大,也首先在于他不但是立意创新的文学家,还是走在时代前列的敏锐的思想家。鲁迅本人从进化论走向阶级论,走向马克思主义,走向人民大众的革命,创作了一系列照耀国民精神前途的作品。所以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称赞他“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枕的空前的民族英雄”。并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鲁迅一生不断攀登思想高峰的努力,永远值得我国文艺家学习。
文艺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应高度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并非轻视文艺的艺术性,而是要求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文艺作品总是要通过自己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艺术境界才能感动人。习近平总书记深知文艺家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才能达到这种要求。他指出,“文艺精品,都是远离浮躁、不求功利得来的,都是呕心沥血铸就的。”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艺术定力,有“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执著追求,“才能拿出扛鼎之作、传世之作、不朽之作”。他勉励文艺工作者“要以深厚的文化修养、高尚的人格魅力、文质兼美的作品赢得尊重,成为先进文化的践行者、社会风尚的引领者,在为祖国、为人民立德立言中成就自我、实现价值”。这实际上也要求文艺家不但要有高尚的人格和思想境界,还要深谙文艺创作规律,努力做到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这也是针对我国文艺当前存在真善美不够平衡,不少作品耽于娱乐,存在思想道德滑坡的现象,出现了迎合市场低俗趣味和崇尚票房价值,乃至粗制滥造,以欲望代替希望,创作数量虽多却缺乏高峰作品等状况。因此,他激励我国文艺工作者要在“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上下功夫。
他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其中必然含有隽永的美、永恒的情、浩荡的气。经典通过主题内蕴、人物塑造、情感建构、意境营造、语言修辞等,容纳了深刻流动的心灵世界和鲜活丰满的本真生命,包含了历史、文化、人性的内涵,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审美的洞察力、形式的创造力,因此才能成为不会过时的作品。”所以,强调文艺的思想性绝非容许作品的概念化。
文艺的思想性问题不是个小问题,而是关系民族的前途和国家的命运的大问题,丝毫容不得轻忽。习近平总书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很快。同时,我国社会正处在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时代,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一些人价值观缺失,观念没有善恶,行为没有底线,什么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都敢干,什么缺德的勾当都敢做,没有国家观念、集体观念、家庭观念,不讲对错,不问是非,不知美丑,不辨香臭,浑浑噩噩,穷奢极欲。现在社会上出现的种种问题病根都在这里。这方面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难以顺利推进。”他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始终强调,两个文明都搞好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邓小平同志早就告诫我们: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我们的时代既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也是近十四亿中国人迈进新的历史道路的时代。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视文艺思想性的论述,犹如警钟长鸣,一定会激励我国文艺工作者为提高自己作品的思想性,加强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做出不懈的努力。
(作者:张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