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新文论体系构建与我国当代典型文艺问题

2019-07-11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马建辉 收藏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个时代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进步的取得,一定是这个理论直面并回答了这个时代典型的文艺问题,即直面并回答了在这个时代得以充分发展的、带有根本性意义的文艺问题。因此,在我们这个时代,构建新的文艺理论体系,首先就须找准属于这个时代的,或者说是由这个时代所提出的典型文艺问题。那么,我们这个时代有哪些典型文艺问题呢?

  其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外来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对我们文化的影响也日渐广泛和深入——我们的文化构建、民族精神构建长期处于世界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的激荡之中。这个激荡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是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那么,在世界文化激荡中如何以文艺来构建独立的民族精神大厦,就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文艺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的新文论体系构建,能够真正回答如何确立新时代中华民族文艺创作的辨识度问题,探索渗透于文艺作品中的民族精神基因,并唤醒它,使之觉醒起来、强壮起来、生动起来、鲜明起来。同时,这也要求我们的新文论体系构建,要有民族立场上的世界文化眼界和关怀人类精神价值的取向。这样的理论,有助于文艺在世界文化之林中构建融通而独立的民族精神,而非在封闭的环境中去构建隔绝而孤立的民族精神。

  其二,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的不断增强,随着市场意志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强力渗透,市场经济对于文艺的深刻影响和塑造前所未有。那么,如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问题,就成为这个时代文艺发展所面临的又一个典型问题。

  这个典型文艺问题,要求新文艺理论体系能够阐明文艺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以及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这一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文艺创作既应有主动适应市场、占有市场的一面,又应有批判市场消极取向、独立于市场趋利性的一面,文艺理论体系要找到文艺与市场的平衡点,使文艺创作能够以正确的价值导向去撬动市场,进而培育社会主义文艺所需要的市场——能够切实捍卫优秀文艺占有率的良性市场。

  其三,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将迎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党中央、国务院也多次颁发文件,大力推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复兴开辟了道路。那么,如何在文化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文艺创作的独特作用,也就成为文艺发展所面临的一个典型问题。

  新的文艺理论体系构建要回答这一典型问题,就需要重访传统,在中国古代文化、古典文论中寻根汲养。新文论体系要彻底解决中国古典文论的失语症问题,找到能够真正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现实路径。要使人们认识到,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新时代文艺创作强根固本,提供血脉滋养;另一方面,新时代中实现了文化自觉的文艺创作的发展繁荣,将直接带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兴起。

  其四,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深刻改变了人们的存在方式、生活形态、情感模式、思维理路、表达形式,一切的传统和传统的一切都面临着程度不同的变革。人在这个时代成为介质人、媒介人。人如何在这场媒体革命面前讲述文艺,文艺如何表现介质化、媒介化存在的人,同样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典型文艺问题。

  诚然,我们可以不断重弹“文学是人学”的老调,但如果人学不更新其内涵,人不纳入其新质,老调就将失去新意,成为文学理论话语中的空话。新文论体系构建必须关注新的时代人的新质,揭示文艺与人的新质的关联,推动文艺去表达人的新质、建构人的新质或批判人的新质。新文论体系有责任使人的新质透过其所倡导的优秀文艺作品取向,变成更好的新质、更丰富的新质。

  可以说,直面问题,就是直面时代,让理论成为时代的理论,就必须围绕时代问题来构建。新文论体系建构,围绕上述四个典型文艺问题展开,就能摆脱虚空和芜杂,在实质的意义上实现当代文论体系的真正创新与推进。同时,让常识回归常识,让历史回归历史,那些关于文艺的本质论、特征论、创作论、作品论、欣赏论、批评论框架及其一般阐释,可以收纳进文艺理论史的构建。这样,新的文艺理论体系将可以轻装上阵,超越一般常识和历史知识,围绕现实问题走向时代化和思维化。它将属于这个新的时代,属于新的人,属于新的文学,并指向未来和远方。

 

  (作者:马建辉,求是杂志社编审)

 

  延伸阅读:

  古代文论在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李春青)

  构建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体系

  构建中国本土文艺理论话语体系

  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文论的三次转向(高建平)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