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何探索新形势下文艺发展繁荣的新路径,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全市文艺界唯有不断增强五种意识,努力在思想引领、精品创作、人才培育、文艺惠民、自身建设等方面开辟新思路、增添新举措、取得新突破,才能全面推动重庆文艺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
切实强化“主阵地”意识,在思想引领上见到新气象
进一步强化意识形态主阵地意识,切实增强文艺工作政治性,引领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一是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市委统一部署,通过党组会、主席团会、中心组学习会、文艺界座谈会、文艺家骨干培训班等形式,组织开展全市文联系统的系列学习、宣讲、研讨等活动,全面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二是坚定文化自信,全面提升文艺队伍整体思想素质。采取举办重点班研讨与普通班授课、集中培训与发放资料相结合的形式,以党的十九大精神等为重点内容,全面完成40期1.7万余名市级及以上会员的大轮训,进一步把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精神和市委的要求上来,真正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三是引领社会风气,广泛开展主题文艺活动。接下来,我们将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党100周年等重大节点为契机,广泛开展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六进”文艺宣传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融入丰富多样的文艺活动中,引导社会风气,营造和谐环境。
切实强化“主业务”意识,在文艺创作上迈上新台阶
聚焦“中国梦”主题文艺创作,推出一批文艺精品,促进重庆文艺由“高原”向“高峰”迈进。一是注重机制保障,加强重点扶持。发挥重庆文艺奖的导向作用,设立重点作品扶持基金,出台完善《文艺创作配套奖励办法》《重点文艺作品扶持办法》等措施,建立符合社会化运作的创作和人才孵化培养机制,成立以扶持各门类新人新作的创作型基金以及配套的政策、评论、宣传工作机制,健全重点文艺作品创作立项申报及中青年文艺骨干文艺创作扶持制度,形成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文艺创作管理机制。二是注重观念转变,加强正面引导。建立健全重庆艺术奖、重庆文艺终身成就奖、重庆中青年德艺双馨荣誉称号等评选机制,特别推出一批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重点宣传一批中青年艺术家。坚持社会价值和市场价值相统一,把服务群众和引领群众结合起来,积极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生活、关注时代、关注社会,追踪文艺热点,辨析文艺思潮,褒贬文艺现象。三是注重载体打造,加强社会体验。不断完善巫山杨柳坪艺术村等文艺创作基地管理机制,为文艺家蹲点创作、体验生活等提供更好平台。围绕巴渝文化、抗战文化、三峡文化、移民文化、统战文化和重庆改革开放生动实践,编制文艺创作规划,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组织创作富有时代气息、代表重庆形象的文艺精品。
切实强化“主力军”意识,在队伍建设上实现新跨越
大力践行“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实现人品和艺品高度统一。一是加强文艺家队伍培训力度。大力实施“十百千万”文艺人才培育工程。全力组织实施文艺工作者理论教育培训工程,大力实施“五个一批”人才培养、“巴渝新秀”中青年文艺人才和全市文艺骨干培养计划,开展文艺经纪人培训,引进一批文艺紧缺人才、高层次领军人才,加大对文艺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努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文艺人才队伍。二是加强市文联和协会主席团建设。不断强化理论学习,加强民主集中制,全面提升市文联主席团科学决策、驾驭全局、指导实践、拒腐防变的能力。按照政治合格、作风过硬、德艺双馨的要求,通过专职、挂职、兼职相结合的形式配置好协会主席团成员,进一步优化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充分发挥老艺术家的“传帮带”作用,中年艺术家的骨干作用及年轻艺术家的“梯队”建设作用,讲政治、重品行、比贡献。三是优化文联机关及协会人员结构。注重从一线文艺工作者、文联服务对象、大学生村官中选拔专职干部;面向基层文联、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挂职干部;从各行各业选用思想素质好、热心服务群众的文艺工作人员作为兼职干部;探索项目招聘、劳务派遣方式,聘用社工以及在大学生、新文艺组织、社会团体中发展文艺志愿者,着力建设精干高效、充满活力、来源广泛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切实强化创新意识,在文艺惠民上作出新贡献
努力构建参与广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文艺志愿服务体系,促进文艺成果全民共享。一是创新活动载体,强化文艺惠民。以“中国梦”为主题,组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采风创作;围绕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组织“到人民中去”等系列重大文艺活动;以“文联大讲坛”形式,组织文艺家进基层、进学校、进机关、进工厂、进军营;以“结对子、种文化”形式,加强艺术家对基层文艺工作者的指导帮助。二是创新服务方式。支持文艺工作者下基层、接地气。有计划地引导选派文艺工作者到区县、镇街、企事业单位、农村(社区),丰富文艺工作者社会经验和创作素材,带动活跃基层文化建设,使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三是创新考核机制。建立基层文联和文艺工作者需求调查制度,坚持重大活动事前调研,公开内容目标,邀请文艺工作者共同参与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通过招标、购买服务等方式,将文艺活动交由高校、企业、专业院团、社会组织承办,以群众知晓度、参与度、满意度为重点,进行群众满意度测评,确保文艺活动取得实效。
切实强化“主心骨”意识,在群团改革上取得新突破
坚持“去四化”“强三性”,深入推进市文联专项改革,全面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一是切实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建带文建工作机制,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升党的执政能力的战略高度,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宏观指导,把好文艺方向。自觉地把文艺事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完善向党组织定期汇报工作机制,专题研究文艺工作,解决问题、统筹谋划、综合协调、督促推动文艺事业发展。二是切实改进文联机关工作作风。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对照检查“机关化、行政化、贵族化、娱乐化”等突出问题,对照“四化”清单逐项分解目标任务,认真制定整改方案,增添落实措施、健全长效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深入推进文联机关党风廉洁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三是切实加强网上文联建设。加强文联网站、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建设,推进文联网站与党政网站、主流网站之间的互联互通、融合发展。
(作者:陈若愚,重庆市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