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幕式主题发言:
(本网记者程可心 摄)
1、《时代呼唤比较艺术学的诞生一一中西对话中的艺术理论》
彭吉象 全国艺术学学会(筹)副会长、北京大学、重庆大学教授
彭吉象教授从创建“比较艺术学”这门学科的缘由、研究方法及未来发展三个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彭吉象教授指出,要争取将“比较艺术学”同“比较文学”一样正式列为教育部学科目录中的一个二级学科,努力探索出“中国比较艺术学”自己的优势和特点,形成自己完整的学科体系,努力形成“比较艺术学”的中国学派。
2、《当下艺术学理论认知难题与焦点》
周星 全国艺术学学会(筹)副会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院长
周星教授分析了当下艺术学理论认知的难题与焦点。他认为当下我们主要以西方艺术学理论为基础建构艺术学学科,中国艺术学理论的话语权、学科体制和中国艺术学的核心内涵并没有很好的建立。因此,我们应该确立满足本土精神的价值体系,并进入到一个更深的层面。
3、《分门自立下的“邻门互串”》
王一川 中国文联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艺术学学会(筹)副会长、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
在谈到艺术理论的跨界时王一川教授提出“邻门互串”的说法。他指出从跨界视野考察当前艺术理论至少可以涉及五种情况:跨媒介艺术交融、跨门类艺术互通、跨学科汇通、跨形态呈现、跨行业交界。王一川教授认为作为艺术学理论,需要重温弘扬我们民族自己的传统,各艺术门类间相互交融和跨界的状况,是艺术学理论需要传承下去的,尤其在当今的艺术和外来艺术的对话中,要发挥自身的作用。
4、《换种方式说“艺术边界”》
周宪 南京大学艺术研究院院长
艺术边界的问题涉及如何区分艺术与非艺术,随着当代艺术的激进反叛,何为艺术边界变得越来越难以回答。从对艺术本质的讨论,到再现说、表现说和形式说,各种关于艺术本质及其边界条件的理论层出不穷。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均带有某种非此即彼二元对立的思维范式,未能很好地解决艺术边界问题。中国传统哲学和美学对二元概念关系的独特处理方式,对于解决艺术边界难题提供了颇有启发性的思想资源。
5、《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总格局中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体系——学习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心得体会》
李新风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艺术学在“双一流”建设中也应有所作为。在“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中,李新风教授呼吁应该给予艺术学这一新兴的、年轻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一席之地。在“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中,艺术学研究领域的一些具有深厚传统、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艺术高校不妨志存高远,努力创造条件,为之一搏。
6、《艺术起源的经济学思考》
李向民 南京艺术学院教授
近几年主要研究在艺术活动过程中,艺术与经济有什么样的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艺术起源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观点:艺术的起源与经济的关系;艺术品是最早的私有财产;文化产品是最早的商品;文化产业是最早的产业;艺术品是最早的一般等价物。
7、《在学科融汇中建构文艺评论学》
庞井君 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主任、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文艺评论》主编
在当前形势下,厘清“文艺评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建立“文艺评论学”,进而构建文艺评论新格局,是把切实加强文艺评论落到实处的一项战略举措。有必要在艺术学学科门类下,设立文艺评论学,或在一级学科艺术学理论下,设立二级学科。建立专门的“文艺评论学”,可谓恰逢其时。
8、《创造教育:美育的时代性命题》
杜卫 杭州师范大学校长
大量研究证明,一位成年画家创作所需要的灵感,在儿童的涂鸦当中都能体现。我国美育教学的改革,要根据审美育人的特殊规律和发展学生创造力的要求,进行教学组织和方法的变革。审美是个性化特征较为突出的过程,美育教学应该在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让学生充分地投入到各种审美活动中去,要尽可能多的给他们提供个性化体验、自由尝试和充分表现自我的条件,并对每个学生的个性予以充分的尊重。
9、《“十三五”中国文化产业新趋势》
黄昌勇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加,包括国家城市经济转型的提升,文化产业的战略地位越来越高。在“十三五”期间,文化产业是我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要探索未来的趋势,首先需要对产业现状做一些研究。从三个方面概括:从整体上看,我国文化产业基础相当薄弱;文化产业的制度基础需要重塑;文化消费市场有待进一步培育。
10、《“一”与“多”:中西艺术形式创造差异的哲学基础》
蓝凡 上海大学教授
“一”与“多”是中西艺术形式创造差异的哲学基础,即古代中国人的艺术形式创造基础是从“一”生“多”——“以一求多”,古代西方人的艺术形式创造基础是以“多”归“一”——“以多求一”。在美学上,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中国艺术形式创造的“以一求多”,是审美上的以“同”求“异”;西方艺术形式创造的“以多求一”,却是审美上的以“异”求“同”。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