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探寻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

2016-02-03 阅读: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臧峰宇 收藏

从研究思路、学科建设、协同创新入手

探寻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社会生活领域涌现的新问题迫切需要哲学的解答,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在新时期也有发展的内在需要。在回应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哲学理论自身发展的双重需要中,当代中国哲学拓宽研究视野、彰显中国气派、塑造时代精神,成为时代发展的先导。不断探寻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科学路径,有助于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促进中国哲学长足发展。

  当代中国哲学创新是体现文化自觉的学术探索,它通过对社会生活和哲学研究中重大问题的辩证思考与科学解答,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富有创新意识的学人在彰显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特质的过程中筚路蓝缕,力图在思想中把握我们所处的时代,并在塑造时代精神的同时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的内在超越。30多年来,我国哲学界进一步翻译和整理出版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译介了大量西方哲学名著和国外马克思主义哲学名著。同时,中国哲学经典与现代中国哲学名著也陆续被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哲学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地位的基础上,努力融汇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思想精华,寻求当代中国哲学的综合创新。面对共同的时代课题,我国哲学界努力整合学术资源,形成有效的对话合作机制,彰显了立足现实的时代使命感,逐渐形成了富有创造力的发展路径。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已经形成开拓创新的学术格局。这具体体现在研究思路、学科建设和协同创新等诸多方面。

  解答时代问题。当代中国哲学在深入解析“哲学中的问题”的同时,也使“问题中的哲学”得到长足发展和广泛传播。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哲学推动了思想解放的进程,以深刻的洞察力审视社会发展的基本结构、基本特质,确立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价值理念,并深入解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进程中的哲学问题,回应了时代要求、促进了社会发展。可以说,当代中国哲学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始终在场,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了我们时代的精神气质、体现了哲学自身的升华。与此同时,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难题,持续创新的当代中国哲学实现了研究主题的时代转化,在解决引人关注的理论问题过程中推动了时代发展。

  会通古今中外。洋溢着民族性的当代中国哲学在关注全球性问题的过程中,必然在借鉴一切优秀文明的基础上确立自身品格,也必然将古今中外的优秀哲学思想作为自我创新的思想资源。在西学东渐的同时,中国学人也努力踏上中学西渐之旅,致力于在文明对话中提升中国哲学创新的境界与水平,以中国哲学独有的会通方式形成综合创新的愿景,体现当代中国哲学兼容并包的胸怀气度,也使开放的中国哲学在对话中走向世界。在深刻理解和建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持续创新的当代中国哲学与人类文明共同进步,努力以民族品格和时代情怀反思全球性问题。这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重要思路。

  打破学科壁垒。回顾当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在哲学一级学科建设不断加强的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宗教学、美学、科学技术哲学等哲学二级学科的教学与研究也得到丰富和深化。但其中也存在阻碍当代中国哲学进一步发展的学科壁垒:一些学科研究者互相之间界限分明,出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不良现象。近年来,哲学界普遍意识到打破学科壁垒的必要性、紧迫性,积极推动哲学二级学科的交融互动,以问题为导向,突破研究定式,通过对话合作达成共识,在合力攻关中取长补短。此举旨在推动富有创造性的综合研究,由此增强哲学二级学科共同的问题意识,在反思解决当今全球性问题和塑造中华民族时代精神的过程中,实现当代中国哲学综合创新,进而促进当代中国哲学教育深入发展。

  推进协同创新。直面当今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问题,在跨学科研究中实现哲学对现实问题的反思与解答,是当代中国哲学创新的必经之途。当前,哲学界已意识到,不仅要实现哲学二级学科的融会贯通,而且要形成哲学与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思想共享的良好格局,还要加强哲学与心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等自然科学的对话与合作,在跨学科、跨领域的协同研究中集思广益、开拓创新。在此过程中形成的比较哲学与应用哲学,日益成为当代中国哲学新的生长点。可以说,面对纷繁复杂的时代问题,当代中国哲学在社会生活时空中彰显了自身的现实功能,在以核心价值凝聚创新合力的过程中丰富与拓展了研究思路、学术范式和应用领域。

 

  (作者:臧峰宇,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院长)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