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正文

文艺是精神的火炬

  在整体的文艺事业中,文艺评论是与文艺创作同等重要的一翼,只有两者紧密衔接和良性互动,才能促使文艺事业健康而和谐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既高度重视文艺评论工作的重要性,又特别强调文艺评论功能的综合性,还特别指出文艺批评要有批评精神。他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 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文艺批评要的就是批评”。这些重要论述切近文艺批评的实际,体现了对文艺批评的新要求与新期望。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精神,我们汇聚 全国各地,社会各界的力量,创办这专栏,旨在以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为指导,秉持“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直面当下文艺在发展过程出现的新 演进与新变化,及其这一过程中出现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切实有力的理论批评,作出文化层面的解读,进行美学意义的辨析,努力做到褒优贬劣,激浊扬清。同时,通过这一批评实践,激发文学理论的现实性与当下性,增强文学批评的战斗性与有效性,以期推动文艺理论和批评的建设和当代文艺的繁荣与发展。

  【对话人】

  张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海上观潮》主持

  陆建德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白庚胜 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研究员

  孙甘露 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

  毛时安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批评家

  张江:日前,《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共分6个部分,计25条,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确立了具 有战略性、针对性、可操作性的顶层设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指出的,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民族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意见》提出,要充分认识文艺工作的重要作用。

  人民的期待和文艺的繁荣

  现在文艺作品的受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比以前高,甚至高出许多。而且,这种期待,并不是单一的。中国的现实五彩缤纷,他们期待的密切联系现实的“真善美”的表现形态,也是五彩缤纷的。

  陆建德: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讲话中多次使用“人民”这个词。我认为“人民”的包容性是很大的,应该包括各行各业的人士。延安时期的文艺为“工农 兵”服务,现在是文艺创作“以人民为中心”,而“人民”的范围要比“工农兵”更宽广。我之所以这么说,是想强调几十年来翻天覆地的社会变化,这巨变恰恰是 “中国梦”的体现。以往,在文艺作品的创作者和受众之间,有着一条不小的鸿沟。在当时的普通工人、农民和士兵中间,识字的人是不多的,有人甚至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现在完全不一样了。由于中等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年轻人和中年人不仅都会读报,还有一定的写作、表述能力,他们中的很多人甚至有研究生教育背 景,在高校学的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毕业后服务于各种新兴行业,战斗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至于各年龄段的业余的文艺爱好者、创作者,可以说比比皆是。他们 见多识广,善于比较。上面所说的那条社会鸿沟变得不很明显,甚至不复存在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文艺作品的受众对文艺工作者的期待比以前高,甚至高出许多。 而且,这种期待,并不是单一的。中国的现实五彩缤纷,他们期待的密切联系现实的“真善美”的表现形态,也是五彩缤纷的。

  我曾经在鲁迅文学院讲过课,那里很多学员来自社会“基层”。“基层”这个词本身的含义在发生变化,变得更加多元了。我见过一位北京郊区的农民,他也从事文学创作,不久前还出国探亲,他的女儿在海外工作。他说的一句话我不会忘记:作家不问出身,作品决定尊严。这样的声音以往是听不到的。他还说,自己已经近70了,但是不畏惧死亡,他把死亡当作节日,只求为那个节日写出优秀作品来。这种积极乐观的心态能够扫除颓废萎靡之风,是非常可贵的。这位业余作家是农村户口,他的语言新鲜活泼,从不装腔作势。要写出让他满意的作品,绝不简单。这样的人民中的一员,不是消极被动地等候着“消费”文艺作品,他也会坦率、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换句话说,他也可以是批评家。

  今天的农村与赵树理、柳青和路遥等作家生活过的农村是不一样的,我们的作家有没有能力把新农村的复杂变化和种种挑战写出来?据我了解,现在农村种植方式也不同了,浙江很多农田都是包给外来人员耕种的。原来的农户要做各种农活,现在农业有一定的专业分工,比如收麦子的季节到了,有大量的农工驾着收割机奔驰在乡村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农民种经济作物,自己得考虑销路,甚至必须上网,确保消息灵通,他们也叫专业养殖户。如果到黑龙江看一看,情况又有所不同,农业机械化的程度更高,规模更大。随着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农村人口比例越来越小,而留在农村的人口中又 呈现出某种年龄的特点。以往城乡是对立的,现在就不然。城里这么多建筑工地,工人都来自外地,以农村中青年居多,他们户口可能在农村,生活工作却在城市里。用传统的眼光来写今日农村和工厂,恐怕是不大写得好的。

  在这种背景下,专业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加倍努力,不断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加强思想积累、知识储备、艺术训练,才有可能不负众望。正因为我们面临鉴赏水平大大提高了的人民,尤其不能松懈。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 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健康、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习总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而体现其 基本精神的作品必须是具体而形象的。文艺应该是一个国家核心价值观念的最深刻、最细腻的体现,这些观念并不是口头禅,它们渗入人们的潜意识,内化为本能或习惯。文艺工作者并不是在消极地记录价值观念,他们还在不断改变旧观念,形成新观念。正是在此意义上,他们走在时代的前面。

  文艺是民族的精神宝库

  我们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一方面是文艺来自于民族精神,而且是民族精神最精炼的概括,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高度浓缩,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另一方面是文艺作为一定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产品,又以它蕴含的时代气息,负载的民族精神,对此后的时代和后世的人们给予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召,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张江:近些年来,我们对文艺的娱乐功能越来越看重,对它的精神价值反而有所忽视。这是本末倒置,舍本逐末。文艺之所以重要,根本上不在于它能够博人一笑——在这一点上,文艺并 无特别的优势,尤其在当下娱乐方式如此丰富的时代——而在于它能够让人获得精神的力量。文艺对于一个民族精神的成长和丰富,意义尤大。文艺既是民族精神的 传承载体,也是民族精神的建构力量。

  白庚胜: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时代前进的号角,这是对于文艺的功能最为准确的概括,对于文艺作用的高度评价。事实上,文艺作为精神的结晶,时代的音符,在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觉、涵养文化生态、培育文化包容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说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一方面是文艺来自于民族精神,而且是民族精神最精炼的概括,是民族文化精髓的高度浓缩,是民族精神的升华;另一方面是文艺作为一定的时代和民族的精神产品,又以它蕴含的时代气息,负载的民族精神,对此后的时代和后世的人们给予思想的启迪和精神的感召,在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古往今来,世界各民族无一例外地受到其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产生的文艺精品和文艺巨匠的深刻影响。中华民族的精神,不仅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体现在中国人民的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里,也反映在几千年来我们民族产生的一切优秀文艺作品中,反映 在我国一切杰出文学家、艺术家的精神创造活动中。

  以我所熟悉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学而言,其文学的累累成果就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丰富中国 乃至世界文学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古代时期的《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三大英雄史诗,就是中华民族的长期演进中不断创造、积累、传承而成的,是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乃至人类文明的珍品。作为55个少数民族的独特精神创造、文化表达、审美呈现,在历史与现实的光照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对于我们这个世界、我们这个国家与我们这个民族具有多重的意义。由于体现少数民族精神的少数民族文学的存在,中华民族始终靠美学的、情感的、精神的力量紧紧凝聚在一起,不仅诗经、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中富集大量的少数民族文学创造,而且三大史诗及东巴神话等亦令长期盛行于国际上的“中国无史诗”、“中国 神话贫乏论”等灰飞烟灭;它使中国文学的语言表达在汉语文之外又增添色香;它在创作主体上,除了书面作家还涌现出堪比荷马、蚁蛭的扎巴、玉梅、玉素甫玛玛 依等众多口头文学大师;它在传播上除阅读外还拥有对唱、吟游、说唱等多种形式;它在功能上除了认识、教育、欣赏外,还兼有民族记忆、生产协调、社会动员、调解纠纷等实用性;它在文艺理论上,纷呈朝鲜、维吾尔、满、白、藏、彝、傣、纳西等民族在多民族文论及本民族文论方面的不凡表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建设中,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仍将是我们永恒的精神家园、丰厚的文学土壤,特别是在题材、体裁、显现形态、表达技巧、传播方式、接受形式、以及文学观念、语言、审美习惯、鉴赏标准等方面,将继续给予我们极大的滋养,令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民族气派与中国特色、中国精神更有机地统一于一体。

  文艺家的责任与使命

  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作家艺术家必须建立与“灵魂工程师”这一称谓相匹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成为一个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必备素养。

  张江:文艺的功能通过作品来实现,作品有赖于文艺家的创造。因此,作家艺术家在整个文艺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商品经济时代,作家艺术家可以通过自己的创作赢得劳动报酬,但是,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必须建立与“灵魂工程师”这一称谓相匹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这也是成为一个伟大作家、艺术家的必备素养。

  孙甘露: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里,一开始就谈到文艺的地位、作用与文艺工作的意义,并给文艺以崇高的定位与极高的评价,尤其是他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升华的大视野、大角度,谈到文艺作为精神结晶和文明符号的意义,又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说到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顺理成章地得出:“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的结论。这一论述取精用弘,高屋建瓴,形象而科学地阐明了党在新的 历史阶段对于文艺工作意义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评价,这也使作家艺术家感到了自身的使命光荣与责任重大。

  文艺家的这种责任感与使命感,在不同的作者那里,可能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而加大和加重。在我来说,对于自己的个人写作和自己从事的作协工作,都较以前有了新的认识。一是对于自己的小说写 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和更为谨慎的态度。作家是以创作生存和立身的,没有作品不行,作品不好也不行。我有一部作品基本完成初稿,有不少人知道后都在催问,更有出版者相继找来要稿。如果在过去,我加一把劲完成交稿就是了。但现在我不断告诫自己,缓一点,慢一点,力求自己比较满意并觉得读者可能喜欢再出手。这种慢工细活磨出来的成果,也许不一定就是精品力作,但一定会是精心之作,是心血之作。进行这样的写作和拿出这样的作品,也才会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读者。

  另一个是我现在在作协担任了一定的组织协调工作,头绪很多,十分繁忙。在过去,我常常会觉得这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对自己的写作很是影响。但现在认识到, 作协工作本身,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无论是分管《上海文学》《萌芽》等杂志,还是定期组织“思南读书会”和上海作协的一些活动, 大量的事无巨细的工作,我都尽力去做好。这既是为作家服务,也是为文学尽力。

  在我供职的上海作协,过去就有文学家经常深入生活的好传统。在习近平文艺座谈会讲话之后,这个以往的传统进而得以强化和细化,作家们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也更为自觉和积极,从作家到作协,也都加大了对现 实题材创作的投入程度和支持力度。前不久,上海作协先后开展了两项活动,一是“360度看上海”采访活动,组织会员作家深入上海改革开放前沿和新技术、新 业态、新经济、新社会领域,为他们拓宽生活视野,感知时代变化,丰富情感体验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另一个是开展了“上海作家深入生活创作选题和意向”的征 集活动,截至目前,已征集到18个深入生活的选题和意向。如陈丹燕、薛舒、蔡骏等作家,都计划着写作涉及到的生活领域的基层去深入生活,积累素材。相信这种努力,既会使作家个人得到生活的浸润与历练,也会使他们的作品发生新变,努力去靠近“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高度。

  党领导文艺的重要性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文艺才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处乱不惊、勇往直前,始终成为精神的火炬、前进的号角。

  张江:文艺的繁荣发展,除了作家艺术家的主观努力,还有一个体制机制问题。中国文艺的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有一种说法,认为文艺一管就死,只有放任自流才能出佳作。这显然是荒谬之论。事实上,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中国文艺才能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根本方向,才能在复杂的环境处乱不惊、勇往直前,始终成为精神的火炬、前进的号角。

  毛时安:纵观1949年以来的社会主义文艺波澜壮阔的发展,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 《创业史》《青春之歌》、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歌剧《江姐》《洪湖赤卫队》、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无数脍炙人口、直到今天依然保持着强大生 命力的经典作品,都是在当时的各级党组织的关怀下创作并获得巨大成功的。众所周知,周恩来总理就被艺术家们亲切地称为《东方红》的“总导演”。毛泽东亲自将京剧《智取威虎山》唱词“迎来春天换人间”改为“迎来春色换人间”。新时期以来,党对于文艺规律与时俱进的认识深化和文艺政策的不断改善,更是极大地激发了艺术家的创作激情,催生了江山代有才人出、艺术作品日益丰富多彩的生动局面。中国社会主义文艺的丰富实践,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中提出的论断,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根本保证。

  当代的中国和世界,各种思潮各种力量风雷激荡云水苍茫,呈现了极为复杂多变的图景。如何透彻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毫不动摇地坚定我们的创作信念和艺术理想?无疑,党的领导为我们提供了穿越时代复杂迷雾的明确方向、精神定力。从毛泽东、邓小平到江泽民、胡锦涛,人民,为人民创作,是贯穿党的几代领导人文艺思想的主线。不管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都不能动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以自己的心血之作,奉献给我们伟大的人民。这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赖以抗击各种不良思潮和错误文艺观的最为坚强的中流砥柱。

  作为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为文艺的健康发展,创造、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作家艺术家是最为敏感的人群,文学艺术是各种事业中最需要自由和想象力的领域。可以说,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文艺政策在坚持“二为”方向的前提下,呈现了越来越包容越来越开阔的胸怀,主旋律与多样化的有机有序发展,逐渐成为文艺创作的新常 态。正因为如此,文学、戏曲、影视等几乎所有的文艺领域都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井喷式发展。许多作家艺术家都认为,这是我们文艺发展的最好历史时期。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正如习总书记说的那样,对新的文艺形态我们“还缺乏有效的管理方式方法”。面对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党管文艺,仍然有许多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开拓创新的举措。乱云飞渡之际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与审时度势不断改善党的领导,是相辅相成的整体。

  张江:应该承认,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以后,文艺自身以及它所面对的社会环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人抱怨文艺被边缘化了,有人慨叹昔日的荣光不再了。事实上,这都是误解。与曾经的万众瞩目相比,今天的文艺只不过去除了一些本不属于它的负累。而属于文艺自身的东西,包括它应该具备的作用与功能,始终未曾消失。并且,由于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精神文化需求的相应增长,以及现代科技的发展所提供的接受方式的便利和快捷,文艺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文艺作为精神 火炬的引领作用也会持续发挥。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