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理论探索>正文

设计中的双重叙事及其类型特征刍议(杨祥民)

2019-07-0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杨祥民 收藏

  内容摘要:设计叙事主要有静态叙事、动态叙事以及静态和动态结合叙事三大门类,每个门类下又可区分为不同的叙事类别。静态叙事是指没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内容往往表现为一种“事理”“理念”。动态叙事是指具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的往往表现为一种“事件”“故事”。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设计中的叙事也会发生变化,出现新的叙事类型,叙事的效能也大大提高。

  关 键 词:静态叙事 动态叙事 设计学 设计评论 叙事类型

 

  设计叙事可视之为叙述性设计,也就是作为一种设计思维模式或设计价值取向,强调设计作品应该满足“设计的某些表达功能”,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作品中传达富有寓意的“含义”,以此来增加其附属价值。台湾学者杨裕富认为:“……早期美学的发展是文(学)艺(术)合论,更是因为设计除了使用功能、审美功能外还有表达功能,而人在接触设计作品时也不只是心存使用,心存审美,更心存辨认与解读。或是说在透过心存辨认与解读后,才可能更丰富了使用与审美”。[1]由于这与强调“形式追随功能”的现代派有着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因此设计叙事常被视作后现代设计词汇。后现代设计中强调“形式追随情感”,认为“Less is Bore”,强调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话语权”。我们在人类设计的各个领域,都能看到设计叙事的存在,如建筑景观设计、舞台展示设计,以及平面设计、服装设计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非常重要的影响。

 

  一、设计中的静态叙事

  静态叙事是指没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内容往往表现为一种“事理”“理念”。在这种设计叙事类型下,设计对象本身就具有叙事的功能,包含着叙事的内容,设计对象的发展能够推进叙事内容的发展。这也是一种隐性的叙事,采用美学手段来营造文学内容,在空间维度下带来设计的发展与完善。产品设计的叙事往往属于这一类型,没有设计产品的更新便没有叙事内容的演变,人们会因期待叙事而去关注设计。

  静态叙事又可分为“多物一事”“一物一事”两种类型,叙事内容唯一且保持稳定不变。

  1. “多物一事”的叙事类型

  “多物一事”亦可称之为“一事多设计”,是指在同一种事理、理念下进行众多造物设计,叙事内容保持稳定性,社会上大量的设计活动都是基于同一种设计理念来完成的。中国古代长期兴盛的“器以藏礼”的器物设计,就是针对礼仪性叙事而开展的大范围设计。

  中国古代社会中,礼器是陈设在宗庙、宫殿中的器物,常用于祭祀、朝聘、宴飨、丧葬、征伐等礼仪活动中,用以彰显使用者的社会身份、地位、权力。礼器类型数量众多,如鼎、簋、甗、鬲等食器,尊、爵、觚、角等酒器,璧、琮、圭、璋等玉器,但是都在表达着“器以藏礼”的同一种思想内容,也就是说这些各不相同、差异巨大的礼器的设计,却是长久诉说着同一种“礼”的事理。

古代礼器鼎

  古人设计和制造礼器,是为了用器物来表述“礼”的思想旨意,向观者明示和宣教礼的精神,所谓“礼,天之经,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左传•昭公二十年》)。“器以藏礼”的设计叙事亦可谓“器以明礼”的设计叙事,向世人展现中国特有的施礼之道,广泛影响到服装、家具、建筑等事物的设计制造;直到现代社会,我们从现代工业产品设计中也能发现礼仪性思想的应用。

  我们的设计或是追求实用性功能,或是追求审美性效果,而追求礼仪性价值的设计,则是跨越了“实用”“美观”的物质层面,来建构“合适——合理——合礼”的精神诉求。这是一种社会性的需求和文化性的规制,表现出历史性、群体性的特征,隐约暗合着某种流行或通行的文化精神。也许今人不屑于“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封建礼教,但也应认可“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社会秩序——今天的产品设计也在遵从、叙说着这种礼仪性设计理念。

  例如服装设计必须考虑男女性别、年龄长幼、穿着场合等内容,通过服装的款式、材料、色彩等设计语言,来对穿着此服装的人进行表述和叙事,也是对穿着者自身身份的认定——例如“老顽童”、同性恋的穿衣设计,就会进行年龄不符、性别反串的叙事。

  同样,其他生活用品如皮包、家具、自行车甚至汽车的设计,也会有这种“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礼仪性设计叙事,且这种设计叙事特性会随着产品生产发展而愈加凸显。例如手机作为移动通讯的工具,原只是砖头一样的“大哥大”模样,颜色、外形都很单一,没有性别、年龄的款式区分。但随着技术提高生产发展,手机开始出现了男女款式的设计,曾经有一款女性欢迎的天语“胭脂扣”手机,造型上轻盈小巧,采用类如方形彩妆盒的外观设计,周边采用富有时尚质感的曲线,粉色光影绚烂,美艳迷人。此外国产手机还曾推出设计稳重的老年手机、设计活泼的儿童手机。这种手机设计叙事的方式,一推出便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其深层次隐含着消费者对于自我性别、年龄、民族等身份的认同。我们发现有些品牌手机对类似的礼仪性设计叙事并不倾心,但也不能消除女性消费者对这方面设计叙事的热心,她们会另外选购具有女性化色彩的手机套,坚持为手机披上女性的外衣,继续进行女性的设计叙事。[2]

  2. “一物一事”的叙事类型

  “一物一事”亦可视之为“一事一设计”,是指在一种事理、理念下进行一种造物设计,一种叙事设计只指向一种设计理念,两者是一一对应的关系。这种类型的设计叙事很多,在社会生活中比较普遍。例如中国古代社会里经常设立牌坊、牌楼等“纪念碑性”的建筑物,主要是具有表彰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等内容的叙事功能。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世界科技、文化和经济发展的“奥林匹克”盛会,集中展现人类最新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成果;同时这也是规模巨大的世界建筑博览会,由各国最优秀的设计师与建筑师建造的国家馆备受瞩目。世博会标志性建筑不仅代表先进的建筑风潮,还传达出世博会主题,展示了各国独具特色的优秀文化,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各国展馆的设计往往集中地凸显了建筑设计的叙事性,不同国家、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展馆,都会在设计中介绍自己的身份、文化和精神等内容。世博会留下许多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后来成为一些地域性、标志性的著名建筑,其设计除了具有实用性、审美性特征,更具有叙事性体现,以实现对国家、社会、历史、文化的展示和传达。

  例如1958年的比利时布鲁塞尔世博会,主题定为“科学、文明和人性”,核心精神是为了展示人类科技和社会文明取得的进步,并认真思考科学和文明与人的关系。本届世博会的标志性建筑——原子模型塔,既表达了人类进入了科学、文明时代发展利用原子能美好前景的一种展望,也是在当时原子弹核武器的阴影下,对战争和人性的反思,对利用原子弹发动核战争的反对。原子模型塔高334英尺,重量大约2200吨,由九个放大了1600亿倍的铁分子原子架构而成。这九个巨大的铝质大圆球原子代表当时欧共体的九个成员国,也同时代表着比利时国内的九个省,因此原子模型塔成为比利时国内团结和西欧联合的象征。在该建筑的底部是接待大厅,展示的正是比利时国家的核能工厂。由此可见原子模型塔的设计叙事,不仅包含了人类对金属和钢铁工业的尊崇,对于和平利用原子能的愿望,同时也有对于人类自我毁灭的核战争的防范和警惕。

比利时布鲁塞尔原子模型塔

  又如1970年日本大阪世博会上的著名建筑——太阳塔,形象地表述出一种“超越时空的绝对感”(设计者冈本太郎语),不仅是大阪世博会的“图腾”标志,而且衍化成为日本民族的神灵,时代的符号。太阳塔建筑的造型像是一尊古老的雕像,又具有现代的形式,具有一种神秘之感,让现代人联想到远古时代的祭祀场景。塔身自上而下有四个大面具:“黄金之面 ”“太阳之脸”“暗黑之星”和“地底之星”,它们寓意着世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太阳塔内部的展示设计,则是叙述人类的智慧创造之火,如同太阳一样从远古燃烧至今,并将照亮未来,开拓未来全新的世界。太阳塔内展示设计进一步叙述了“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生活”“人类与科技”以及“人类战胜自我”等内容主题,展品中生命之树的设计,则为了叙述表达“生命的力量”。

日本大阪太阳塔

 

  二、设计中的动态叙事

  动态叙事是指具有情节发展变化的设计叙事,所“叙”的往往表现为一种“事件”“故事”。这是一种显性的情节叙事,采用文学叙事手段直接有效叙事,在时间维度下推进设计的发展与完善,设计叙事的内容会获得超越设计对象自身的更大发展延伸。例如动画卡通形象的设计,在影视叙事中成为光彩照人的明星,影视叙事可谓当下文学叙事的最高形式。

  动态叙事是具有情节多重变化的叙事,追求创新发展的“事件”“故事”内容,可分为“多物多事”“一物多事”两种类型。

  1. “多物多事”的叙事类型

  “多物多事”亦可称之为“多事多设计”,是指叙事的情节基于设计的创新变化而丰富发展,通过对于“设计”的改变而产生新的“故事”“事件”,而且还能产生前后的内容关联。这种设计叙事的多重变化,仍归属于一个统一的设计体系和叙事范畴,亦可谓由系列“一物一事”构成的系统设计。“安娜”(Anna G)系列红酒开瓶器设计,就属于这种设计叙事类型。意大利阿莱西公司(Alessi)被冠以设计工厂、梦想工厂等美誉,几十年来全世界消费者始终对其设计的产品趋之若鹜。1994年诞生的“安娜”红酒开瓶器,采用高度拟人化的可爱造型,塑造成一位优雅的淑女形象,身着美艳的高束腰连衣长裙,双臂伸展笑意盈盈,让全世界的收藏家和设计家都对其爱慕不已。“安娜”是开瓶器诞生以来划时代的产品,开始为呆板的厨房用品设计注入情趣。正是基于这种叙事设计的理念,“安娜”不仅具有了“人”的造型,而且开始了“人”的生活:她先是换穿不同颜色的长裙,如天蓝、粉绿、明黄、浅棕、纯黑、暖橙等,以缤纷的色彩让人耳目一新;后来她又更换服装的款式、身上的装饰,总是保持着美丽欢乐的面貌。设计师还相继设计推出了“安娜”的男朋友,以及她的众多姐妹等家人朋友,这些开瓶器各有自己的名字和个性特征,共同构成了“安娜”系列红酒开瓶器的大家庭,也共同演绎和讲述着这个设计大家庭的故事。

开瓶器安娜和她的“男朋友”

  阿莱西公司的产品设计就凸显出“叙事”手段的运用,由此让产品“说话”,因而能够“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能够“打动人”。阿莱西公司的掌门人Alberto Alessi在《梦工厂:自1921年开始的Alessi》中也曾说:“真正的设计是要打动人的,它能传递感情、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好的设计就是一首关于人生的诗, 它会把人带入深层次的思考境地。”[3]“安娜”已成为阿莱西公司设计精神的象征,在意大利阿莱西公司总部为她树立起一座巨大的雕像。

  另一个典型案例是美国美泰儿公司(Mattel)设计推出的芭比娃娃系列,风靡全球畅销一百五十多个国家。芭比的全名是 Barbara Millicent Roberts,五十多年来她始终保有青春活力,生活幸福且丰富多彩。芭比从事过各种各样的职业,她曾被设计成医生、教师、歌星、军人、运动员、宇航员、志愿者,甚至还曾成为总统候选人。截至目前她从事过的职业已超过80种,与她相伴的宠物也已超过40种,包括猫、狗、马、熊猫、狮子等。她还拥有粉红色的敞篷车、拖车、吉普车,也会操作商用客机。设计师源源不断地为芭比设计出的大量漂亮衣服,最令人为之惊叹着迷。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多年来每年都有一百二十多件新款芭比服装面世,所穿过的鞋子都超过10亿双。不仅如此,设计师还专门为她设计了众多家人和朋友,还有一个名叫肯尼(Ken Carson)的男友。在这个设计故事中,芭比和肯尼一见钟情,从1961年开始一直相恋厮守43个年头,最终于2004年“分手”,这一对人偶玩具的分道扬镳让人们大为惋惜。然而后来随着事态发展,肯尼再次赢回美人芳心,多年后两人终于再次复合……

  如此看来,设计师仿佛是导演,芭比娃娃的设计恰如戏剧排演,这里有角色、有情节、有主题,甚至还有服装、化妆、道具、场景等。正是在这种“多重设计”“多重叙事”的推动下,芭比娃娃从一个单纯的人偶,变成深受无数人追捧的偶像,产生了巨大的明星效应。

芭比娃娃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芭比还曾多次客串到一些动画影视剧中,例如1999年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2》、2010年的动画片《玩具总动员3》中,人们都看到了芭比的熟悉的身影。由此也可见,影视能作为一种更为有效的手段,为设计展开更为生动的叙事,叙事也跳出了隐含于设计之内的存在状态。

  2. “一物多事”的叙事类型

  “一物多事”亦可称之为“多事一设计”,是指一种设计保持不变,叙事的情节借助其它图像影视手段而发展变化,“事件”“故事”不必依托于设计就能展开。这是独立于设计之外的叙事类型,常采用连环画、卡通书、动画片的形式。

  上世纪中叶日本两位漫画家藤本弘和安孙子素雄设计出的猫型机器人——“哆啦A梦”,头大身小的卡通形象本身并无惊人之处,但通过一系列富有想象的生动叙事而获得极大成功。动画片里这只猫型机器人,胸前有个神奇的“百宝袋”,能掏出来各种神奇的道具,不断地帮助大雄解决各种麻烦,数十年来为人们演绎了一出出引人入胜的故事,终使得这一故事主角的形象深入人心。“哆啦A梦”是“设计”通过“叙事”获取极大成功的典型。这一过程中,猫型机器人的卡通形象设计保持不变,叙事方式是通过影视的方式进行,并且是设计获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哆啦A梦”的卡通形象,自身具有了光辉的明星效应,爆发式地应用到其他服装、文具、玩具、家具等诸多产品设计中去。相似的案例还有很多,如很多人并不看好动画片中“喜羊羊”的形象设计,但影视叙事的成功仍使其备受关注和喜爱,如今它的形象也已是遍布大街小巷。

  “一物多事”是最强有力的设计叙事方式,能带来设计的极大成功,甚至将设计带入人们生活的现实。例如在2008年3月,“哆啦A梦”担任日本首任“动漫文化大使”,2012年9月,川崎市政府为“哆啦A梦”发放了特别居民户籍证书,正式注册成为神奈川县川崎市特别市民。“哆啦A梦”已经成为人们现实生活中的一部分,而且还被很多人当成顶礼膜拜实现愿望的偶像。

哆啦A梦

  通过对比“多物多事”与“一物多事”可发现,这是从以设计为中心、叙事为设计服务,变成以叙事为中心、设计为叙事服务,在丰富且精彩的叙事中造就了设计的成功。

 

  三、静态和动态结合的设计叙事

  芭比娃娃的形象进入动画影视剧中,改变了其作为玩具设计的叙事手法,借助影视文学手段展开新的情节故事,也可以说是在动态叙事类型下“多物多事”与“一物多事”的结合。另外还有静态与动态结合的叙事。

  例如中国的海尔电器品牌,早期曾大力引进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产品最初定名为“琴岛——利勃海尔”(青岛别名“琴岛”),因此商标上设计的两个小男孩,即为中德儿童的吉祥物“海尔兄弟”。这属于“一物一事”的静态叙事类型,寓意中德双方的合作如同两个小孩一样充满朝气和美好未来。

  为了推广这一品牌,又开启了“一物多事”的动态叙事过程。海尔集团早期的推广动画片《琴岛与海尔》,又名《音乐岛》,就是以两个小男孩的卡通形象为原型创作的,其中黑头发的是琴岛,中国人,黄头发的是海尔,德国人。后来海尔集团又和北京红叶电脑动画公司联合投资六千余万元,制作历时十余年,打造总长度为212集的动画巨作《海尔兄弟》,沿用了两个经典的卡通形象,以环球历险世界一周为主轴线,集娱乐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是一部寓教于乐的优秀国产动画片。《海尔兄弟》是一种动态叙事的表现形式,主人公海尔兄弟被赋予人类的灵魂与灵性,拥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成为了知识和智慧的象征。

海尔兄弟

  静态叙事走向动态叙事,是今天设计界一大趋势,在计算机和多媒体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动态叙事获得空前发展。鉴于视觉呈现方式和效果由二维走向三维,走向全息影像的全方位展现,由此带来设计叙事更广阔的空间和更丰富的表达。人们走向虚拟影像和人机交互的时代,推动动态叙事迎来更生动的呈现形式和多元的表现维度。可以预见,未来的设计中人们不会满足于静态的叙事,而将更加青睐动态的叙事方式,这是设计发展的潮流所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特别提到“文艺工作者要讲好中国故事”,那么对于中国设计界的人士而言,设计叙事不仅是开展艺术设计的重要方法,也是进行话语表述的重要手段,能够起到“传播好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中国风貌”的作用,从而实现“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中国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来深化对中国的认识、增进对中国的了解”[4]这一目标。因此,对于设计叙事的研究有着现实和长远的意义。

  *本文系2018年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江苏南朝石刻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开发研究”(18YSA002)阶段性成果。

 

  [1] 杨裕富:《设计的文化基础——设计、符号、沟通》,亚太图书出版社,1998年,105页。

  [2] 杨祥民,《传统造物的礼仪性及当代应用》,《创意与设计》2012年第4期。

  [3] Alberto Alessi, The Dream Factory:Alessi since 1921. Konemann UK Ltd. 1998, p. 39.

  [4]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0月15日。

 

  作者:杨祥民 单位: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6期(总第45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 袁正领 胡一峰 程阳阳

  责任编辑:程阳阳

 

  延伸阅读: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点击查看。学术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中国文艺评论》2019年第6期(总第45期)目录

  论设计研究的“学科间性”

  高峰之路 | 让当代创作更具中国气派

  2018:设计研究的变革与阵痛(李超德 朱琳 孟少妮)

  致敬中国设计四十年(王敏)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