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在当前新的媒介生态、艺术生态和产业生态中,“年轻态”已渐成艺术创作生产的一种风格基调。这一风格基调的形成是诸多矢量合力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互联网发展、产业繁荣、媒介革命、数智赋能、文化变迁等方面的现实动因,还有当代中国审美现代性的历史底色和结构性因由。“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破除迷障、守正创新,尤其是要遵循创作生产的内在规律和审美判断的价值标准,避免种种似是而非的审美迷误和“媚青”陷阱。
关 键 词:年轻态 艺术创作生产 风格趋向 价值取向
《隐秘而伟大》剧照
在艺术活动中,“接受者”(读者、听众、观众、欣赏者等)向来备受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话;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曾提醒创作者,要“透懂听众的性格和心理,以便对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才能产生好的说服效果”。[1]在《舆论》一书中,李普曼强调:“若想通过演讲、口号、戏剧、电影、漫画、小说、雕塑、绘画等手段将公共事务广而告之,就必须首先引起人们的兴趣。”[2]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审美文化语境中,“接受者”的作用和地位极大彰显、提升,致使创作者必须高度关注其审美趣味、爱好、心理和习惯。尤其是基于庞大的数量、强劲的消费能力和巨大的影响力,“年轻受众”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作用和影响已渗透到艺术创作、传播、接受和再生产等各个环节,以及题材选择、人物塑造、叙事方式、价值取向等各个层面,成为了艺术创作生产中举足轻重的要素,以至“年轻态”渐成一种风格基调和鲜明的发展趋向。惟其如此,就现实状况和未来前景而言,“年轻态”艺术创作生产更需守正创新,以便更好促进和带动文艺事业、文艺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年轻态:一种风格基调或审美现代性剪影
在审美表意实践与艺术风格学相结合的意义上,所谓“年轻态”,意指以年轻受众为中心,并受其审美趣味、爱好等影响而在创作生产中呈现出来的综合性特点和风貌。作为一种总体特征的风格化描述,“年轻态”关联着“艺术世界”(Art world)、“艺术场”(Art field)等的深厚背景,并涉及一系列关系性概念,因而,其内涵和意义还有别于时下流行的“年轻向”。换言之,“年轻态”不仅意味着年轻受众的趣味牵引和爱好导引,还涉及艺术创作生产诸环节、要素、关系等的意义转换和结构塑型。在当前艺术创作生产的总体格局中,概括说来,“年轻态”作为一种风格基调有如下三方面的突出表现。
第一,在新兴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中,“年轻态”是一种主导话语。近十年来,伴随互联网技术、新媒体等的迅猛发展,文艺形态、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网络文学、网络剧、网络综艺、网络音乐等网络文艺典型表现形态,以及数字艺术、新媒介艺术、文艺类短视频等的创作生产如火如荼、蓬勃发展,不仅作品数量巨大,而且质量逐年提升,并呈现出新兴文艺锐不可当的发展动能和独特风景。其中,作为审美接受和艺术消费的主体,年轻受众渐成内容生产的主导者,尤其是网生代或“Z世代”握有充分的话语权。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更喜欢新奇、新颖的内容,比如,言情、灵异、科幻、奇幻、都市、武侠等年轻向小说,竞技、冒险、魔幻、休闲、美少女等年轻向游戏。多年的网络媒介素养也使他们具有强劲的消费意愿与能力。特别是在爱奇艺、腾讯视频、优酷土豆、芒果TV、搜狐视频、哔哩哔哩等的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生产中,年轻化、时尚化、个性化是其共同特点,并涌现出一批“爆款”作品,像青春偶像、励志唯美、强情节动作、悬疑烧脑、游戏改编等所体现的“年轻态”,不只是一种潮流,还呈现为一种趋向。尽管互联网时代的多元化、个性化致使年轻受众青睐、追捧的诸“新”(新热点、新趣味、新调性等)飘忽不定、难以捕捉,尽管如何做一部“好”作品和做“好”一部作品是横亘在创作者面前的严峻挑战和集体性焦虑,但契合年轻受众的审美趣味、爱好是新兴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内在涌动的真切渴望,也是推动艺术创作生产创新发展的主旋律、主色调。
……
阅读全文请点击底部“登录后查看PDF完整版”。
作者:彭文祥 王万玲 单位:中国传媒大学、上饶师范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4期(总第67期)
责任编辑:韩宵宵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