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正文

赓续华:角儿的境界

2017-04-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网 作者: 收藏

  “张火丁现象”是戏剧界一道胜景。“张火丁现象”让我思考角儿和角儿的境界的问题。

  戏曲是角儿的艺术,哪个剧种角儿多,流派纷呈,哪个剧种繁荣兴旺,中国目前有二百多个剧种,最活跃的跨省的剧种不过十几个,我做了副对联示意,上联:京评豫越黄,下联:川粤秦晋梆,横批:昆曲为大。京剧在百戏中堪称魁首,最具代表性。近二百年以来,京剧发展迅猛,群星灿烂,名角儿辈出。角儿是剧团剧种的领军人物,技艺精湛、傲视群雄自不待言,有票房价值,凝心聚众,一呼百应,更是其特质。张火丁就是当下熠熠生辉的角儿。举目梨园,角儿不算少,但若火丁者,换句话说如她之有角儿境界的还真不多。

  雪藏为了绽放。与一般的角儿不同,张火丁不喜抛头露面,她最愿意守在练功房里。平心静气对待每一次演出。她的冷艳,诠释着低调新的价值,她的精彩,赢得了更多的追捧。细论火丁之角儿的境界,至少有如下几点:

  第一,纯粹。张火丁是一个心无旁骛,具有赤子之心的演员,这样的演员在现在这个时代显得稀缺。浮躁是需要医治的时代病。浮躁也是社会迅速发展中必然的“买单“。张火丁对“浮躁”似乎天然免疫。她很有定力,整日徜徉在京腔程韵里,有花无花我自芳。我欣赏这种纯粹。这纯粹如一缕清风,吹醒了浑浑噩噩、利益熏心之人。

  第二,执着。角儿的境界应该是执着,矢志不移,九死不悔,正所谓:“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目标明确,意志坚定。才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张火丁对艺术的喜欢到了九死不悔的程度,又怎不成就呢?而现在有一些从艺者,把艺术当作牟利的手段,眼睛只盯着名利成不了大角儿。赚一时赚不了一世。

  第三,谋道。不为稻粱谋,替祖师爷传道。心无所持,随遇而安。张火丁的心态特别好,无论在剧院还是在学院,火丁始终深爱着京剧,并以精致、经典的演出频频烛照剧坛。

  第四,慧心佛性。张火丁耐得住寂寞,甚至享受孤独,宁守绣楼终老。艺术犹如习佛,全在一个悟字,修为越深,道行越大,火丁用自己的不懈努力,渐抵顿悟的彼岸。

  我说张火丁是角儿,角儿就应该有角儿的境界。有境界,则自成高格。其实在京剧界凡成大家者都与众不同,比如京昆梆大师裴艳玲脾气大,眼里不揉沙子,不藏着掖着,一身正气。俗话说,脾气随着能耐涨。是角儿就有性子,龙套没脾气,但光龙套演得了一台戏吗?因此对于角儿,应该给予更多的包容。

  张火丁现象还警醒我们:敬畏与敬业十分重要。对京剧敬畏是保有严肃谨慎的虔诚之心,是一种信仰的力量。敬业是挚爱与守望,是“一箪食一瓢饮,回也不改其乐”。我们经常强调德艺双馨,但我们有时把德这个东西看得有一点窄甚至有点政治功利化。比如做好人好事,热心公益事业等等。不错,这些都是德的范畴。然而,我以为对于角儿来说,最大的德是对所从事的职业的态度。忠于职业操守和行规,譬如救场如救火,戏比天大,成全别人成就自己,凡此种种。这样的德才是艺人的德,而不是一般的道德模范。这些艺人之德在张火丁身上,在裴艳玲身上,在尚长荣身上,在那些个性鲜明的角儿的身上都长在心里,时时显现,他们都具有角儿的境界。

  角儿是捧出来的。所谓捧,就是创作一切条件,为其成才成名铺设道路。不遗余力推广宣传。托举角儿是为了剧种和剧团,在角儿的大旗下,院团演出方能挥剑成河,呼风唤雨,撒豆成兵。

  张火丁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引发我们思考颇多。一方面公众要包容,角儿自己更要自重自爱。有些人成角儿后收获了掌声和鲜花不够,收获的荣誉不足,还想谋一官半职,甚至进入管理层后,霸台,全团围着一人转。看似很火,其实是“虚火”。对院团对剧种是伤害,是损失。

  不能什么都要,什么都要就什么都得不到。要像火丁一样,学会说不,学会拒绝。其实社会给了张火丁很多支持,她是梅花奖演员,2000年获得第17届梅花奖。她曾三次申报梅花奖,前两次都没有成功,没有成功固然有其他原因,但也有自己准备不够充足的地方。角儿不是天生,也需要一步步修炼。为这她还一度挺郁闷,我曾鼓励她继续申报梅花奖,我说,你尽管报,评不评上是评委的事,结果如愿以偿。她后来跟我讲,如果不是得到鼓励,还真乏报的勇气,她这么要面子,那么清高,是需要呵护与支持的。再有就是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推荐的中国京剧之星,张火丁榜上有名。与他同科的还有于魁智、孟广禄、董圆圆等,全是现在响当当的京剧名家。

  张火丁依己之愿走自己的道路,她从国家京剧院辗转中国戏曲学院任教,是得是失?看从哪个角度看,可能演出少了,但可能又变成了另外一种积蓄,谁说又不是一种得呢。正所谓,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张火丁确实是比较另类的京剧艺术家。程派艺术,独树一帜,个性鲜明。后代传人门派林立,就文化而言,差异与个性是魅力所在。变是永恒的。

  张火丁现象是中国戏曲界很另类的一个现象,京剧界像这样的现象也不只火丁一人,上海的余派老生、梅花奖演员王佩瑜也很另类。火丁看似要跟热流拉开一点距离,其实她的艺术始终没有离开主流。若即若离不失为最好的选择。有专家写文章用张火丁的现象强调继承的重要。但京剧艺术的继承创新是分不开的,是搅在一起的。继承好才有资格创新。强调一个现象的时候要尽量包容、客观。作为主流媒体上还是要有一份悲悯之心、容人之量。戏剧要百花盛开,而不是用一花灭掉所有的花。

  对于火丁如果说有短板的话,我认为她应该在创作上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因为她现在再怎么好,属于自己独创的剧目还不够。对于京剧,对于流派,对于行当,通过你的努力有没有新的增长点,十分紧要。京剧需要孝子贤孙,而非“啃老族”。剧种包括流派,因为你的努力增值、生长。你所创造的新剧目、新的演唱方式,新的表演程式,得到观众认可,受到同行的肯定,就是你的功劳,这才是真正的“孝子”。不仅要搞赢当下,更要搞赢未来。这才是一个角儿应该达到的最高境界。鉴于此,火丁任重道远。

  *赓续华:《中国戏剧》主编

  *责任编辑:陶璐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