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作品评析>正文

从《红海行动》看“新主流大片”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陈红梅)

2018-07-0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陈红梅 收藏

  内容摘要:《红海行动》的影像风格呈现出“重工业生产”的质感,表明它在我国军事战争片创作史上的工业化升级程度及专业化细作水平所达到的高度,成为国产军事战争片的新标杆。同时,《红海行动》坚持现实主义创作风格,富有艺术尺度地表现战争的残酷,赋予它悲壮性的审美格调,从而实现其反对战争、珍惜生命、呼吁和平的价值表达,又在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电影类型杂糅方面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从而成为“新主流大片”的典范。

  关 键 词:重工业生产 残酷美学 新主流大片 类型杂糅

 

  “史上最强春节档”,这是许多中外媒体对中国2018年2月电影超百亿票房的感叹[1],其中,最不像贺岁片风格的《红海行动》,以33.87亿(截至3月14日下午16点30分)的票房成绩,成功超越2016年春节档的《美人鱼》33.86亿票房,晋升为中国内地影史票房榜亚军[2]。豆瓣评分高达8.5,被赞“史上口碑最强春节档电影”,真正实现了票房口碑的双丰收。《红海行动》由林超贤执导,张译、海清等主演,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八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的故事。作为继《战狼2》后主旋律电影的又一次震撼来袭,《红海行动》对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化探索作了进一步的有益尝试。

一、重工业生产:军事战争片的工业化升级与专业化细作

  电影工业化发源于好莱坞,指的是专业化、规模化的制造,依靠大规模、精专化的各领域专家,构成一条流水线带动效率和品质的飞速提高。电影工业化有五大特征:管理现代化、产品类型化、制作标准化、分工国际化、产业规模化[3]。电影工业美学的典范是好莱坞的电影美学,即在创作思想上体现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观念,追求商业娱乐效果的一整套制片路线和方法(如明星制、制片人中心制等)[4]。

  我国电影行业长久以来缺乏工业化体系,一部影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导演和编剧的能力和专业度,而这却是好莱坞成熟的工业化体系所能在最大程度上规避的。近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的发展成绩惊人。目前中国电影在规模、市场、单片票房上都取得了一次次超越,但在完成从“电影大国”到“电影强国”提升的道路上,工业化是绕不过去的。2015年的《狼图腾》被认为代表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平和国际化水平,无论是对于提升中国电影自身的水准,还是提升中国文化在国际间的传播,它都是新的节点[5]。2016年,《电影产业促进法》正式出台,从电影创作与摄制、发行与放映、产业支持和保障、法律责任等全方位进行了规范。于是,众多资本力量登陆电影市场,同时也激发了大量新生代导演的创作热情,这些都大大地助推了中国电影的工业化进程,一大批如《长城》《美人鱼》《寻龙诀》《捉妖记》系列、《唐人街探案》系列等颇具工业化风格的电影脱颖而出,大大激活了中国电影的市场空间。

  随着2017年《战狼2》的横空出世和它近57亿票房带来的超级震撼,另一个词汇“电影重工业”也开始走入国人的视野。其实,从《泰坦尼克号》到《阿凡达》,再到好莱坞大制作影片《星球大战》系列、《变形金刚》系列、《速度与激情》系列等,中国观众一再惊叹于好莱坞电影奇观所带来的视听盛宴,影片所投射出的“重工业”质感,令无数中国电影创作者向往不已,并对中国电影的未来深表忧虑。所谓重工业电影是指制作高度专业化、流程化、市场化,高科技、高概念的电影,它是电影工业高度发达的产物,好莱坞的商业大片是其代表[6]。也就是说,电影的重工业生产是工业化生产的进一步升级,尤其强调大制作、大投入、大特效,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巨大观影快感和心理震撼。国产电影跟“重工业”生产真正相联系并引起广泛关注始于《战狼2》的重磅推出。《战狼2》拍摄历时 10 个多月,4077 个镜头,两个小时的影片,动作戏占到了三分之二,制作成本达到2亿元,尤其是影片中军事装备方面的制作更是开辟了中国军事装备展现的大舞台。《战狼2》自上映以来就被视为“中国电影工业的重大进步”[7],虽然与好莱坞超大制作影片还有一定差距,但是其跨国取景拍摄、故事复杂、动作场面宏大,都已经达到了“大制作”和“重工业”的水准,为观众带来了无比震撼的视听体验和审美感受。

  2018年大年初一,当中国电影创作者、影评人、观众还沉浸在《战狼2》的重工业生产带来的巨大刺激时,《红海行动》这部原本并不太被看好的军事题材电影却低开高走,靠电影本身的精良制作和观众的口碑票房一路逆袭,成为中国电影有史以来的电影票房亚军。《红海行动》中出现的临沂舰价值14亿,成为本部电影中“身价”最高的“演员”,由于有中国海军的全力支持,《红海行动》详细展示了最尖端军事装备,影片开头就调动了六艘国产军舰,这是我国首次在动作大片中调动现役最新军舰参加拍摄,画面质感和真实度秒杀以往通过电脑动画制作的同类型电影,甚至超越好莱坞制作水准。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以往只能在新闻视频中看到的054A型护卫舰的11管30毫米防空炮拦截来袭导弹的镜头在电影中首次出现。 海军现役071型两栖登陆舰、054A型导弹护卫舰、039型潜艇也都在电影中悉数震撼登场。电影在摩洛哥境外、中国军舰上实景拍摄,不仅封锁了卡萨布兰卡最繁华的街道中心,更在那里重新搭建武装力量交火后的人间惨状:子弹横飞、到处都有爆炸袭击、烧焦的尸体横陈街头……《红海行动》可谓华语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制作,整体制作成本达到5亿,仅军事装备预算一项就高达2亿,中国海军对这部电影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支持,提供了诸多电影中从未出现过的世界级武器装备,力求真实还原现代化海军全貌。《红海行动》把中国战争片的工业化水准提高到前所未有的程度,除了上述的占总制作成本近二分之一的多样性的重型武器令普通观众和军迷们大呼过瘾外,影片中出现的战斗场景、战斗类型、战斗装备,包括战争场面视听呈现的强度和质感,都达到了世界级重工业电影的水准。

  另外,《红海行动》也把战争片的军事专业性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除了高精尖的中国海军军备,电影中的主角“蛟龙突击队”以中国海军陆战队中的蛟龙突击队为原型。作为中国海军战斗序列中最神秘的特种部队之一,蛟龙突击队有着“海上蛟龙、陆地猛虎、空中雄鹰、反恐精英”的美誉,具有全地形渗透突击和海上反恐作战能力。由于《红海行动》重在展现激烈的战争场面,而不是表现曲折离奇的剧情和塑造复杂深刻的人物,所以它的情节较为简单,构建全片内容的几乎就是蛟龙队员们从头打到尾的战斗戏:打海盗救船员、打恐怖分子救公民、野外遇袭反击战、闯敌营救人质、斩敌酋截黄饼,五场不同类型的大战风格迥异又环环相扣,经得起军事影迷的细细推敲,观众从这些硬仗中能看到丰富的军事细节和战斗安排:如何进攻,如何撤退,如何掩护,如何获得制高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保证通讯,狙击手应该占据什么位置……所有这些环节彼此紧密相扣,战斗逻辑严密合理,前后呼应,充满着高密度的军事专业性,是类型片的极致表达,也把高标准、高技术、工业化的流程推向国产电影的新高度。影片独具的大影像、快节奏、超写实、强震撼魅力,呈现出当之无愧的“影像奇观”。

  其实,所谓的电影重工业化和轻工业化,是基于工业化基础之上的专业化再发展。当工业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势必会向精细化领域延展。重工业化指称的是一部影片的特效含量和质量,重工业化程度高的影片,一般拥有资金密集、特效含量大、系列电影等特点,而轻工业相对指代成本相对小、特效少的影片。《红海行动》之所以被认为是亟今为止国产电影重工业生产的代表,与它的战争类型密不可分,同时更与海军的大力支持分不开。

二、“残酷”美学:战争场面的真实“内爆”与生命认知

  “残酷美学”是法国戏剧理论家安东尼•阿尔托提出的概念,阿尔托的“残酷美学”不同于人们熟知的“暴力美学”,暴力美学诉诸于人的官感,强调血腥冲突和震撼性的暴力场面,使暴力以美学的方式呈现,将暴力的动作场面仪式化。而阿尔托的“残酷美学”不是暴虐,也不是刻意营造恐怖,而是一种对待生命的态度与方式,它是恶之花,是生命之欲,是吞噬黑暗的生命旋涡,是一种宿命般无可回避的痛苦体验,让观众警醒般地直面身体,直面真实。[8]在阿尔托这里,故事只是一个手段和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去开启残酷之门,让身体的、道德的残酷震撼包括演员和观众在内的所有人,让这种残酷状态进入心理和心灵层面。[9]这正与《红海行动》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呈现不谋而合。没有个人英雄主义,也没有离奇的剧情,简洁的主线、简洁的情节、简洁的人物,选择集体作战模式的《红海行动》更像一场真实的战地记录。

  真实感的呈现体现在《红海行动》对于战争场面的表现尺度上。影片用了不少篇幅刻画战争残酷的一面,甚至会达到令观众震惊、不敢直视的程度:喷血的割喉画面、清晰的被炸得就要剥离的半边脸、散落在地面上的手指和半截手臂、巷战后被炸得只剩下半条腿还不时抽动一下的士兵、大巴车被迫击炮攻击后一车血肉模糊的伤员……这些残忍的画面有时还会以特写冲击观众的眼睛,这不仅是感官的刺激,更是精神上的战栗,带来的是直面战争残酷后的心灵震撼与恐惧。《红海行动》的“真实尺度”可谓创下了同类型影片的纪录,它用最直观、最本真的方式还原了战争该有的样子,本片的画面由于是以比较传统的枪战场景为主,所以基本上都是实拍,分镜设计也很精准,看起来相当震撼和真实。从这种角度看,这部电影更像是一个忠实的记录者抑或是一个还原者,无需过多的赘述与引导,观众视觉接收与现实体验自然而然地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其“反战”主题也就自然呈现。

  《红海行动》以其真实的战争质感探讨了战争、人性、希望的主题,弥漫着浓郁的人文情怀,令人感动,直击观众心灵。影片没有重男轻女,没有弱化敌人,没有宣扬战争,没有强行牺牲,没有刻意煽情,没有尴尬生硬的段子,没有矫揉造作的爱情,有的只是“我们的任务不是要解决那150人,而是营救那个必须营救的中国人”的现实认知,它那庄重、克制、真诚、写实的影像表达,足以说明这是一部优秀的战争片。

  《红海行动》以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知道,战争不是个人耍帅的英雄主义,而是直面生死的团队协作,即便是训练有素、装备先进的蛟龙突击队战士,也是血肉之躯,他们也会有犹豫、恐惧,也会在顷刻之间被炸得血肉横飞、当场毙命。与那些把战争拍得像“包赢不输的游戏”的电影相比,《红海行动》凸显了战争的真实性,它以残酷方式告诉观众,战争是恐怖的,是会死人的,其“反战”的影片内核也就会被自然接受。德里达说:“残酷戏剧并非是一种再现。从生命具有的不可再现之本质方面来说,它就是生命本身,生命乃是再现的不可再现性之源。”[10]高度仿真的现代技术带来的影像效果让观众在观看电影时忘记了这一切的残酷都是虚拟的,此刻,对观众来说,如此多年轻、鲜活生命的消失是真实的,战争的残酷性是赤裸裸的,它带给观众心理的震撼是真实的,这是一种“身体的在场体验”,身体是核心,在场是现实,体验则是超越的,因为影片的内容与意义已在“超真实”的观看过程中发生了“内爆”。

  “内爆”是加拿大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提出来的概念,强调“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达到内容上的“真实和意义的内爆”,内爆是指与“身体的延伸”相对立的“意识的延伸”。后来,让•鲍德里亚借用麦克卢汉的内爆概念,指出电子媒介为大众建造一个虚拟的、幻象的世界,创造一个“仿真文化”,仿真产生了“超真实”幻境,这是许多类象共同组成的一种新的现实次序。超真实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真实与非真实的内爆过程。[11]鲍德里亚主要是从消极方面来阐释他的“仿真”“超真实”“内爆”理念,但他确实指出了电子文化时代,影像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超真实”的仿真效果。当观众戴着3D眼镜享受着立体性的观影效果时,现实与非现实的界限已经模糊,一切变得“超真实”,那扑面而来的血腥残酷的战场气息便在与观众目光的碰撞中瞬间在大脑中“内爆”,这种“内爆”刺激着观众的神经,震撼着他们的心灵。表演就是以身体为媒介所进行的叙事,这是表演不同于任何其他叙事的特殊之处。[12]战士那或鲜活、或残缺、或死亡的身体所体现的“残忍、血腥、惨状是阿尔托最钟意的地方,这些残酷的要素是最能体现阿尔托戏剧理念的手段……只有这种残酷的形式才能激起人们对已有的秩序的反叛,反叛后才能革新”。[13]对于观众来说,这种残酷会直接作用于观众的潜意识,并促成一种心理变化,从而产生“反叛”,《红海行动》就是把这种力量以令人战栗的恐怖方式扑向观众,从而引起肉体上、精神上和道德上的剧变,那就是对战争的发自内心的厌恶和对和平最真诚的渴望。

  确实,《红海行动》真实感十足而又将类型电影的特性和优势发挥到极致。林超贤说:“我没有想过要暴力,而是真的从战争真实的角度出发去拍摄……我觉得现在的电影观众已经有足够强大的内心去面对这一切,我真的不是暴力狂,但也不想粉饰太平。”[14]真正的战争片不应该美化战争,更不应该煽动战争,而是要让观众想到我们老祖宗所说的: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其主题一定是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富有艺术尺度地表现战争的残酷,给予它悲剧性的审美格调,才能真正达到人性的高度,引起观众对战争的反思、对生命的尊重、对和平的向往。《红海行动》所征服的不仅仅是军迷,更是所有对人性有期待、对和平有热爱的普通观众。

三、新主流大片:军事题材主旋律电影的类型启示

  新主流电影的概念最早是评论家马宁提出的,他倡导的新主流电影主要指 200万至 300万元的小成本电影。从小成本的“新主流电影”到“新主流电影大片”这样概念上的“升级换代”是在《湄公河行动》以 11.85 亿元人民币的票房小热一把后受到学界的严重关注并正式得到进一步认可的。[15]“新主流大片”首先是主旋律题材,充满正能量;第二贴近大众文化性,故事性、戏剧冲突性强。[16]新主流大片的突出特征是,在保证思想性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电影的工业化水平,用明星主创、大制作、强特效、重整故事线等方法强化其商品属性。近年来主旋律电影大体是按照传统主旋律电影——新主旋律电影——新主流电影——新主流大片的轨迹发展的。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中国电影票房重新洗牌,新的冠亚军相继诞生,《战狼2》和《红海行动》这两部“新主流大片”在口碑及票房上的成绩都不得不令中国电影人深思:主旋律电影的价值表达是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是以往对主旋律电影的影像呈现方式。其实在《红海行动》之前,2017年以《战狼2》《建军大业》《空天猎》等电影为代表的军事题材电影在与商业类型片的创作方式和视听元素有效结合的基础上,已经开辟了一条主旋律电影商业化转型的新路径,革新了主旋律电影的语言,为开拓主旋律电影的商业价值树立了典范。而今《红海行动》更是以其精良的工业化制作、震撼的视听语言、真实的战争场景成为截至目前中国电影市场上军事题材电影“新主流大片”的标杆。

  然而,对于军事题材这种先天带有主旋律基因的电影来说,它要真正成为“大片”,或者说要想成为像《拯救大兵瑞恩》《血战钢锯岭》这样的被全球认可的军事“大片”,决不是仅仅具有场面大规模、视听震撼性就可以的。按照一般的电影理论,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元素,即公式化的情节、定型化的人物、图解式的视觉形象,但是“类型的图像志反映了价值系统,这个价值系统定义了它的特定文化社区并且弥漫到它的实物、事件和角色类型之上。每个类型内含的价值和信仰系统——它的意识形态和世界观——决定了它的角色的演员挑选、它的问题(戏剧性冲突)和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17]。也就是说,情节冲突、类型人物、视觉形象只是类型电影的外在形式,三者都应该服务于影片内涵的价值系统,这才是最终决定一部类型电影能否成为全球“大片”的主要标准。只有一部电影的价值观正确,它的外在的类型元素才有意义。《拯救大兵瑞恩》探讨了应不应该、值不值得牺牲若干人去拯救一个人的问题;《血战钢锯岭》让人思考的是一个不拿枪上战场的“胆小鬼”,他不射杀敌人,只抢救保护伤员,甚至包括敌军伤员,面对战争,他的信仰与坚持对与不对的问题;在《萨利机长》中,当飞机遇到空难,那样一种迫降方式到底是冒险还是应该。这些影片中所呈现的拷问与算计,体现的都是对人生命的珍惜,这才是这些“大片”中主旋律的闪光之处。

  在《红海行动》中,战场不再是传统战争片中那宏大场面的前仆后继,不再是冲锋号吹响后的争先恐后,也不再是个人英雄主义全能型的单打独斗,在影片中,战士也只不过是血肉之躯,而这血肉之躯在残酷的战场上是微不足道的,导演坚持写实的创作手法,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这种从“真实”出发的影像呈现风格让观众以亲历“残酷”的方式获得心灵的震颤,在这一点上,《红海行动》与2016年上映的《血战钢锯岭》有异曲同工之处。《血战钢锯岭》毫无修饰地还原了战争的血腥,过于真实残酷的镜头常常引发观众惊呼。导演梅尔•吉布森之所以花了如此浓烈的笔墨来渲染战场的残酷,究其根源还是为了突出主人公道斯下士的成长,以及其信仰的坚定与可贵。战场越残酷,越能反证信仰有多么坚定,那光芒会穿透观众的世俗灵魂,引发剧烈的心灵震荡。

  总之,《红海行动》让观众看到了重工业战争片的影像魅力,它以“残酷”的战争描写、扎实的军事基础、真实的武器战略、厚实的情感激荡,实现了战争题材主旋律电影与商业类型片的有益杂糅,展现了当代军人对国家及同胞的忠诚守护和对世界和平的美好向往,为主旋律电影指明了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

 

  [1] 林超贤:《〈红海行动〉不止是电影,更是国家行为》,《环球时报》2018年3月5日。
  [2] 《红海行动》票房超《美人鱼》 紧随《战狼2》之后位居影史第二,https://www.sohu.com/a/225555392_114941
  [3] 郑中砥:《中国电影产业创新与工业体系建构峰会举行 电影工业化核心是细化的分工》,《中国电影报》2017年9月20日。
  [4] 丁罗男:《电影观念史》,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年,第21页。
  [5] 王霞 :《中国电影工业化发展的标志性作品——当代电影论坛之“电影〈狼图腾〉座谈会”综述》,《当代电影》2015年第5期。
  [6] 刘阳:《中国文化如何接入好莱坞工业》,《人民日报》2012年12月19日。
  [7] 尹鸿:《工匠精神、主流价值与类型精品——对〈战狼2〉现象的三点思考》,《上海采风》2017年第9期。
  [8] 胡鹏林:《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序言。
  [9] 胡鹏林:《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49页。
  [10] [法]德里达:《残酷戏剧与再现的关闭》,选自德里达《书写与差异》,张宁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年,第420页。
  [11] 参见石义彬:《单向度 超真实 内爆——批判视野中的当代西方传播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64-265页。
  [12] 彭万荣:《表演诗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2页。
  [13] 胡鹏林:《残酷戏剧与身体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年,第68页。
  [14] 《导演林超贤:拍摄〈红海行动〉就是一个“军事行动”》,网易新闻。
  [15] 陈旭光:《中国新主流电影大片: 阐释与建构》,《艺术百家》2017年 第 5 期。
  [16] 刘长欣:《透视〈战狼2〉背后的电影与舆情:“新主流大片”崛起》,《南方日报》2017年8月7日。
  [17]  [美]托马斯•沙茨:《电影类型与类型电影》,冯欣译,《电影理论读本》,杨远婴主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第323页。

 

作者:陈红梅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第06期(总第33期)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副主编:周由强(常务)    胡一峰 程阳阳
责任编辑:胡一峰
 
 

延伸阅读:

  诗意的春天 | 贺岁大片《红海行动》为什么能这么红?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号:《红海行动》:中国大片的新境界(张德祥)

  《红海行动》:中国大片的新境界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