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创作谈>正文

巍巍峻岭接天霞 朱漆研彩铸长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谈(程向军)

2021-10-15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程向军 收藏

  内容摘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大型漆壁画《长城颂》,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献上的一份厚礼。壁画画幅总面积600平方米,由100块铝蜂窝板组成,寓意建党百年,是中国漆画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制作品。从创作的思路、画稿的构思、艺术手法的应用、形式语言的选择,再到工程技术的创新设想等,作者都作了精心而详实的系统的方案设计。作品采用现代漆画的艺术造型语言来进行描绘,这既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漆艺术的传承,更为漆画的未来发展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为漆画参与国家重大题材的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为今后漆画服务于国家文化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示范作用。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漆壁画 《长城颂》 漆画艺术语言

视频编导:孙珂

  一、《长城颂》漆壁画的选题由来及对空间的思考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史馆的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亲自谋划,并对该项目作出重要指示,深刻指明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重要意义和定位。因此,在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党史馆作为首都北京又一座红色地标,为了更好地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全方位、全景式展示和宣传党矢志不渝的奋斗之路和波澜壮阔的光辉历史,2020年4月,中宣部就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序厅大型漆壁画创作”任务,特邀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分别参与党史馆序厅漆壁画项目创作设计方案的征集。(最终由清华美院完成此项目。)中宣部对漆壁画的创作作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壁画题材以长城为主题;绘画表现手法为非写实、非装饰,用意象手法表现中国长城;绘画类别为漆画;画幅尺寸为高15米、宽40米。

  序厅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建筑中最重要的公共空间,在最初的建筑方案中就为壁画预留了600平方米的画幅,亦即漆壁画创作是在确定的画幅尺度中来完成的。序厅在建筑设计理念上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新时代精神及文化自信。在结构设计上,结合原建筑传统四梁八柱的构造体系,将空间界面重新梳理整合,天花设计借鉴传统,建筑内檐形式的设计语言简洁庄重,继承了开国经典建筑的红色基因。在室内墙面和地面石材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党史馆整体建筑内外色彩的呼应关系,地面采用雅安红石,且使用了现代室内装饰的大块面切割手法,使得序厅的空间视觉效果非常恢弘大气。这些都为壁画的构想提供了可视景观的设计元素,序厅建筑空间与壁画形成映衬关系,为后来漆壁画创作的色调处理提供了参考。

  漆壁画被选为党史馆序厅的创作形式,是因为漆画材质有其自身的优势。漆画作为绘画的画种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及独特的艺术语言个性。漆壁画是依附于建筑空间的绘画艺术,具有多重属性:一是与建筑的共生性,在这两者之间,建筑是空间的主体,壁画是这一特定空间的中心,它要明确服务于建筑,要在建筑视觉空间的限制中表现自己,整体风格要与特定的建筑、环境和景观相适应。二是绘画性,作为建筑室内的墙上绘画,它具有绘画的一般规律,壁画是大画面、大构图、大制作,对艺术创作及安装技术要求高,相对于建筑它是独立存在的。三是教育宣传性,与独幅架上绘画相比,壁画承担着更丰富的社会功能,现存的大量壁画除美化建筑环境外,还能运用象征性手法体现思想性追求,因此壁画同时也承担着教化的功能。此外,壁画的材料综合性也是壁画的艺术特点。多种材质在壁画中的运用是为了考虑壁画的耐久性和与建筑环境的协调,如石材、陶瓷、玻璃、金属、木材、漆画,也有运用传统绘画媒材,如湿壁画、水墨画、油画、丙烯画均可在壁画中运用。对于壁画创作来说,我们既要考虑壁画的特殊属性,又不能脱离建筑实际而凭空构思壁画,而是应从实际的环境和空间思考壁画创作的风格——壁画要与建筑的设计风格相统一。也就是说,壁画和建筑是在同一空间环境里相互“借景”的,彼此互为衬托,相得益彰,组成一个艺术综合体。依据壁画艺术的设计特点和绘画要求,再结合党史馆序厅的建筑空间形态,此次漆壁画创作最核心的问题就是建筑空间与壁画之间的互存关系——如何使壁画能够自然地融入到序厅的环境中。

漆壁画《长城颂》

  二、《长城颂》漆壁画的创作构思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是向世人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艰苦创业的辉煌历史的展览馆。在建党百年华诞之际,党中央决定让艺术家们来创作这样一幅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鸿篇巨制,是要通过特有的艺术形式来宣传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伟大的建党精神,激发民众万众一心再创百年辉煌的团结力量,发挥漆壁画的展示、纪念、教育等功能。这幅壁画所要陈列的地方是在党史馆中占有重要空间位置的序厅,可以说是党史馆的一张名片。长城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长城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每个时代,人们都对她作了不同的精神诠释。两千多年来,她蛰伏在历史风烟中,承载了太多的电闪雷击、风狂雨骤,鼓舞我们扛过了一次又一次民族灾难。她默默地屹立在那里,高贵不屈,成为中华民族的魂魄,成为我们的信仰和精神支撑。在百年新征程中,长城又被赋予了更多的情感及思想内涵,她成为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力量、克服困难,向下一个百年奋斗的精神象征。

  从构思开始我就一直在斟酌需要选择什么样的艺术手段才能够把祖国的壮丽河山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气度以及伟大的建党精神表现出来。长城是观众最熟悉的、也是最能反映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的物象,应作为创作的第一主题表现。长城巍峨磅礴的气势,是意志、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象征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力量。每每登高望远,看到长城,我的心灵都会受到震撼,产生用画笔表现她的欲望。经过对长城的实地考察,我将长城烽火台作为画面构图的第一视觉要素和主体造像纳入到画稿中,在绘画语言的表现方面,我也希望能够将中西文化和不同的艺术语言融会贯通起来,创作出符合当下的、有新时代气息的新漆壁画语言样式。

  对于这幅漆壁画的主要造型形式语言,我考虑较多的是要汲取中国传统绘画中以线造型的方法,同时又结合西洋绘画中对光影、笔触的表现,采用综合技法多次罩染及研磨,塑造长城坚实厚重的体积感,这样的综合性手段表现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根据漆壁画画稿的构图和对色块的布局,在漆壁画最下端设计以古松衬托山石和烽火台,视觉上增强画面造型的稳重感,并运用大漆绿色半透明色彩来加强松树重色块的表现,形成了与红色色块的对比关系。古松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坚定、贞洁、长寿的象征,四季常青的松枝更是傲骨峥嵘、不畏逆境,历严冬而不衰,有战胜困难的坚韧精神,它们与长城相互映衬,是互为画面主体物形的造像关系。壁画右侧的山谷中是涓涓细流的清澈泉水,由右侧向画面中心汇集,形成视觉交点,表现出山高水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吉祥寓意;山谷里紫红色的祥瑞云气则是为山造势,其运动轨迹使壁画的主体造型结构更为紧密,衬托着红色江山和蜿蜒起伏的长城,气势恢弘,像东方巨龙气压群山,有绵绵不断的深远意境。

  壁画的色彩是视觉表现中很重要的元素,《长城颂》漆壁画的色调在设计之初,从漆画的本体语言思考,漆的颜色为棕色偏红,稍厚即黑,它非常容易表现暖色调,当透明漆罩染在铝箔粉上呈现的颜色近似于金色,选择的表现手段意味着决定了画面色彩倾向。漆画色彩中,红色最有特点,大漆的红色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八千年的漆艺历史就是以红、黑两色构成。从大量历史遗存下来的漆艺作品中不难发现,红色是中华民族最为崇尚的、最具代表意义和象征意义的色彩。红色又作为新中国象征性的色彩被广泛地表现,因此它也是中国色彩文化中的经典色彩。在漆画的色彩表现中,朱砂红色材料与天然漆调和亦是色彩还原最为稳定的,它与漆液调和后,能够产生厚重的、含蓄的、有内涵的视觉效果。红色因其独特的人文价值在中国漆艺美术史中有着重要的特殊意义,它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情愫,渗透着民族的文化精神,表现着民族的独立个性和特色。红色甚至可以被视为中国漆画色彩的灵魂,与漆文化和审美有着密切的关联。这也是我对漆画色彩学研究的多年心得感悟。在我的作品中,追求漆媒材固有的色彩,同时运用大量红色进行漆画的艺术表现,形成了我个人的漆画艺术风格。因此,在壁画主色调的设计上,我充分考虑了壁画的主题性特征及其与序厅空间色调的协调关系,选择了红、白、黑、金为主色调,表现出长城宏伟的气势及中华民族的精神中自强不息的气节。

  壁画的表现技法也要与壁画的审美追求相匹配,《长城颂》漆壁画的表现技法是我在众多漆画技法中慎重考虑后选择的结果。随着方案的进一步明确,创作追求也更加明晰,我放弃了繁复的工艺手段,使工艺定位更趋向绘画性的表现,视觉效果更加含蓄和自然,避免工艺性的追求造成喧宾夺主的结果。

  基于对这幅漆壁画艺术表现的深入思考,我希望《长城颂》漆壁画艺术风格能传达出以下艺术追求:一是要体现中国漆画的艺术精神,强调民族文化自信和中国气派;二是要强调中国漆画的学术传统,同时传承与创新互融和共生;三是要强调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开阔创作思维和绘画表现的力度;四是要端正艺术创作的价值取向,传达画作的艺术精神追求。

  对于画面主体形象的构思,我的想法是把壁画主体形象尽量控制在整体画面的三分之二以内,重点刻画近景和中景形象。近景以古松及明长城烽火台、山石等造型构成,中、远景以绵延不断的群山构成,强调块面的表现,将这些形象组合起来表现,以衬托长城的伟岸雄姿。远观画面结构清晰,近看有细腻的质感及丰富的细节表现。有此想法后我专程驱车前往八达岭进行实地考察,了解长城历史,并收集相关创作素材。在对主体形象的思考中,我多次对长城和烽火台的造型和走势进行了精心的推敲和布局,以期能够塑造出一幅我心目中的长城形象——蜿蜒伸展的坚实长城如东方巨龙屹立在祖国的崇山峻岭之巅。查阅资料时,我亦注意到在历次政府重大工程中有很多表现长城的优秀作品,此次创作如何去突破已有的绘画样式,使其能有所创新,是存在一定难度的。

漆壁画《长城颂》画稿设计

  在具体设计画稿时,对画面整体和局部、主体和个体的造型以及透视关系的考虑,我参阅了大量的中国传统绘画。中国传统山水画中有无数经典的作品是可以借鉴的,例如北宋时期院体画家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元代著名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等,这些手卷式的山水绘画,无论是对自然山石的结构刻画,还是对亭台楼阁、建筑屋宇、舟楫、树木、溪水的描绘,都有较为丰富生动的表现。传统中国山水画,通过平远法的构图方法,咫尺可写万里江山,构图自由又有严谨的空间关系布局,充满了想象力。这些优秀的艺术传统给予了我很好的启示,所以,在画草图时,对主体物象的造型和透视关系是从局部开始推敲,逐步展开,再到对整体画面的造型塑造和各个物象透视关系的梳理。最终作品采用了传统中国绘画平远法鸟瞰式的构图方法,以横长的形式展开。作为民族之魂的长城和烽火台居于画面的重要位置,由于壁画的高度是15米,根据最初草图设计预想,作品完成后的第一烽火台的实际高度距地面是8.5米,与现实的烽火台比例尺度相差无几,所以从尺度上能够充分表现出烽火台的真实效果。根据序厅的实景测验,观者观看壁画是仰视的角度,所以画面的透视安排了几个不同的视点,吻合了意象表现这一创作要求,丰富了构图的多维度表现。画面以明长城造型为依据,在绘制草图时对原型进行艺术再加工,充分利用烽火台原有的建筑元素进行点、线、面的重新塑造,丰富了视觉表现力,对长城城墙与山谷形成的关系,依靠艺术直觉主动进行艺术提炼与表现,硬朗的直线与柔软的弧线的构成对比强化了长城厚重的建筑美感。根据画面的结构安排,将城墙台阶有意识夸张拉长,在巨石的呼应下,托起第一烽火台,营造出长城雄浑坚实的根基和气压群山的雄姿。壁画的整体构图是为了表现在经历两千五百多年岁月的磨洗后,长城至今依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画稿开始构思的时候,我首要考虑的是漆壁画与建筑的和谐统一:在这样特定空间里的漆壁画,怎样才能让进入这个空间的观者感受到漆画与众不同的视觉艺术效果,用什么样的色调才能使漆壁画自然融入序厅建筑空间中;横长方形的序厅就相当于是一个宽过道(室内净高度是20米),在这样的环境里更要考虑建筑空间对壁画的制约。

  综合以上所考虑的问题,我作了如下考量:第一,因壁画正面对着玻璃幕墙,有西晒的阳光照射,需考虑材料的耐久性。第二,传统漆画材料经过绘制抛光后会产生反光,壁画正对面的大面积的玻璃幕墙户外散射光,会使光亮的漆膜出现眩光,从而干扰欣赏完整壁画的艺术效果。因此要运用技术手段,控制壁画材料反光,在确保壁画色彩饱和度的情况下,壁画的艺术效果才能完美地表现出来。第三,序厅的空间进深太短,影响人们进入场馆后瞬间欣赏壁画的完整度。因此,在构图时要注意从画面结构进行视觉欣赏顺序的导视设计。第四,超大的画幅尺度,对壁画的绘制、工艺的完成度和安装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需要反复论证,确定最佳安装方案,以确保壁画的艺术质量。

漆壁画《长城颂》创作现场

  针对这四个因素,我认为首先要解决的是壁画反光问题。面对序厅的多光源影响,我计划通过特殊工艺来处理画面,采用大量的材料肌理将光滑的漆面眩光分散,使之呈现出一种内敛的半哑光的画面效果。就壁画的安装方法,我提出应用现代新型铝蜂窝板制成壁画胎板的创新思路。此外,壁画工期紧迫,如何在约定的时间内确保高质量圆满完成是一个难题;面对序厅600平方米的史上最大的漆壁画,无疑也增加了安装工艺的难度。考虑到壁画工艺的实施以及壁画的安装难度,在壁画设计前期,我就对漆壁画进行了块面分割设计,经过实际测算,决定以每块2×3米的漆板为基础,上下五排、横向20块,共由100块漆板组成壁画,同时也以这个数字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长城颂》漆壁画的艺术创作过程

  在《长城颂》的绘制过程中,由小画稿放大后,要考虑造型手段的选择,如何通过笔触及漆画材料肌理来强化画面的艺术追求。创作组在艺术实践中不断寻找方法,反复推敲细节与整体的关系,追求工艺表现的创新,用绘画性的表现减少观众对工艺制作及漆材料的陌生感,同时又要表现出漆画的材质肌理和语言特色。

  《长城颂》的绘制有别于其他架上绘画,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团队密切的配合工作和工程统筹管理。2020年10月,《长城颂》漆壁画创作正式启动。当时正处于北京的秋冬季,寒冷的天气使我们遇到了诸多难题:一是由于大漆的特殊性质,严冬的气候会影响大漆的干燥速度,为此需要建一个超级大的荫房以使漆画能快速荫干。二是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完成创作任务,我们将画稿做了等比放大,采用局部完成的绘制递进方式。三是为了预防100块板子在上完漆后可能会有错排的情况出现,我们对每块漆板都标注了很多暗码:比如A1代表第一行的第一块;B1代表第二行的第一块。

  壁画的绘制是在一个400平方米的室内车间里展开的,在创作过程中为了保障画面效果的完整,尽量避免搬运,我们搭建了许多设施,以保证画板的描绘质量,按照每块画板的编码顺序来绘制,直到最后上墙安装完成。由于采用的是进口铝材定做的铝蜂窝板,它比一般铝材更结实和厚重,我们对此做了大量的涂料抗氧化实验、碰撞实验和破坏性实验,对铝板进行了风吹、日晒、雨淋、高温、收缩、膨胀等实验,结果是没有出现问题。这些实验表明胎板表面的附着力是牢固的,漆层不会起皮而脱落。为了保证漆壁画的创作质量,工程准备工作阶段是极其专业和仔细的。

  《长城颂》的绘制采用传统漆画技法原理,通过在铝箔粉上刻线来塑造和控制整个画面造型,运用多层罩染透明漆以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壁画中的每一个形象造型均是通过手工刻线的,在手工刻线时要追求毛笔的韵味,这是有一定难度的,经过实践摸索,我使用了跳刀刻线、以刀代笔等方法,增强了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刻出了富有金石感的刚劲的线条。为了适应这幅壁画的尺度,我在工艺实施前期专为此次项目量身定制了专用刻线刀具,刻出的壁画线条流畅而有力度。壁画原作的线条宽度经过多次调整,通过不同远近的观察比较,最终才确认每条线的宽度。壁画中的线是视觉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线的成功表现,也为下一步用漆液罩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由于预先设定的凸肌理,铝箔粉上罩染透明漆后会形成暖金的特殊效果,并且使画面线条更加突出。在多次罩染透明漆后,金底色与大漆的红相互应和,产生丰富的表现力,同时壁画的色彩能与室内建筑的空间色彩协调一致。

漆壁画《长城颂》创作现场

  由于绘制现场面积所限,画幅不能完整地铺开绘制。从一开始我们就从局部描绘着手,自始至终都没有机会看到一个完整的画面。这样的工作场景和步骤安排,需要我作为主创者同时也是壁画监制,必须经常在制作现场指导协调创作、规划工程计划、减少绘制失误、为每一道工序制定标准等。由于创作时间紧迫,如何能从壁画局部到整体顺利地绘制完成,并能确保壁画完美的艺术效果,我们制定了严谨的现场工作计划,以确保壁画能够按质如期地完成。

  壁画创作团队要有合作精神,首要的是创作风格必须要统一,大家务必要在思想和绘制过程中做到步调统一,强调是“一支笔完成的创作”。为了漆壁画的质量,我每天都尽量在绘制现场,不敢有丝毫懈怠,只要发现有一点差错便及时进行修改和调整。每位参与者都要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心,为此我们还提出了一个工作口号:“以精湛的技艺、严谨的工作态度投入到《长城颂》壁画的创作”。这个标语悬挂在创作基地,从始至终提醒着大家,要牢记自己的创作使命。为了漆壁画创作的有序进行,我们还安排专人负责工作进度统筹,大家都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漆壁画的绘制中。每天持续十几个小时的绘制工作,压力是非常大的,尽管创作工作是辛苦的,但作为此次项目的主创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使我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放松。长期的漆画创作和教学经验的积累,以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漆画教学上六十多年学术传统的积淀,增加了我创作的信心。

漆壁画《长城颂》组装现场

  四、《长城颂》漆壁画艺术对未来中国漆画发展的启示

  漆画因工艺限制,制作大尺度的画面难度大,漆画的绘制需要具备娴熟的工艺驾驭能力及绘画修养,通过漆工艺制作表现出它的独特性。中国现代漆画艺术在近20年的迅猛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国家的重视,以及各级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政策;另一方面得益于高校艺术教育开设的漆画专业,为中国漆画艺术的传承和振兴培养了后备力量。中国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各种文化项目的开展,以及现代科技的融合跨界创新发展,都为中国漆画的未来复兴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由于种种原因,中国漆画没有能力介入主流美术创作,过去长期处在边缘化状态。承担国家重大美术创作也是漆画的薄弱环节,这既有漆画自身条件的限制,也有画种艺术表现力的局限性等原因。因为重大题材的美术创作一直是以写实现实主义的宏大叙事性来创作作品的,这样的绘画要求和特点,对于许多漆画家来说有些力不从心,特别是漆本身的物质特点也制约了漆画在主题性绘画创作上的展开,从而使得漆画的创作难以参与,或者说难以融入到这类美术作品的创作中。回顾中国美术史,有很多优秀作品,比如石鲁创作的《转战陕北》、董希文创作的《开国大典》、陈逸飞创作的《占领总统府》等,这些优秀的美术经典作品,为漆画今后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和启迪。漆画要着力介入重大题材美术创作,需要漆画艺术家从创作的思想情感、作品的审美精神和绘画性等方面作深入的思考,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品质,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主题,从而创作出好的作品,扩大漆画的影响。

  “巍巍长城,是华夏文明的历史见证;绵延峻岭,是祖国大地的红色江山。长城,是画卷,是音诗,是中华的颂歌,是民族的脊梁。长城,是怀念,是感恩,是先烈的铁骨,是后辈的深情。”这是壁画接近完成时,校友王奕老师赋诗对《长城颂》漆壁画的主题寓意进行的精准解读,准确地传达了此次漆壁画创作的设计思维和艺术追求,突显出对壁画主题寓意及情感的表达。壁画的创作基调是追求音乐史诗般的意境效果,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内容是对长城精神的颂扬。同时,作品的命名简练而概括,就是要以最朴素的语言来表达人民对祖国山河最炽热的爱,将观者带入画中细细体味欣赏。

  《长城颂》是新时代的艺术作品,它在一个新的历史节点上出现,并非偶然。近年来,国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是极为重视的,有很多重大的支持举措,我国的文化自信意识也逐步增强,正是这些因素促成了《长城颂》漆壁画能够登上国家级的殿堂,向世界展现中国漆画艺术的风采。在承接这项艰巨的创作任务初期,我便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希望能把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绘画经验运用到此项创作中,并以此扩大中国漆画的影响力,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漆画,在传承中拓宽漆画的绘画创作前景,进而推动中国漆画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长城颂》用漆画来表现是恰当的选择。漆画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画种,是中国的“国粹”,它承继着中国的民族精神和艺术传统。运用漆画来表现壁画既能展现中国古老、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也能让世界上更多的人领略中国漆画千文万华的艺术魅力,这对推动中国漆画的现代振兴无疑是最好的助力。因此我创作《长城颂》漆壁画,一是源于我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深厚情感;二是源于我三十余年长期坚持深入生活进行的大量写生积累,对传统漆文化的认真研究;三是源于我对漆画艺术服务于公共空间的深度发掘和学术探索,以及经年累月积累下来的创作思想和学术精神。同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漆画、壁画和公共艺术创作、学术研究方面都有着优秀的传统,通过前辈们多年的艰辛探索,积淀了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学术成果,这次壁画创作也是对学院历史文脉的延续和学术传承。

  大型漆壁画《长城颂》的创作采用现代漆画的造型艺术语言来描绘祖国的群山长河、旭日松柏、霞光寥廓交融的巍巍长城,画面表现出的境象磅礴壮丽、情态气吞寰宇,这些极富抒情意味和审美意象的语言形式,追求和谐自然、庄重典雅、高贵雍容、刚健遒劲,是崇高而雅致的美学品格的彰显,通过艺术化的手段表达了当代中国直面世界、走向未来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同时,这幅漆壁画的创作为今后中国现当代漆画探索重大题材创作、承接国家级重点工程,以及漆画艺术如何进入公共建筑空间等,提供了宝贵的绘画经验和有价值的参考案例。特别是通过这项国家重点艺术项目平台,能促进社会各阶层人士关注和了解中国漆画,为中国现代漆画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发挥了示范作用。我深信,在中国漆画家的共同努力下,未来中国漆画的发展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程向军 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9期(总第72期)

  责任编辑:王朝鹤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论文投稿邮箱:zgwlplzx@126.com

 

  延伸阅读: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大型漆壁画《长城颂》创作谈:巍巍峻岭接天霞 朱漆研彩铸长城(“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喜讯 | 《中国文艺评论》晋身C扩

  2021年《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2021年第9期目录

  大型漆壁画《长城颂》深蕴的百年风华(尚辉)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