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创刊的《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在2019年共刊发12期,合计168篇理论评论文章。一起回看2019年总篇目吧。
【本刊特稿】
(第七期)在纪念中国文联、中国作协成立70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李屹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特别策划】
(第一期)——中国文艺2018(一)
(第二期)——中国文艺2018(二)
(第三期)——国外文艺理论研究与借鉴
(第四期)——新诗的美学品格与艺术追求(一)
(第五期)——新诗的美学品格与艺术追求(二)
(第六期)——新时代视野下的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家的姿态、心态及语态:以李健吾《咀华集》为例/宋生贵
(第十一期)——人工智能与艺术创新
(第十二期)——新时代电影发展研究
从2019年国庆档影片看中国主流电影形态重构/尹鸿
现实主义电影与社会主流价值传播/范玉刚
新时代献礼片的审美探索和价值追求/齐伟 刘学华
【理论探索】
(第一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身体与世界的融通——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身体美学观/梁晓萍 姬宁宁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谈艺术评论工作者的文化修养/叶朗
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历程与前瞻/彭锋
“十七年”时期美术创作的时代特征/陈池瑜
【艺海杂谈】
(第一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武侠电影的审美偏差与侠义精神的失落——从张艺谋的《影》说开去/傅守祥 姜文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中日当代文艺对城市化进程的书写探析——以城乡冲突为中心/张文颖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转型期中国农村题材电视剧叙事话语变迁/范志忠 王家明美
从“积淀说”看中国画传统笔墨的传承变革/孟云飞
从《本草中国》看传统文化纪录片缘何赢得观众/孙虹 雷建军
《本草中国》剧照
【艺坛对话】
(第八期)
【作品评析】
(第一期)
襟怀坦荡 岁月不老——从郑浩天看话剧《大国工匠》的人物形象塑造/张先
西藏题材电影类型的不同表达——以《阿拉姜色》《冈仁波齐》为例/李艳
(第二期)
(第三期)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伦理传承与类型探索——评电影《大路朝天》/峻冰
在喜剧谐趣中感受生活温度——评湖南花鼓戏《桃花烟雨》/郑荣健
(第四期)
现实题材话剧的整体性艺术构思和唯美表达——评话剧《小镇琴声》/景俊美
(第五期)
(第六期)
机器的进化与工人生存情绪的改变——从肖克凡的《机器》谈起/张红翠 张祖立
(第七期)
心灵探索与精神抵达——《酗酒者莫非》舞台艺术的美学阐释/张荔
(第八期)
(第九期)
从传统民族文本到现代影像改编——《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时代创新/潘路路
(第十期)
网络剧走出娱乐洼地的有益探索——以《长安十二时辰》为例/陈友军
【艺史新知】
(第八期)吴文季和他的《康定情歌》——来自甘孜和泉州的山海对谈/郭昌平 陈冬梅
【读史怀人】
(第十期)大家风范 战士情怀——我所接触的文艺理论家陈涌先生/刘文斌
【青年批评】
(第十一期)试析当下电影批评若干理论误区/孙佳山
【境外之镜】
(第一期)“梨园魔法师”遇《樱桃园》导演——梅兰芳与康斯坦丁•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莫斯科的会见/ [法] 欧唐•玛铁/周丽娟译(点击查看)
(第八期)经由文学翻译理解当代中国——日本文学翻译家泉京鹿访谈/采访人:刘成才
【序跋与书评】
(第十一期)巧用史料探求乐史贯通——评《中国古代音乐文化对艺术音乐创作的影响》/江剑辉
(第十二期)艺术的成本——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为例/韩子勇
【创作谈】
(第三期)莫言: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荆轲/采访人:张同道
(第六期)刘丹丽:表演的关键在于感通人心/采访人:雷媛 王阅
(第十期)写剧本:和自己死磕的日子——访编剧赵冬苓/采访人:李九红
冯远征 摄影:郭航
【学术综述】
(第二期)改革开放四十年与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回顾和展望——2018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年会综述/张兰芳
(第四期)象思维与汉画像石——“彭城论道”综述/整理人:徐晓晞
(第六期)“新时代文艺理论学术体系建设学术研讨会”综述/范玉刚 敖运艳
【名家专访】
(第一期)曲之鸣心者方能铭心——访作曲家杜鸣心/采访人:班丽霞
杜鸣心
(第二期)保护、扶持文艺创作的独立思考和探索精神——访剧作家胡可/采访人:徐健
胡可
(第三期)从“照着讲”“接着讲”到“自己讲”“讲自己”——访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张立文/采访人:韩宵宵
张立文
(第四期)京剧是一门“讲究”的艺术——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采访人:任飞帆
叶少兰
(第五期)艺术性和大众性的和谐统一是音乐创作的核心——访音乐家何占豪/采访人:禹洁
何占豪
(第六期)“银幕大将军”的共和国情结——访电影艺术家李前宽/采访人:赵凤兰
李前宽
(第七期)从“家国情怀”“中国影视民族化”到“第三极文化”——访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黄会林/采访人:杨卓凡
黄会林
(第八期)开掘戏剧艺术超越时代的精神价值——访戏剧导演艺术家罗锦鳞/采访人:赵建新
罗锦鳞
(第九期)歌声飘四海 大爱育英才——访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采访人:宋学军
郭淑珍
(第十期)用中国音乐的母语和世界对话——访作曲家赵季平/采访人:余亚飞
赵季平
(第十一期)用西方油画语言为中国人造像——访画家靳尚谊/采访人:赵凤兰
靳尚谊
(第十二期)做艺术上的“叛逆者”和“稳健者”——访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荣/采访人:胡凌虹
尚长荣
☆本刊所发文章的稿酬和数字化著作权使用费已由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给付。新媒体转载《中国文艺评论》杂志文章电子版及“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众号所选载文章,需经允许。获得合法授权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为作者署名并清晰注明来源《中国文艺评论》及期数。(点击取得书面授权)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袁正领
网编:韦英俏
图片设计:李莎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