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编读往来>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四封美术书法摄影作品欣赏

2019-01-16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收藏

  2015年10月创刊的《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在2018年共发刊12期,合计170篇理论评论文章。回看2018年总篇目(点击查看)。《中国文艺评论》月刊每期封二封三封四都有艺术作品全彩印呈,中国文艺评论网特集纳推送2018年四封推荐的美术、书法和摄影作品,文末留言互动有惊喜哦~

 

  【美术作品】

(第一期) 野趣图(中国画)/潘公凯

(第一期) 夜曲(版画)/王琦

(第二期) 牧羊图(中国画)/周昌谷

(第三期) 玉簪花(油画)/徐悲鸿 

  徐悲鸿的油画作品既有欧洲古典油画严谨的结构,也有印象派对光、色的表现手法。不过,他的作品与西方油画有明显的区别,体现出宁静、含蓄、优雅的东方意韵,流露着中国人细腻丰富的情感世界。这幅《玉簪花》颇具古雅清新气韵,整个画面充盈着沉稳内敛深邃的绿意,几朵白花带着些微寂然的敏感,结合1943年的创作时代背景,能细品出作者家国的忧思,但又不伤感、不气馁,画面充盈着不刻意的自尊和风骨。这样的美不是惊心动魄的,像宋代花卉小品,能够潜入观画者心底最隐蔽的角落,让人过目难忘。正值中国美术馆、徐悲鸿纪念馆主办的“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展览之际,我们再审视其作品,将徐悲鸿艺术思想与作品中呈现的民族与时代的关系,予以新的解读与阐释,对今后的美术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阳阳)

(第三期)侯集村的秋天(水墨画)/杨小民 

  若是从文人画传统的观点来解读杨小民的作品,观赏者可能很难欣赏到我们这一代年轻画家的新思想和新态度。走进这些画作,微弱的心脏可能会感受到他们的皮肤被一把粗糙的扫帚突然划了一下。另一方面,除非是惯于“解读”中国传统画作的人,他可能不能理解多样化的生命形态,正是这些各种各样的形态使得每一幅作品富有生气。

  杨小民的作品中有些画作是由浓厚的笔墨和模糊的飞白辉映而成,飞白是用焦枯的宿墨,或是用湿墨画出浓淡相间的笔墨,创造出或深或浅的整体错觉。事实上,杨小民的所有作品都在与我们分享生机与繁茂。画中的每一笔都蕴藏着生机,画出了欢欣,画出了音乐,画出了舞蹈。有时候,我们必须在描绘生气勃勃的草木的苍劲笔墨中试图去辨别不明显的外形,因为人、动物抑或是草木,万物皆在分享生活的乐趣。我们能够愉悦地发现构成同一幅图画的全部:乡村生活、力量、欢乐、大地本身。

  (徐小虎)

(第四期) 宗炳卧游笔意(水墨画)/郭不

(第五期) 浣花溪图(中国画)/廖勤俭

(第六期) 倾斜的地平线(油画)/吴威

  步入现代社会的中国,人们日益面临着精神世界现代性转型和重构的难题,探索当代人精神心理的存在感,或许成为中国艺术当代性的核心与本质。这便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青年一代写实油画家日益深刻地意识到艺术摆脱表象描绘的重要意义。一方面,他们热衷于油画的再现性,对欧洲古典主义追求的高贵与单纯痴心不改,充满了激情与留恋;另一方面,他们不甘于对日常生活以及生活表象的描绘,从而促使他们通过视觉具象来探索和完成对现代社会人们精神心理的深沉表达。

  吴威有着对于古典写实油画的追慕,作品中又不可避免地具有当代图像表征。从古典塑造到当代图像的演变,揭示的不只是画家个体视觉经验被当代集体图像经验的改变,而且这种图像经验中所隐藏的文化寓意与社会戏剧,也都至少具有透视的“被看”和镜像的“自观”这两种形态,当代社会对于人的存在感的体验、对于人的生命意志的现实也便不可避免地夹在这两者之间,这与其说是真实的存在,毋宁说是存在的幻觉。吴威在他的作品里不断地向人们重构着现实世界的这种心理体验。

  (尚辉)

(第六期) 白马秋风图(古建彩绘) 摄影并文/余思

  凤山古戏楼小记

  暮春时节,塞外风轻,细雨染绿,野鸟乱鸣,杂花漫谷,云飞泉涌。与友人游坝上,过其故地丰宁凤山小镇,寻挂炉烧饼风味,访郭小川故居,小街一角偶遇雍正年间戏楼。楼有上中下三层,牌楼道观布列于前,保存完整,规制非凡。余绕楼数匝,触摸凝视,怀古思人,心驰神远。壁间一画,生气鲜活,苍远厚朴,似有“白马秋风塞上”之意。画中老者,胡人装束,沉雄粗砺,双眸清明而深邃,坦诚而神秘,灼灼射人心田。友人指曰:此处鬼怪传说很多,离奇故事也很多。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后,这里已很少演戏,而是成了历次运动的集会场所,开群众大会,公审犯人,批斗游街,聚散沉浮,诡谲变幻,七八十年间不知上演了多少历史活剧。如今真戏假戏都不唱了,戏台成了文物,剧中人渐渐远去,一切都将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余闻言,感叹唏嘘,回眸凝视画中人,蓦然窥得那眼神中另有几分深意,似乎在说:这里发生的一切,我都看到,都知道,我想说,但我不能说,也说不出。

  回京后,遍询此画原委,不得其详。有的说来自三国,有的说来自聊斋,还有的说和西域佛教传播有关。困惑越来越多,历史的图景也越来越模糊混沌,只有那双眼睛在我朦胧的脑海中越来越清晰澄澈了。

(第七期) 仿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黄云鹏

  嘉靖五彩鱼藻纹盖罐,原物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五彩瓷器因色彩繁多,烧制难度大,成品率极低。嘉靖朝五彩瓷瑰丽雄奇,冠绝一时。五彩鱼藻纹盖罐堪称嘉靖御制五彩瓷巅峰之作,它构图饱满,装饰繁密,以鱼纹为主角,所见诸鱼鳞鳍清晰,飘逸灵动,极具神采。鱼儿与水藻的空间分布自然,罐身八尾,罐盖四尾,共计十二尾,象征“月月有余”。画法古拙,色彩浓艳而高贵。仿古瓷贵能以假乱真。五彩鱼藻纹罐鱼身底色为黄色,黄色上覆盖了一层红色,这种独特的“黄上红”釉彩套叠工艺,须用不同温度反复烧制方成,在烧制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好,黄色将把红色吃掉,或两色混于一起。此工艺失传近400年。199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为再现嘉靖五彩“黄上红”工艺,提供馆藏资料给黄云鹏予以复制。黄云鹏率团队攻坚克难,用古法还原“黄上红”工艺。这件仿制明嘉靖五彩鱼藻纹罐,是黄云鹏2012年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瓷)代表性传承人的参评作品。基于对古瓷泥、釉、料配方的科学检测分析,以及对传统制作工艺、纹样、笔意的深入研究和体悟,以原配料、原工艺制作。青花呈色纯正、釉面青透,五彩色泽明快、层次均匀,纹样运笔生动流畅、逼真传神,重现了这件御瓷精品的迷人风采。

  (叶青)

(第八期) 秋思(中国画)/白浪

(第八期) 秋阳(油画)/刘解先

(第八期) 雪乡(中国画)/王艳华

(第九期) 野隐好读上古书(中国画)/徐鼎一

(第九期) 高原阳光 (油画)/权坚

(第十期) 溪山深处(中国画)/蔡亮

(第十一期) 云归处(中国画)/朱雅梅

(第十一期) 仙人掌(中国画)/常沙娜

(第十二期) 晴鹤图(中国画)/孙其峰

  孙其峰先生出生于1920年1月,读者拿到这本刊物时他已经到了期颐之年,此幅《晴鹤图》作于96岁。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有诗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刘禹锡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但性格迥然不同,同样宦途不顺,柳宗元悲悲切切,中年夭折;刘禹锡开朗豁达,不屈不挠。其诗歌也一改大历、贞元诗人襟度,气象开朗疏阔,昂扬向上。这首《秋词》颇能代表刘禹锡的诗风,诗中表达的豁达精神尤能鼓舞后人。此画根据诗意创作,着力在“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意境,白鹤亮翅,冲天而上,云海万里,苍茫辽阔,不仅生动地再现了诗情,也展现了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人生境界,令人心驰神往。

  (阳阳)

 

  【书法作品】

(第二期) 元稹诗句/崔伟

(第三期) 缪氏子《赋新月》/徐文勇

释文: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

时人莫道蛾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

唐代缪氏子赋新月诗一首 甲午秋 文勇

(第四期) 小留试看七言联/刘相阳

(第五期) 《道德经》节选/谢季筠

  书法是超越具象的东方哲学精神和艺术精神的境界体现,是灵魂与心像妙不可言的诗章。谢季筠先生诸体工用多变,济成厥美,此作观之逸笔草草、率性天然,颇具风神凛冽、电掣鸿飞之势,品之则“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崖,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正所谓“同自然之妙有,非力运之能成。”为人的亲和谦恭与为书的自信狂放构成了他的品格,从陋巷寒舍到书法殿堂的坚强掘进,书写着他栉风沐雨、筚路蓝缕的历史传承。

  (白漠)

(第六期) 为万世开太平/于右任

  “为万世开太平”为于右任先生的夙愿,也是他书写最多的字句。语出北宋关学大儒张载的《张子语录·中》,所表达的是儒家学者的永恒政治理想,于右任即是有此高蹈理想与责任担当的践行者。1948年,于右任和李宗仁、孙科、程潜竞选副总统,把此句写了两千余幅,遍赠国大代表。力抗其他竞选者的金条攻势,只可惜,纸条干不过金条,遗憾落选。逃到台湾的大员们都没想到,时至今日,纸条的价钱远远高于金条(目前于右任作品拍卖平均单价超过46万元,最高价747.5万元)。此幅“为万世开太平”信马由缰但合于法度,线条简洁老辣,体势洒脱跌宕,将厚实的魏体功夫带入草书之中,碑帖结合,每一个字笔画简易而能首尾相应、浑然一体,充分体现出雄豪古朴、冲淡天然的雍容趣味。作品以书传道,以字含情,承载民族气节,抒怀家国情怀,值得后人细探、玩味。

  (阳阳)

(第七期) 朱熹《春日》/刘艺

释文: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春日》戊寅新正 实子刘艺

(第十期) 江上帖/苏轼

  《江上帖》又称《邂逅帖》,是苏轼临终前三个月写给友人的信札。与一般书家渐至老境而笔意苍凉的风格不同,苏轼晚年的书法笔力雄劲,英气逼人,依旧跃动着某种青春般浪漫飘逸的气息。作者历尽坎坷而不颓唐,文风畅达,起承转合,意脉贯通,显示出心灵上的从容自信。而与文风一致的是章法上错落有致,自然挥洒,毫无雕琢矫情之处。全文五十余字,形式短小,却如完整的乐章气势奔腾,富有韵律感。整个布局雅正俊朗,而某些字如“邂”“逅”“怀”“弟”与“不”“已”“人”“下”等,则与全篇形成浓淡、大小、粗细上的鲜明对比,显示出东坡艺术上一贯的自然俏皮的审美趣味。

  (傅道彬)

(第十二期) 千岩万壑/孙其峰

  南朝刘宋学者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顾长康从山阴还,人问山川之美,顾曰:千岩竞秀,万壑争流,草木蒙笼其上,若云蒸霞蔚。”山阴即今浙江绍兴,即东晋时期的会稽。西晋灭亡,北方世族大量南迁,相当一部分集中聚居在会稽地区,其中就包括王羲之、谢安等人。顾恺之出身孙吴世家,人称“画绝、才绝、痴绝”。会稽及新安地区,也就是今天的浙江与皖南地区集中了江南地区最秀美的山川。世族南迁至此,优美的自然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士族文人对山水之美的欣赏与感受,山水诗由此兴起,山水画也因之产生。顾恺之对山阴山水之美的形容极其简洁生动,很好地传达出了山阴山水之美的精神内涵,成为千古名句。这件作品书写于丙戌年,即2006年,孙其峰先生已经86岁,而老笔纷披,气象浑厚,已臻化境,至可宝贵。

  (三桂)

 

  【摄影作品】

(第一期) 当雄草原的秋天/张守国

(第二期) 乡思/佟伟元

(第四期) 泉(摄影并诗)/贡嘎嘉措

传说,

大山深处的泉,

总和另一个世界相连;

传说,

两三岁孩子的眼,

总能看到鬼怪神仙。

你看,

这高原上的一汪清泉,

澄澈得让世间的一切无处躲闪。

雪山雪莲,

大河冰川,

白云舒卷,

飞鸟往还。

还有你!

当你和她凝视的那一瞬间,

仿佛沿着一条幽邃的通道,

从这个世界的边缘,

触碰到另一个世界的门环。

(第五期) 远方/邓鹏飞

回望与怀想

那些美好的时光,

不要为她的逝去而忧伤。

或许她还在那个地方,

或许她已飘到了远方。

不要那么多回望,

也不要那么多幻想,

坚定地前行,

是唯一的希望。

只要你走得足够深,足够远,足够长,

你一定会来到她身旁。

穿越了岁月风霜,

你会觉得,

她还是那个样,

但又不全是那个样。

(思澜)

(第七期) 高原杜鹃/程莉

冰雪林中是我家,

春来清气吐寒葩。

待到高原晴暖日,

漫山红紫赛朝霞。

  (思澜)

(第九期) 海螺沟红石滩/张新建

(第十期) 苇莺和杜鹃/闲人老张

  “布谷,布谷”,伴随着杜鹃一声声清新悠远的歌唱,春天,一天一天地走了;夏天,一天一天地来了。池塘里的水越涨越满,岸边的芦苇也越长越高,弥望着一片田田润润的新绿。苇莺在苇塘深处把三根苇子扎在一起,在上面搭起窝,开始孵蛋育雏了。杜鹃这些日子一直在不远处高高的白杨树尖上,朝这里张望,早已把这一切看在眼里。她瞅准苇莺出去的一个时机,迅速飞过来,叼起一只蛋,扔到窝外,然后把自己的蛋下到窝里。苇莺回来了,没有发现什么异样,继续孵蛋。小鸟出壳了,苇莺叼来昆虫,把小杜鹃当作自己的孩子一起喂养。小鸟出窝了,在树枝苇丛中啁啾跳跃,苇莺还在辛辛苦苦地喂养着已长得比自己大很多的小杜鹃。大杜鹃则在附近一边闲游歌唱,一边看着自己的孩子在苇莺的喂养下渐渐长大。

  “戛戛急,戛戛急”,伴随着苇莺一声声清脆急促的啼鸣,夏天,一天一天地走了;秋天,一天一天地来了,小杜鹃羽翼渐渐丰满。看看南飞的日子差不多了,大杜鹃又找准一个时机,飞过来把小杜鹃领走,一起飞向远方。

  “命哇,命哇”,伴随着知了一声声清彻婉转的呼喊,苇莺一边在日渐枯黄的苇塘边,寻找着哺育了一个夏天的“孩子”,一边不停地向人们诉说着池塘边的光阴故事。

(思澜)

(第十一期) 天国牡丹(摄影作品)/王昆峰

  从那重峦叠嶂的花瓣儿,自然联想到宇宙的浩渺和世界的宽广,感受到了天风海山的万千气象。她是云锦霞裳的华贵,也是众芳飘后的异香;是澹荡韶光的悠然,也是风起红飞的惆怅;是红颜袅烟的相聚,也是梦绕栏干的衷肠;是偏得东风的幸运,也是泣断幽魂的悲伤;是云想衣裳的期盼,也是点破朝霞的希望。花瓣儿间流下融化的雪水,神秘的星辰高悬在我们头上。正是因为有了这艺术的牡丹,作者拥有了整个审美世界,实现了审美精神的高扬。

  (白漠)

(第十二期) 雪山幽禽(摄影并诗)/贡嘎嘉措

餐英啄雪栖云崖,

沐风浴露啸霜华。

人间炎凉不到我,

仙山处处可安家。

 

  欢迎留言您喜欢的杂志(两期),附微评~

  微评质优和点赞高人气的前十位,我们将于1月15日公布,赠予您想要的两期杂志哦!

  喜迎新春,邂逅“最美期刊”!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总目录来了,快来先睹为快!

  《中国文艺评论》荣膺2018刊博会“中国最美期刊”,快来围观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建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