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编读往来>正文

《中国文艺评论》2018年总目录来了,先睹为快!

2019-01-11 阅读: 来源:《中国文艺评论》 作者:《中国文艺评论》编辑部 收藏

  2015年10月创刊的《中国文艺评论》月刊在2018年共刊发12期,合计170篇理论评论文章。一起回看2018年总篇目,文末留言互动还有惊喜哦~

 

  【本刊特稿】

  (第六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艺思想 潜心创作无愧于新时代的精品力作/李屹

  (第七期)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李屹

  (第十一期)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屹同志寄语《中国文艺评论》创刊三周年

  (第十二期)40年,文化自信筑基文艺高峰/李屹

 

  【特别策划】

  (第一期)——中国文艺2017(一)

  2017年度戏曲的多元景观/傅谨

  在回溯历史中贴近现实的中国话剧2017/宋宝珍

  凸显中国当代艺术结构价值/尚辉

  2017中国书坛热点综述/祝帅 赵斌

  (第二期)——中国文艺2017(二)

  中国电影2017:为了质量的生产与趋向常态的市场/李道新

  网络文艺2017:走向文化治理和全面规范/郑焕钊

  (第三期)——新时代视野下的传统艺术

  笔墨语言的本体意义和独特价值/程大利

  艺术被“灌注”生命的历程——从传神写意到韵律化/刘承华

  月落重生灯再红——新时代传承和传播经典剧目的美学意义/顾春芳

  本土美术批评古今之变与承继/李昌菊

  复兴传统的跨媒介创意/凌逾

  (第四期)——美学前沿问题研究

  艺术理论与美学中的感性/童强

  《周易》美学与象思维/张继刚

  西方文明危机视野下的审美尺度/冯庆

  (第五期)——文艺评论的理论之维

  把握新时代文艺价值的理论维度——学习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体会/杜学文

  文学理论亟待突破的三个问题/李春青

  “限制”与艺术跨界的尺度/宋生贵

  “美情”与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的反思/金雅

  “形式”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生/赖勤芳

  (第六期)——新时代现实主义创作之问

  现实题材电视剧如何迎接“新时代”?/张国涛

  如何将生活真实转换为动人戏曲?/颜全毅

  罪案题材网络剧如何拥有现实主义品格?/付李琢

  (第七期)——文艺思潮与文艺评论

  当代文艺本体论思潮解析/陆贵山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原则的确立/周晓风

  自塑:中国当代油画的更新与重造/陈明

  (第八期)——文艺评论新现象与新思维

  文学批评史视野中的当代批评/林岗

  批评的敬畏与诚意/汪涌豪

  新时代语境中的网络文艺创作与批评新范式/彭文祥 黄松毅

  “草根文学评论”的类型和走向/廖令鹏

  (第九期)——文艺思潮与话语建构

  当代文艺思潮与新时代文艺评论话语体系的构建/仲呈祥

  信息文明与中国文艺语言创新/王天恩

  20世纪艺术中的现代主义和东方主义/朱其

  20世纪戏剧史视野下的现代主义戏剧/陶庆梅

  (第十期)——《我不是药神》与现实题材创作

  现实主义的世俗相貌与时代意义/吴冠平

  色相世界、表达快感与精神超越——电影《我不是药神》观感/徐兆寿

  现实主义影视创作的可能走向和必然趋势/薛晋文

  国产现实题材电影的商业想象力——从《亲爱的》到《我不是药神》/桂琳

  (第十一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艺评论的回顾与前瞻

  斑斓多姿的文化潮汐——改革开放40年文艺素描/云德

  艺术学的时代话语建构/夏燕靖

  新时代中国舞蹈创作的现状与前瞻/金浩

  (第十二期)——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艺评论的回顾与前瞻(二)

  对人的价值的发现和追寻——改革开放40年文艺理论的核心命/王廷信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电影/饶曙光 贾学妮

  时代的先声——回眸改革开放40年的中国文学/李朝全

 

  【理论探索】

  (第一期)

  文艺批评中的规范与逻辑诸问题/陈振濂

  “铸鼎象物”与“民知神奸”——关于九鼎图像的追踪/文韬

  (第二期)

  诗学“三命题”刍议——关于诗中“大我”“小我”的思考/罗辉

  建构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之当代话语体系的价值与路径/夏燕靖

  (第三期)

  “后理论”时代与文化诗学批评思潮的流变/陶永生

  本体与价值:论当代戏剧的民族性与现代性/李伟

  (第四期)

  小说对生活世界的发现:以《下广东》为例/林岗

  新时代“红色经典”的创作及使命/范玉刚

  (第七期)

  习近平关于文艺经典理论的美学诠解/张晶

  论中日当代文学作品对“记忆”的艺术表达/张文颖

  (第八期)

  根本性精神问题与艺术的先天质量/洪兆惠

  试论散文的真实性/李朝全

  崇高美学视阈中的影视音画对立审美意蕴论析/峻冰 闫楚

  (第十期)

  杜诗的地理名词技术与新诗建构/师力斌

  屈子诗学的艺术范式及当代启示/刘勇刚

  20世纪以来中国画女性形象的塑造/王鹏

  (第十一期)

  新时期、新世纪、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文论的三次转向/高建平

  改革开放与中国美术思潮/郑工

  科幻电影创意与末日伦理/黄鸣奋

  “技”“艺”之美与庄子的审美主体观/梁晓萍 张晋旗

  (第十二期)

  审美现代性与当代文艺美学的建构/杨杰

  寻求教化的温婉和审美的乐感——论青阳腔的艺术价值/王长安

 

  【艺象点击】

  (第一期)

  小说与非虚构的混融及其文体创新意义/李朝全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困境与出路/吴韩娴

  互看与重构——以《收获》中篇小说排行榜(专家榜)为中心的考察/王一梅

  (第二期)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审美叙事流变与新时代的使命/张丽军 田振华

  1950至1970年代台湾社会剧的拓展与丰富/胡星亮

  “宫斗”题材电视剧的文化阐释/孟梅

  (第三期)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察与思考/李焕征

  新时代主流电影的观照现实与价值意蕴/徐进毅

  新世纪以来大陆喜剧电影的三种新形式/桂琳

  论不同文化视阈中同名电影的人物塑造——以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及中日韩同名电影为例/徐艺嘉 徐兆寿

  (第五期)

  从朱新昌的创作看中国画的探索/汪涌豪

  新时代军事题材电视剧创作三要素/周斌

  (第六期)

  提质增效与升级换代:构建中国电影发展的新格局/饶曙光 李国聪

  媒介、结构与情结——论“升级流”网络小说的游戏性/傅善超

  谈中国流行音乐参与世界文化潮流的路径/李广平

  (第七期)

  从“主旋律”“新主流”到“特战英雄电影”的进路历程/虞吉 张钰

  中国书法风格的归类应更加明晰/孟云飞

  从“止观”“静虑”看中国画的精神内核/艾国

  论民间艺术创造性转化的类型与机制/王新

  (第八期)

  越剧《红楼梦》的经典意义/谢柏梁

  书法欣赏中的审美价值/朱以撒

  (第九期)

  从“剧本艺术”到“剧场艺术”/谷海慧

  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模式创新/朱传欣

  明星工业美学视角下“主旋律”电影的青春化探索/韩思琪

  从《经典咏流传》看歌曲的经典化方式/陆正兰

  (第十期)

  试论“老五届”散文家群体/周纪鸿

  小剧场豫剧《伤逝》对小说的转换/李红艳

  (第十二期)

  论家庭因素对尤金·奥尼尔戏剧创作的影响/唐凌

  谈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流行乐坛中的港台音乐/李广平

  沈从文小说《知识》的文本解读与当代意义/李文浩

 

  【艺海杂谈】

  (第一期)

  从琼瑶小说到网络言情小说/周文萍

  作为新型艺术形态的电子游戏:科技、审美与跨界/李国强 宋巧玲

  试论抗战大后方音乐潮的兴起及其历史文化特点——以重庆、昆明为例/余晓夕

  (第二期)

  略论中国戏曲的传神特征及实现方式/张伯昭

  画家卢沉的现代观和西方观/盛葳

  黄牧甫金文入印之检讨/查律

  从《战狼Ⅱ》《血战钢锯岭》看军事题材电影的国家意识/邱振刚

  (第四期)

  艺术至“真”——梵高绘画艺术及其内心世界探微/李新 苏婉珍

  从纪录电影《北平以北》看历史的建构与介入的“真实”/丁旭东

  戏曲译介英文话剧《宝川女》海外演出的启示/高字民

  (第五期)

  金耀基艺术三部曲/长北

  林散之对二王帖学传统的开拓/赵启斌

  公众号影评的媒介化困局/丁莉丽

  网络文学的民族性与大众化/桫椤

  (第六期)

  荀风长烈 毓骨峥嵘——评孙毓敏对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齐致翔

  “都市水墨”的概念辨析及其现代品格/樊波

  谈厉彦林乡情散文的艺术特色/王万森

  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得失之辩:以《创业史》为例/倪万军

  (第八期)

  思想之乡——兼谈北大艺术学科传统的渊源与特征/王一川

  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赵昆

  (第九期)

  新诗之难如是说/孙仁歌

  新中国“十七年”电影中的“粮食”/秦凤华

  评弹艺术定位及“双创”实践/孙光圻

  于右任以帖济碑的艺术探寻/苟君

  (第十一期)

  小说,除了故事还有爱/蔡益怀

  从上海昆剧团看改革开放40年昆曲的传承创新/刘玉琴

  从《初心》看当下农村题材电视剧创作与传播的得失/丁莉丽

 

  【作品评析】

  (第二期)

  充满浪漫情怀的多元交融——谈民族舞剧《桃花源记》的音乐创作/吴春福 王颖

  (第三期)

  美与形式的极致——评图米纳斯的《叶普盖尼•奥涅金》/颜榴

  探美自然 守望童心——评长篇儿童小说《凤凰的山谷》/程健

  (第四期)

  强健逐渐清醒的灵魂——评沪剧《挑山女人》/刘玉琴

  这部戏的双主题变奏有亮点——评黔剧《湄水长歌》/杜国景

  新时代科技工作者的颂歌——评报告文学《中国南海的冰与火》/施建石

  (第五期)

  经典复排中的活态传承——评唐派名剧《二子乘舟》/王馗

  雕刻时代的心史——评张炜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宫达

  (第六期)

  历史主义抑或自然主义:评贾平凹《山本》的叙事史观/谷鹏飞

  从《红海行动》看“新主流大片”的影像表达与类型探索/陈红梅

  电影《冈仁波齐》的虚构与真实/姜常鹏

  (第七期)

  《北京人》与“北京人”/林克欢

  从《头号玩家》看影游深度融合的电影实践及其审美趋势/陈旭光 李黎明

  (第八期)

  地域文化与清官形象塑造——评历史小说《大明尚书》/余三定

  (第九期)

  古韵新声慈母情——评新编越剧《游子吟》/孟梅

  (第十期)

  悲剧的审美与演绎——评京剧《伏生》/林力平

  新时代主旋律精品剧的艺术创新——围绕电视剧《最美的青春》展开/戴清

  (第十一期)

  中国戏剧现代性的追求和探索——评话剧《广陵散》/张福海

  美美与共的《飞天》之舞/胡伟

  (第十二期)

  把自由还给人——评小剧场戏剧《最后的卡伦》/张荔

  现代音乐语汇与戏剧性的实现——评歌剧《兰花花》/夏滟洲

  以文学书写抵抗对历史的遗忘——评长篇历史小说《戊戌变法》/王万顺

 

  【艺坛对话】

  (第四期)探寻山水画“象思维”之源流——“永嘉论道”综述/吴毅等

 

  【境外之镜】

  (第一期)美国纪录片中的“合理使用”原则/赵谦

  (第四期)隔离与混杂:西方科幻电影中的未来城市空间/施畅

  (第九期)蒂姆•波顿电影的审美取向/姚童哥 金妹

  (第十一期)百老汇音乐剧的市场运营与产业机制/郑维雄 马天宗

  (第十二期)当代国际电影节体系的建构与演变/王笑楠

 

  【创作谈】

  (第三期)何冀平:梦里不知身是客/采访人:张永明

  (第七期)孙惠柱:跨文化戏剧的理论与实践/采访人:陈戎女

 

  【学术综述】

  (第三期)人文观照与技术升级——军事题材和英雄主义影视创作研讨会综述/宋展翎 陈霄漪

  (第八期)图像理论及其本土化径向——2010年以来国内图像研究述评/彭智

 

  【名家专访】

  (第一期)当代中国文学的来路与走向——访著名作家马识途/孙婧

  (第二期)把理论思辨与现实情怀统一起来——访文艺理论家王元骧/采访人:郑玉明

  (第三期)弦内弦外 虚实相间——访评弹理论家吴宗锡/采访人:孙光圻

  (第四期)当前美学和艺术学理论研究的几个问题——访美学家叶朗/采访人:顾春芳

  (第五期)在“流转”中追求艺术创作的自由——访剧作家郭启宏/采访人:陶璐

  (第六期)万里归来年愈少,此心安处是吾乡——访话剧艺术家蓝天野/采访人:王甦

  (第七期)自厚之,则天美之——访文艺理论家仲呈祥/采访人:张金尧

  (第八期)非虚构的力量——访文化名家冯骥才/采访人:冯莉

  (第九期)有情生活与自明学术的自在思想家——访艺术学家张道一/采访人:梁玖

  (第十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访戏剧教育家梁伯龙/采访人:张永明

  (第十一期)存真至善 大美不言——访艺术设计教育家常沙娜/采访人:高阳

  (第十二期)传道解惑 永不知足——访书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采访人:雒三桂

 

  欢迎留言您喜欢的杂志(两期),附微评~

  微评质优和点赞高人气的前十位,我们将于1月15日公布,赠予您想要的两期杂志哦!

  喜迎新春,邂逅“最美期刊”

 
 

  主办单位: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建设·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资助项目

《中国文艺评论》主编:庞井君

中国文艺评论新媒体总编辑:周由强

网编:韦英俏

图片设计:王朝鹤 李莎莎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荣膺2018刊博会“中国最美期刊”,快来围观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和征集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网·《中国文艺评论》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