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媒介变革的时代,想要提升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就必须以积极的姿态拥抱互联网、拥抱新媒体。实现文艺评论的新媒体化,让原本停留在纸媒、闻名于小圈子的文艺评论,更多地走向大众、广为流传、引发讨论,并且在这一过程中,让文艺创作者、评论者了解民众、反映民众、引导民众,才能完成新时代中文艺评论的使命。
文艺评论的新媒体化,首先体现于内容对象。近些年来,大众文艺蓬勃发展,网络文学更是如火如荼,这些内容逐渐成为普通民众关心和讨论的热点。一味固守在传统文艺形式中,眼睛只盯着阳春白雪,就难免远离了时代和民众。用更开放的心态接纳新兴的文艺现象、同时用更专业的眼光评价它们的利弊得失,说大家都感兴趣的话题、立时代中不变的价值,参与到时代精神的建设之中。
文艺评论的新媒体化,其次体现于方式渠道。随着网络建设和电子设备的发展,现在看纸质报刊的人少了,翻微博微信的人多了,文艺评论的传播,更要注重改变发表的方式渠道。不能被动地发表在报刊上,等着感兴趣的读者上门来看,而是主动地联络新媒体、创建自媒体,把自己的声音主动传达到读者的耳中。“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酒香还要号子响”的时代到来了,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进行文艺评论,不但要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知乎等各种新媒体平台积极发表观点,还应该在评论中建构理论、形成观点、打造品牌。从利用渠道到成为渠道,才能将文艺评论的影响发挥到最大。
文艺评论的新媒体化,最终体现于思维逻辑。文艺评论依靠新媒体传播,最关键的是,自身要具备“互联网思维”。第一要素是“快”,新的文化事件、文艺现象发生,就要立刻有所反应,让大家在了解事实的同时,就能看到成熟的态度与评论。第二要素是“深”,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文艺评论众声喧哗,“内容为王”才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以专业纯正的学术素养,揭示现象背后的内在成因与后续影响,自然能够在一众浮光掠影的评论中脱颖而出。第三要素是“趣”,面向大众意味着并非人人都是“理想读者”,深刻的道理要学会用深入浅出的方式表达出来,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除了要平易,更要有趣,写出“读者友好”型评论,才能让读者自己将评论传播开来。
提升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让文艺评论真正新媒体化,肩负起时代的使命,让正确的价值观在更多人的激辩中得以树立。
薛静
*薛静:微信公众号“媒后台”执行主编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