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传播联盟”的成立, 是文艺评论界和媒体传播领域的重要事件。期待它以有效的传播性在民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力,改变“核心期刊”一支独秀的“单极世界”为物种丰富的“两极世界”。
扩大文艺评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可以把文艺评论假设为一种产品,一种货物。让这产品、货物“畅销”,还“耐用”,形成品牌,甚至“出口”,起码要抓住两个环节:一个是生产,一个是销售。
怎么生产?当然要注重质量。在文艺评论中提倡切近文艺实践的选题、活泼灵动富于生气的文风。一方面吸收网络世界中文艺评论的勇气、尖锐、幽默、轻松以及从无拘无束的想象力中衍生出的丰富形式,另一方面要回避网络文艺评论的肤浅、零散、冲动、无条理,并且尽量回避过多使用缺乏表现力的网络语言和做作的网络腔调。要把高深的理论表达得美、巧、亲。致敬中国古典文论中的形式多样、长短不一,致敬中国八十年代的启蒙观念,承担起知识分子对社会的责任。
生产环节还要重视生产者,工人、工程师、厂长没有积极性了,活儿怎么干?高声呼吁提高文艺评论的稿酬标准(什么年代了,稿费还800元以上就上税?)。保护纸质报刊文艺评论工作者的生存权和积极性,因为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他们将仍是内容提供者,承担重要任务。对于有深度的“小众”评论,也予以支持。因为他们的难于商业化,也可能是一种拒绝商业化的独立精神,意在达到某种专业高度和思想深度。当代的文艺评论,要具有多样化和包容性,才会捍卫这个时代文化的尊严。
销售环节,就是把货卖出去,找到合适的消费者。报刊印量不大,也难以找到合适的用户,作为信息始发载体的功用越来越明显。必须加大在新媒体上的宣传力度,如微信公众号的推广,包括推送。寻找合适的目标人群,“精准投放”在技术上已经变为可能。优质的文艺评论藉此会得到广泛传播。传统奖项之外,建议设立适合网络传播的文艺评论奖,辅以“打赏”等形式,对文艺评论予以物质上的鼓励。倡导文艺评论“大V”的产生,某些报刊可借力文艺活动或公益活动获得广泛的影响。
总之,生产和销售,都要改变以往文艺评论不亲和、少效用、小圈子的状态,让传播力和影响力成为一篇文艺评论文章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让文艺评论这种“货物”成为咱们老百姓喜欢、信赖的日用品。
胡海迪
*胡海迪:《艺术广角》杂志副编审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