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国家“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文艺评论工作”的东风,近两年来的舞蹈评论气象一新:不仅各大国家平台的展演/会演/评奖都加强了“研讨”环节,以“打开天窗说亮话”的直面,针锋相对地指出了一些节目存在的类似“千人一面,千面一舞”“技巧高超,舞美华丽,灵魂空洞”等等诟病舞界已久的诸多问题;各大媒体也都对这些研讨中的思辨予以真实呈现和积极报道。作为为数不多的几本舞蹈专业期刊之一,《舞蹈》杂志一是以评论式的综述形式追踪了全年度所有最重要的舞蹈大事件,二是策划兼具媒体眼光与学术视野的“问题”,对行业的热点现象进行深度观察与剖析。
文字镂于金石,舞蹈随风而逝。以文字来记录、保存、书写、传播与评论舞蹈,这是一本杂志最重要的功能和使命;而翻看迄今为止433期的杂志,那些深度报道、评论的活色生香,思辩、争鸣的才情敏捷,既是写作者的风骨,亦勾勒出中国舞蹈发展最重要而显赫的风景。
一个甲子的征程,也是一本杂志的历史与荣光。即便是在当下如此丰富多样的信息渠道完全敞开的状态之下,对于内容的信仰、对于深度报道与评论坚持,不仅暗合了互联网以信息与知识的传播、售卖为主体的新浪潮之势,更是作为专业主流媒体的责任与初心。而由此所确立的杂志的身份、权威与引领地位,所集结起的一批优秀作者与忠实读者,以及一路走来所掌握与积累的行业资源,这些仍是我们所占有的无形固定资产。
然而,面对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所带来的传统媒体评论影响力的普遍式微,亦催促着我们加快创新:一是加强内容的生产与创新能力,不仅要实现尽量全面的行业信息覆盖,更重要的依然是通过对于专业的深耕和作为媒体的眼光、敏锐并举,在专题策划中发现更多有价值和深度的“问题”与“话题”。二是迎面赶上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浪潮,不仅仅是以另一种媒介载体平端纸媒内容,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评论的传播提供了便利,比如《舞蹈》杂志每月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从上期杂志精选出的四篇文章,这一举措直接推动了杂志的发行销量;更重要的则是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建立“社区”和知识服务平台,让已经积累起来的这些资源更加集中并且得以盘活,既要借助互联网的技术手段帮助这些有价值的内容和信息以更加完美的方式呈现,也要通过对于数据的分析与运营,在对于内容生产的坚守与重视基础上,还要借用技术手段,帮助内容更加精准、有效率地传播。
实现内容与技术的艺术地平衡,正是提升舞蹈评论传播力和影响的有效手段。
曾婕
*曾婕:《舞蹈》杂志编辑部主任
延伸阅读(点击可看):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