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强化文艺评论组织保障工作
【编者按】中央宣传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中国作协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强化组织保障工作。把文艺评论工作纳入繁荣文艺的总体规划,做好支持保障、健全激励措施、改进学术评价导向,以及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加强中华美育教育和文艺评论人才梯队建设,都是需要重视并加强实施的。本期时评,围绕“如何强化文艺评论组织保障工作”这一话题展开讨论。
多措并举,促进文艺评论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评论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充分认识评论对文艺繁荣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是做好文艺评论保障工作的前提。历史实践已经充分证明文艺评论对文艺创作繁荣和文艺事业发展的重大作用,今天的文艺实践和社会实践也正在证明文艺评论对文艺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而中央宣传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就是要在整个文艺、文化领域,要在全社会,形成重视评论、发挥评论巨大作用的文化共识、社会共识。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摄影:梁成明)
加强保障,制定具体可行、操作性强的保障措施,并在有关部门监督下切实加以实施,是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最务实、最接地气、最产生实际社会效果的一步。
首先,纳入总体规划,在顶层设计方面加强指导保障。各级党委宣传文化系统在制定本级文化发展战略时,就要把文艺评论工作纳入繁荣文艺的总体规划之中,从高层、从开端、从源头上,不偏不倚地重视文艺创作与文艺评论,使评论与创作并驾齐驱,互相借力给力,真正形成“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的两维格局。二者相互倚重、互促发展,共同铺就文艺繁荣文化似锦的总体画卷。
其次,协调媒体平台,在评论传播方面加强支持保障。评论不传播等于零,评论要想发挥作用,传播是根本。专业媒体、社会媒体,都是评论传播的广阔舞台和必要平台。一方面,评论直接为媒体提供高质量的内容生产,是媒体塑造自身的必须;另一方面,媒体也可以和评论界协调合作,根据当下文艺文化热点,根据社会思潮及其变化,共同积极策划重点选题,组织多种形式的评论,在推进重点评论工作的同时,更使评论通过传播产生社会效力。
第三,健全激励机制,在实际支持方面加强引导保障。《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做好支持保障,健全激励措施,可通过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等方式为文艺评论工作提供激励,改进学术评价导向,推动把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重要文艺评论成果纳入相关科研评价体系和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制度。”可以而且应该像创作领域一样设立正规正式的“文艺评论奖”,并将其纳入科研核算和职称评定体系。可以而且应该不拘一格选人才、用人才,可实行特约、签约评论家制。可以而且应该探索建立评论与创作、与展演、与传播等领域的协调机制,使评论介入文艺生产各环节,使评论家可以像“保健医生”一样,便利地介入创作生产全流程:创作前期策划和创作过程干预,展演现场的观摩准入,就热点作品、现象等组织专题评论,协调重要媒体平台推介发布和传播评论作品。
第四,培养新生力量,在人才梯队方面加强未来保障。在高校教育系统设立“文艺评论”一级学科,培养高素质文艺评论人才。鼓励和组织有兴趣、有潜力的新文艺群体从业者拓展文艺评论领域。鼓励和组织自媒体进行文艺评论的生产和传播。大力倡导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和年轻人更多关注网络文艺,进行网络文艺评论,采取短评、快评、短视频、小音频等多样态、更鲜活的文艺评论方式,使之成为文艺评论的重要领地和重要阵地,营造多元共存、健康有序的文艺评论整体生态。
多措并举促进组织保障,层层重视,科学设计,而且步步有具体举措,有媒体平台的传播效应,有奖励激励的引导效应,有新生力量的不断加入和再生,让广大评论从业者感到评论工作的尊严、感到评论事业的庄严、感到评论事业的前途和希望,从而激发评论人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激活评论人的能量和活力,使之更加明确目标、开足马力、奋发有为,努力开创评论事业新局面,让评论发挥更大社会功能、产生更大社会价值,为下个100年奋斗目标的实现,贡献评论界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汪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专题:学习贯彻《关于加强新时代文艺评论工作的指导意见》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