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推荐专题>“脱贫攻坚”艺评专栏>正文

《决战脱贫在今朝》:记录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中国奇迹

2020-06-03 阅读: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顾亚奇 收藏

记录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中国奇迹

  2020年是中国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在疫情突袭的背景下,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履行得如何?近期,央视综合频道播出的三集电视专题片《决战脱贫在今朝》给出了斩钉截铁的回答。在进行时的动态纪实影像背后,该片不仅关注脱贫攻坚给个体、家庭带来的变化,更理性探讨了中国为何“能”的制度逻辑,为世界清晰呈现了减贫奇迹之下的中国方案。

(图片来源:“国务院扶贫办”微信公号)

  点面结合:全景深描脱贫攻坚的中国行动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一项必须完成、丝毫不能打折扣的政治任务,它涉及经济、社会、民生等各个层面,既有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也涉及地方部门的措施落实,并最终体现在真心实意、设身处地为贫困户真干实干之上。从专题片创作的角度看,《决战脱贫在今朝》拥有谋篇布局的全局视野,既能充分展现党和政府、企业和社会机构等各方的倾力参与,又涵盖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的各项措施,才能从面上把握中国扶贫事业的全貌。与此同时,脱贫攻坚更是一份民生账、人心账,它寄托着千万家庭生活改善的希望,需要无数基层干部亲身实践与推进。因此,没有点上的具体人物、故事的生动表达,专题片就会失去应有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决战脱贫在今朝》既有面的全景,也有点的深描。如果说国家层面的决策部署、制度设计是“远景”“全景”,各地区、各部门的切实行动是“中景”,那么基层干部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的群体形象就构成了“近景”,而脱贫百姓幸福灿烂的笑容无疑是最美最生动的“特写”。

  情理交织:突出展现群众路线的笃实践行

  脱贫攻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场大考,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基层执行能力的全方位检验,其主战场不在都市,而在边远村寨。《决战脱贫在今朝》选取典型案例,尤其关注深度贫困、任务艰巨的“三区三州”,始终把视角聚焦在最后的一公里和最后的硬骨头上。身处脱贫攻坚第一线的基层党员干部,其核心是为群众办事、做群众工作,既要阐明国家政策的大道理,也要讲清解决困难的事理。身入心入,情理交织始终是贯穿《决战脱贫在今朝》全片的基调,正如片中解说词所写“脚尖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一定要真正沉下去”。

  最让人难忘的,是片中不同地区一线扶贫工作者手机自拍的影像,他们用影像日志的方式呈现了工作时的真实场景:有的走进村民家中攀谈,有的艰难地在山路攀爬,有的在恶劣天气中坚守。无论是常年在村的武警官兵布哈,还是因扶贫牺牲的文伟红,他们与贫困群众亲如一家的场景令人动容,这正是扶贫工作者对党的宗旨与群众路线的笃实践行。他们传递的是党的温暖,诠释的正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理念。这部由中国贫困地区场景构成的作品,丝毫不回避中国客观存在的贫困现状,反而凸显了全民齐心协力改变贫困的果敢坚决。这充分体现了一个国家真正的自信,为历史勾画了今天人们奋斗、努力与作为的时代侧影,让这份影像具有了影像史学意义上的文献价值。

  叙议互融:集中彰显时代伟业的制度优势

  专题片的主要方式是讲故事,以影像形态讲述脱贫攻坚中真实发生的人与事。如果仅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作品将很难获得思想性。《决战脱贫在今朝》的巧妙之处在于,它不仅告诉观众“群众有哪些困难?”“谁在帮扶?”“他们做了哪些事?”更不断地追问“贫困的原因在哪里”“问题如何得到长远性的解决”。对于“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工程”“解决四个问题”“两不愁三保障”等政策性的专业概念,该片并没有条文式地解释,而是在夹叙夹议的语态中,在故事之后适当评论,带领观众一起获得答案:如同战胜疫情一样,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决战脱贫在今朝》中,中国地图上不断指向江西、四川、湖南、云南、贵州等省份的个别地区,那里标注的是贫困家庭所在,也是攻坚队伍冲锋的目标所向。正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精准扶贫才获得了“硬核”人才、资金、政策保障,才拿下了地图上一个又一个贫困阵地。同样,一个不能少的自信表达,更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对每一个公民的庄严承诺。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脱贫取得“硬核”成就,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方案。

  《决战脱贫在今朝》的播出,既是对进行中的脱贫攻坚工作的同步总结,也是对广大扶贫工作者的礼赞与激励。党民同心、上下一体,用影像讲述中国脱贫攻坚的故事,见证人类扶贫开发史上的中国奇迹。

 

  (作者:顾亚奇,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延伸阅读:

  “脱贫攻坚”艺评专栏

  艺术抗疫的在场与观察

  潘鲁生等对谈:汇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精神力量

  报告文学:忠实记录脱贫攻坚伟业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