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作家艺术家应该成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描绘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写剿匪的《林海雪原》、写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写合作化运动的《创业记》、写改革开放初期的《平凡的世界》,都很好地叙述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并且最后都成为了经典。
众所周知,脱贫攻坚是当前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个伟大的系统工程,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伟大创举。面对如此宏大的时代主题,文艺应该“在场”而不是“缺席”,文艺工作者应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所为。近年来,用文学记录新时代,用创作践行新使命,已日益成为中国文艺界创作的一个方向,特别是聚焦脱贫攻坚的题材十分抢眼,很多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仅广西就先后涌现了《驻村笔记》《阳光起舞》等长篇小说,成为当下广西文艺界对脱贫攻坚战的生动表达。
我们知道,任何文学从来都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根植于某种现实土壤或传统之中。对绝大部分作家而言,其文学之路往往起步于自己“走过的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熟悉的一切不仅会源源不断给自己提供创作素材,同时也会使作品的真实感更强,可信度更高。《阳光起舞》是广西瑶族作家班源泽继《市长秘书马苦龙》之后“十年磨一剑”推出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不过,这次班源泽并没有在官场文学的道路上继续前行,相反却是从宦海沉浮中抽身而出,大跨度转向乡村,转向脱贫攻坚这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主题。小说取材于作者十分熟悉的桂西北大石山区,以返乡大学生村官阳光历经磨砺、破茧成长的故事为主线,以光彩、光云絮、牛劲等土生土长年轻人的故事为副线,生动呈现了扶贫开发如火如荼的图景,展现了以阳光、光彩、光云絮等人为代表的新一代大石山区年轻人热爱家乡、建设家乡,在脱贫攻坚广阔天地间“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风貌。
当然,要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光靠农村现有的干部队伍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强化人才支撑,特别是年轻血液的注入。因此,作者自然而然地把目光聚焦在以阳光、光彩为代表的村官群体,他们有知识、有想法、有思路、有干劲,而且还受过市场经济潮流的洗礼,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后,实实在在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的血液和活力,给贫困地区带来了先进的思想和理念,改变了基层组织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更能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形成“鲶鱼效应”。作为年轻村官的代表,虽然阳光和光彩性格不同、知识背景不同、心理诉求不同,但共同的责任、使命和担当,使他们最终成为神牛山村“两委”的“最佳拍档”“梦幻组合”,他们并肩作战,在工作中互相理解、互相支持,排除万难共同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现了对上一辈村“两委”班子的超越,较好地展现了当代年轻村官群体胸怀理想、敢于担当、砥砺奋进的形象。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桂西北大石山区自然条件恶劣,素有“九分石头一分土”之称,曾有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考察后认为这里“是世界上除了沙漠以外,最不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班源泽生于斯,长于斯,对这片土地怀有深厚的感情,农村面临的问题、遇到的困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促使他不得不替农村思考出路,并通过阳光、光彩、光云絮、黄林等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勾勒出大石山区的未来。《阳光起舞》故事接近尾声时,阳光与牛哥对话时所唱的那首山歌,其实就是作者关于农村未来出路的高度概括。虽然这首山歌是阳光关于神牛山村未来的设想,但实际上他之前的所作所为,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思路来开展的,其核心就是写好交通、产业、文化、班子四篇“文章”。
从总体上看,《阳光起舞》是一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现实主义力作,在文化内涵、艺术价值上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该小说同样也不可避免地留下一定的遗憾。比如,作品厚重感稍显不足,特别是置身于脱贫攻坚这么宏大的叙事背景,小说整体呈现出来还是相对平淡。主人公阳光有知识、有文化、有朝气、有梦想,但面对生活赋予的重重考验,作者在一些情节处理上往往太过简单、粗糙,太过传奇、偶然,缺乏足够的曲折度,使得主人公在事业和爱情、顺境和逆境、生存和死亡中难以获得足够的启迪,读者也难以感受到主人公那种劫波渡尽后“化蛹为蝶”的人生蜕变。这些,都是作者今后创作要注意的问题。
(作者:容本镇,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第一届民族民间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广西文艺理论家协会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