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作家是生命秘密的呈现者和悲悯者

2019-05-14 阅读: 来源:中国作家网 作者:张丽军 收藏

  德国诗人海涅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世界,和他一起生长,跟他一起死亡。在每个墓碑下,都埋藏着一整部世界史。”在现实世界中,每个生命都是秘密的拥有者;正是一个个秘密构成了独特生命的精神密码。而一个个或微小或巨大的秘密的生长、发展、成熟与消逝就是每一个独特个体生命灵魂被不断编码、织造和构建的精神过程。可以说,没有秘密,就没有生命的独特性、神秘性、个性,就会“泯然众人矣”。毫无疑问,优秀的作家都是人性秘密深刻洞察者和深沉悲悯者。《红楼梦》中的对联“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表达这样一种对人性秘密的深刻理解、洞察力与同理心。中国70后优秀作家东紫的短篇小说直接以“秘密”命名,可谓是单刀直入,抛开曲曲折折、弯弯绕绕,直接剖析人性,拷问人心,力求以寸铁诛心,其心志可谓大矣。

  《秘密》的开头所提到的“无名心火”,“开始往上蹿,噌噌的”,“像个无赖,两脚蹬着他的胸膛里子,几下就蹿到了后舌根,顶在那里,胀得喉咙疼”。这一描写是我喜欢的。这是东紫的语言,也是中国民间大众能够心领神会的语言,自然简洁,口语化,带着生命温度和情感热度。“无名火”起,本身就蕴含着“秘密”,生命的未知的、神秘的秘密。就在这一过程中,秦三叔发现了废纸篓里的手表,并把它揣进了自己的裤兜里,这一行为“编织”了一个小说的核心秘密。这一“秘密”既是小说所有秘密的基点,又是所有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核心推动力,是一个秘密之核;又是小说各个人物的“秘密”交集的一面镜子,可以照见各个人物的“隐秘”的内心情感和行为逻辑,从而把他们扭结在一起,构成一个封闭空间的隐秘的灵魂镜像之群。在这个《秘密》所昭示的灵魂镜像群中,张局长与秦三叔无疑是作者着意凸显的两个镜像。读者正是在作家东紫的笔下得以窥见生命深处的幽深,隐蔽的、人各有异的人性之“秘密”。

  创建秘密、隐藏秘密、探寻秘密,就是人性深处的最大秘密。张局长的夫人告诉秦三叔的女儿娟儿一个秘密,张局长之所以住院生病的一个很大原因就是自己戴手表被拍照传到网上去了,而来陪伴的胖子等人有意戴着手表来给张局长“喂毒药”。对于胖子的丢表事情,张局长自然有着自己的看法:一喊手表“被偷”了,即使捡着的人想给也没法给了。而我们的主人公秦三叔就处于这样一种想给而没法给的困境之中。张局长认为不必大呼小叫,“该丢的就是该丢的”“世上的东西在谁手里都是被用。有捡着的,那是东西的造化,没捡的进了垃圾场,那也是它的造化”,可悲的是“人呀,总是被物奴役着,等想开的时候,已经晚了”。张局长看似想开了,但是在一声叹息中,依然感受到对名牌的迷恋。

  有意味的是,不仅张局长被物奴役着,就是他认为不能共语的秦三叔也未能免于这种被物奴役的命运。与张局长那种对名牌手表的“美好”的迷恋不同的是,秦三叔对手表的迷恋是基于生存层面的现实需要,“曾经多次渴望有块手表”,以至于做出把女儿废弃的、不走的手表挂在腰带上等种种古怪的行为来。而最古怪的是经常做的梦:因为没有手表,无法把握时间而经常不是早就是晚的到浮来山拉石头的梦。这是《秘密》小说最耐人寻味、最精彩的高潮部分,秦三叔做的梦是梦中有梦。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梦中竟然捡到了一块手表!而且石头塘开始说话了,就是“奖励你勤恳苦干的”。然而,梦中出现了另外一种杂音性的画面,就是黑压压的一群人在他的喊声里围上来撕扯他。即使在梦中,道德与良心的警察依然不放过秦三叔。但是秦三叔,没有告诉别人,就如同没有告诉别人捡到手表的事一样,这是秦三叔的又一个秘密。

  秦三叔因为这块手表的到来,不仅增多了秘密,而且这一秘密之物,成了他的“秘密的伴儿”。由此,秦三叔有了新的人生感受。这不仅是因为保守与隐藏“秘密”的快乐,更是秦三叔对这一“秘密的伴儿”有了一个惊人的发现:“人就是被钟表的一钝嘎一钝嘎给钝割老的,给钝嘎病的。把抽条时那股子干瘦的使不完的精神劲给零刀子钝割没了。等把人钝割死了,它还在一钝嘎一钝嘎地走它自己的。”人看似是比手表、石头等所谓“外物”高级的有语言、有情感、有思想、有感知的灵性精神存在,但是在手表为存在表征的时间之神那里,人依然是无能为力的、任神宰割的、无力主宰命运的“凡物”而已。秦三叔和同乡老万,都已经是“拿不动斧头挥不得镰了。一句话把两个人的心思都拽回家,拽到田里”。犟了一辈子的秦三叔发现人强不过手表时针的“钝嘎”。这就是人的命运,不管是秦三叔、老万、抢救过来的张局长,还是已经“走了”的河北老李,都被手表的“钝嘎”打败。不要以为人就高于手表等所谓的“外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依然是一个“物”。可怕的是,人而且是一个会对“外物”迷恋而迷失自我本性的“可怕之物”。而大自然中的物,因为缺少所谓的“机心”而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本心物性,是自然难能可贵的了。这也是无数作家、诗人、艺术家向大自然之物致敬学习的原因了。

  当然,人之凡物因为迷失本心,而坠落成一个俗物,但是人又偏偏不甘心本心的迷失和堕落,而不断挣扎、犹豫,不断地互相关心、互相喂“毒药”,这就是东紫笔下那个烦恼的人间、欲望的人间、有情的人间。这就是东紫《秘密》的秘密。

  尽管如此无奈、无情、无语,但是作家雨果依然说:我永远无法停止对生命的热爱,除非我死去。

 

  (作者:张丽军,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呵护善的初心与美的体悟——读长篇小说《艾约堡秘史》(张丽军)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审美叙事流变与新时代的使命(张丽军 田振华)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