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标题为:
展望“黄金十年”后的儿童文学出版:喜有一些,忧也不少
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在市场化的同时,不断进行精品的追求和开拓,全年的品种数量开始下降,精品数量不断提升。
儿童文学面临着暗流汹涌的现实问题。一是同质跟风问题,二是系列扎堆问题,三是品质参差问题,四是娱乐至上问题,五是重虚轻实问题。身处于这个快时代里的慢行业,无比赞成“慢下来,好起来”,但谁容得你慢,谁给你充裕的时间?
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成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各种奖项增多之外,各种书单、各种排行榜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出来,有的时候连个主办单位和名头都没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童书出版平均每年以两位数的超高速度增长,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总规模为803.2亿元,其中童书占整个图书零售市场的码洋比达到24.64%,成为中国书业最重要的领涨力量。童书版贸空前活跃,每年引进4000~6000种,出版走出去也得到国家政策大力支持,输出品种在逐年增加……截至目前,我国580多家出版社,有556家都参与到童书市场的竞争中,童书出版由专业出版演化成大众出版。而每年出版4万多种童书中,儿童文学类图书有1.6万多种,排名世界第一。十几年来,儿童文学在童书十大细分市场中一直独占鳌头,可以说童书出版的主阵地仍然是儿童文学,是童书出版“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年初国家开始限制书号数量;近几个月纸张价格暴涨,电商继续要求压低折扣;新媒体平台涌现大量“闯入者”……对儿童文学出版而言,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第十四届中国版协少读工委文学读物研究会双年会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本次会议在春和景明的花果之乡漳州市举行,双年会由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承办。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高洪波,原中国版协副主席、少读工委主任海飞,儿童文学作家、原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张之路,儿童文学作家、上海师范大学教授梅子涵,儿童文学评论家、浙江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协儿委会副主任方卫平,儿童文学作家、童书出版人刘海栖等重要作家、教授、出版人应邀出席会议,来自全国专业少儿社的社长、总编、文学编辑以及漳州市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参会,参会人员近百名。与历届相比,本届双年会是参会人数最多、规格最高的一次会议。中国版协少读工委文学读物研究会会长、福建少儿社社长陈效东和会长兼秘书长孙建江分别主持会议。
出版繁荣带动创作繁荣
海飞在题为“努力实现世界格局中儿童文学出版的中国大时代”发言中指出,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已经站在了由大国向强国发展的新起点上,要努力实现从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转移,努力打造“国之重器”,把儿童文学“中国品牌”升格为“国际品牌”。他提出,中国儿童文学出版要努力办好自己家门口的国际童书展,努力营造世界格局中的中国大时代。
原研究会老会长刘海栖在回顾研究会发展历程时感叹,上世纪90年代,许多少儿社把儿童文学编辑室都取消了,因为书卖不出去。那个时候每年开会都在讨论这个问题,大家有很多苦恼,有很多困惑,也有很多想法,都在展望和研究今后的一些具体努力方向,设计出的一张张发展蓝图慢慢成为了现实。眼前的繁荣与研究会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在座的老编辑、老领导都是亲历者、见证者。
作为文学读物研究会历年研讨内容的规划者和设计者,出版人、评论家孙建江认为,研究会的顶层设计是在海飞主席任内完善、巩固并发展起来的。研究会在中国童书发展进程中起着十分独特而又无可替代的作用。每届研究会研讨的主题都来自于出版实践。如:理论对出版的指导意义;中国加入WTO与童书出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终端数据对于图书选题、出版社发展的重要性;原创儿童文学出版与中国童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版社转企改制与市场化;中国儿童文学出版的全球化语境等。正是因为研究会提供了这样的学术平台和探讨空间,比之很多同行,文学编辑有了更多的心得交流和思想碰撞,前瞻意识和大局意识明显提升。在研究会里,文学编辑体味并思考着时代的阵痛、历史的机遇、自身的定位、行业的发展,以及无限的未来可能。
多次参加研究会会议的浙师大教授方卫平、福建少儿社副总编杨佃青、江苏少儿社副总编郁敬湘、明天出版社总编辑徐迪南、浙江少儿社副总编辑王宜清、新世纪出版社副总编辑翁容、天天出版社总编辑张昀韬、中少总社儿童文学中心副主任汪玥含等资深专家、出版人纷纷回顾研究会往昔峥嵘岁月,展望儿童文学出版旗舰集结、百舸争流、千帆竞发之势。
在过去的黄金十年中,得益于需求的提升和市场化运作,出版繁荣带动了创作繁荣,给儿童文学出版带来了更丰富、更具活力的时代感以及更多新颖独特的艺术追求。张昀韬认为,儿童文学作家队伍的不断丰富是儿童文学具有引领性的标志,目前来看,成人文学作家很难完全转型成为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对于儿童文学独特的创作方式也需要不断琢磨和尝试;虽然青年作者培养及新作打造仍然是一件付出大于收效的事情,但政府、出版社、创作者已经开始形成合力,推动新作者的创作和成长。
汪玥含提出,随着全国各专业少儿社和非专业少儿社的激烈竞争,儿童文学空前繁荣,这是一个规模扩张、百花齐放、多元共存、没有权威的出版和原创时代。出版社和儿童文学作家都依据自身的特色,走着不同的出版和创作道路,丰富了儿童文学出版和原创作品的百花园。
安徽少儿社文学室副主任阮征在发言中提到,安少社以“出版品牌品牌出版”为理念,实现了儿童文学出版的持续发展。面对白热化的童书出版竞争,他们率先邀请当代成人文学作家进军儿童文学领域,出版了张炜、柳建伟等当代著名作家的一系列作品,先后摘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级大奖。他们始终坚持对国内中青年实力作家,尤其是新锐作家的培育与支持,多年耕耘获得收获,自中宣部2015年设立“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致力于扶植青年作家以来,连续两年获此殊荣。他们重视品牌作家、品牌图书的影响力,每年成系列、成规模、有计划地丰富其图书产品线,通过营销部的有力推广,逐步夯实了码洋基础,儿童文学图书在社里率先实现码洋破亿元。
编辑成长问题凸显
出版行业流行这么一个说法,成长为一名成熟编辑,少则需要三五年,多则可能七八年。可见一个成熟编辑的成长需要时间和耐心。新的出版形势,拓展了出版编辑的工作外延。传统的策划、组稿、编稿等工作程序已经不再是出版编辑工作的全部,对市场的把握、判断、推介宣传等成为出版工作新的重点。编辑工作成为一个需要不断创新的工作,除了策划选题、组稿、审稿、编稿、装帧设计等环节需要创新,还要适应数字出版、网络营销环境下现代出版工作的需要。
刘海栖提出,新时代中国儿童文学出版,很重要的就是编辑队伍建设。出版社对新编辑的培育上应该有一个导向,给他们一个更好的平台,允许他们去犯错误,允许他们去慢慢锻炼自己。
孙建江说,编辑从来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人。编辑总是习惯性地站在作者的背后,总是用欣喜、欣赏、欣慰、欣然的目光注视着这些曾经的合作伙伴、如今的公众人物。在幕后辛劳,在背地操心,在心里分享,这是编辑的人格操守。
北京少儿社文学室主任马姗姗提出一个问题:一个编辑一年要做多少本书?围绕这个问题她报出了一串数字,并指出编辑一生中被读者记得的估计也就只有一两套书。所以作为编辑,一定要有精品意识,面对优秀的文本,要从编校、插图、版式以及印制等各个环节都精心打磨,以期出版思想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原创儿童文学精品图书。
童书出版热门关键词
1.主题出版
近几年,中宣部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相关部门相继推出和完善了繁荣少儿出版的许多政策措施,使得主题出版的发展日渐繁盛。主题出版不仅成为出版工作的亮点,甚至成为了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王宜清发言时说,当前新时代下对主题出版提出了新的阅读需求,那么,当下的主题出版创作,需要强调什么样的内核动力与美学追求?她认为,要以能体现少年儿童真正时代命运的心灵摹写,做一个“可靠的叙事者”(方卫平语)。对比观照新时期文学中的主旋律作品的时代意义和文学影响,我们也可作为一种旧有坐标进行参照,以达到艺术的充沛和美学的饱满。
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编辑室副主任谈炜萍认为,别让主题限制了想象,应该回归童书的创作本质。儿童文学创作,其机关在于童趣,要采取儿童的视角、儿童的语言,描写儿童的生活,儿童的情感、心理、思想。二十一世纪出版社的《一百个孩子的中国梦》主题虽是关于中国梦的,看似一个宏大的主题,但作者采用纯粹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语言、儿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力。而“伟大也要有人懂”系列在创作上无疑也遵循了这个规则,这虽是一个历史读物,作者是大学教授,但在叙述和语言上,作者完全摒弃了成人化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语言,采用完全通俗流畅的语言风格,整本书风格言简意赅,通透清晰,使得儿童读起来毫无障碍。
新蕾出版社编辑张杨提出,主题出版强调主题,但主题童书不能是应景的、单调的说教品。新蕾出版社去年出版的以重庆大轰炸为背景的儿童文学《纸飞机》,历时五年精雕细刻、精耕细作,一经面市便入围中国好书年榜,入选中国原创精品出版工程,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与此同时,“中国女孩”系列丛书作为市场读物的文学作品,也获得了国家出版基金的扶持。儿童文学的主题出版物,是社会与市场的众心所向,必将收获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2.精品出版
近几年原创儿童文学精品越来越多,比如《火印》《寻找鱼王》《童年河》《童眸》《少年的荣耀》《将军胡同》《穿堂风》《兔子作家》《海底隧道》《沐阳上学记》《吉祥时光》《拯救天才》《布罗镇的邮递员》《水妖喀喀莎》等。这些入选各类推荐榜单的作品,是出版界创作和出版打造精品的总结和证明,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儿童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在市场化的同时,不断进行精品的追求和开拓,全年的品种数量开始下降,精品数量不断提升。
海飞强调,要寻找互联网时代儿童文学出版的新动能,要把握儿童文学出版全过程中的质量节点,要推动儿童文学出版从内容到营销全流程的创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向创新要效益,向质量要效益。
颜小鹂介绍说,蒲公英童书馆一年的新书不太多,但是每年的新书的再版率很高。她希望蒲公英的编辑要实现价值最大化,让每一本书有更长的生命周期。蒲公英童书馆在算一本书的收益时不会算第一版的收益,会算这本书五年的收益,在版权周期内这本书能实现多少利润。
杨佃青认为,如果把中国少儿出版比作一条河流的话,从2018年开始,它所呈现的将是典型的中游特征:流速减缓,不再飞流湍急、跌宕起伏、激情澎湃,却渐显雍容大气、浩浩荡荡。实际上,如果仔细观察,中国少儿出版的中游特征早已出现端倪:2017年的新书品种比2016年少了不少;支流逐渐稳定:文学、科普、低幼启蒙、影视动漫,图画书或许会是最后一个重要的处女地;作家们的单品种图书逐渐代替了套书丛书,许多作家都拿出了写作以来最为重磅的成果。2018年,不出意外的话,新书品种还会持续减少,市场规模将会继续壮大,重磅作品会持续出现。
河北少儿社总编助理孙卓然提出,要让儿童文学类图书的艺术性和市场性结合得更好,让好书叫好又叫座。要坚守编辑底线,敢于向不良出版现象和对读者不负责任的做法说“不”。对市场少一点迎合,多一份培育。
繁荣背后的隐忧
1.乱象和弊端
21世纪初我国童书出版的繁荣发展,是以儿童文学出版的“井喷式”发展为标志的,依托的是出版规模和出版数量的增长。受市场利益驱动,许多非专业出版社都想从中分一杯羹。然而,现有的作家资源有限,各社争夺异常激烈。出版社用设立奖项、提高版税、组织采风、设立作家工作室等形式争取作家争取作品,不一而足。
海飞指出,受利益驱动,我国儿童文学出版中的一些乱象和弊端,如跟风出版、重复出版、多版出版、盗版出版、差错出版、低俗出版、压库出版等,屡见不鲜。
针对作家进校签售只为卖书的现象,梅子涵教授呼吁,作家在进校园做阅读推广时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我们是去推广文学,而不是仅仅宣传自己的书。出版社组织的阅读推广要顺应新时代的要求,需要升级。
翁容认为,出版过度商业化,对规模效应的重视超过了对文本质量的重视,必然造成大量类型化、同质化图书的出版,重复出版也已经成为作家和出版人心照不宣的操作模式。如何用好市场营销这把双刃剑,是我们编辑和作家需要共同探讨和反思的问题。
新世纪出版社编辑冯祖耀提出,童书出版在令人眼花缭乱的品类与令人咋舌的风光数据背后,儿童文学同样也面临着暗流汹涌的现实问题。一是同质跟风问题,二是系列扎堆问题,三是品质参差问题,四是娱乐至上问题,五是重虚轻实问题。身处于这个快时代里的慢行业,她无比赞成李学谦社长所说的“慢下来,好起来”,但是在这样的时代、这样的体制下,谁容得你慢,谁给你充裕的时间?
童趣出版社总编聂政、辽宁少儿社社长助理梁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编辑郑莹等也分别围绕这一主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这些乱象和弊端的背后,经济利益是直接诱因,社会浮躁风气是推手。在意识到这些乱象和弊端同时,各社也都反躬自省,力求还原儿童文学出版的本质,杜绝为经济利益而丧失原则。
2.阅读推广与评论家责任的缺失
儿童文学出版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商业化市场化运作。在市场指挥捧的作用下,出版社将经济指标分解到各编辑室,这就让编辑不再安于三尺案牍,而是更多地将目光投向市场,由此而衍生的深层次系列问题却不容忽视。
张之路指出,因为每年儿童图书的出版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大,大家都在争取读者,因此,儿童文学作品的评价标准成了一个很值得关注的问题。除了各种奖项增多之外,各种书单、各种排行榜雨后春笋般的生长出来,有的时候连个主办单位和名头都没有。这种现象甚至扰乱了读者的视线,不利于优秀的书籍脱颖而出,更不利于出版单位和读者辨识。阅读推广人很重要,但不能替代评论家的作用。诚实的介绍,公正的评价,甚至是尖锐的批评,这是儿童文学健康发展的永远的动力和保证。
方卫平在题为“做儿童文学中国故事的可靠叙述者”的发言中提出,在儿童文学的国际交流和对话中,生意场和广告式的交流和传播方式是很不合适的。吹嘘和夸张无法获得信任,取悦和讨好不能赢得尊重,只有真实客观的、恰如其分的展示和交流,才能获得真正的信任和尊重,才能成为中国儿童文学国际交流、传播的可靠的叙述者。
翁容认为,长年在营销场上奔波,对作家也有不利的一面。首先是时间成本,作家每一场讲座不可能都是全新的内容,基本上就是一个主题讲一季甚至讲几年,珍贵的时间都花在重复自己的讲稿上了。其次是在这样的营销面前,作家心态浮躁,难以静下心来创作,客观上会造成以市场的接受程度来代替对作品文学性的追求。
3.图画书热中的冷思考
中国图画书的发展在新世纪以来取得长足进步。2000年到2010年前后中国图画书市场以引进版为主,2010年前后开始,经过近十年的时间,在童书出版人、儿童文学作家和绘本画家的共同努力下,原创绘本如雨后春笋,万千红紫。可以说,2018年春天,中国图画书向世界展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染力。中国图画书市场以引进为主转为原创引进并举的良好局面。
高洪波在开场致辞中指出,在诸多的儿童文学门类中,最贴近儿童生活和心灵的是图画书。图画书是文字与图画的双重组合,是作家与画家高度默契后的通力创新。即便是无字的图画书,无字的创意背后隐含无数有字的策划。如果优秀的作家和优秀的画家携起手来,他们必将种出人类精神史上最美妙的艺术花朵,而我们的孩子在精神味蕾的初始阶段,会留下永难消失的口味记忆,这种精神味蕾与口味记忆将决定他成长的精神高度与宽度。
张之路认为,这些年,我们正在逐渐丧失对于经典的信仰和崇拜,经典的地位也经常受到怀疑和动摇。他希望有担当的作家和编辑在出版一本书的时候都要有精品意识。绘本是当下的热点,但当下绘本的数量急剧增长、门槛过低的现象渐渐显现。
希望出版社副总编王琦认为,文学没有捷径,好的文学一定来自生活,是感动自己和读者、传承时代的作品。安徒生儿童文学获奖作家曹文轩说,好的图画书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这个故事既是源于生活的,同时又是超越民族、超越语言、超越时代的。中国图画书在体现尊重儿童的儿童观方面还有较长的道路要走。
儿童文学出版之变
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和数字化催生出一系列新事物,如网络书店、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课直播、网上听书等。童书在网络渠道的销量已经连续几年超越实体书店,新媒体技术让图书的呈现方式和宣传渠道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出版单位转型升级,IP(知识产权)资源开发、数字出版、影视制作等业务开始占据一定位置。
上海少儿社副总编唐兵认为,目前的出版业态已从产品经济过渡到版权经济,对作者的全版权经营已经拉开序幕。这里的全版权包括图书、动漫、影视剧、玩具、文具等衍生品授权,但是传统出版人怎么介入这一块,效果如何,一切还处在探索中,希望通过全版权运营打造作者和作品品牌,为作者带来增值服务,为出版社带来增值利润。
重庆出版集团青少分社社长曾海龙介绍说,重庆出版集团近年来积极进行媒体融合的探索,选择和重庆文艺广播电台联合成立工作室。工作室人员由双方选题策划、内容审读、市场推广等人员组成,从“大头哥哥讲故事”系列和“最美童诗”系列入手,将图书出版与音视频制作链接,在图书的相关位置链接二维码,方便读者扫码收听、参与。此外双方根据自己的优势联合开展各项线下活动,比如开展朗读者进校园活动,邀请著名朗读者、主持人进校园等。
福建少儿社文学室主任陈天中认为,我们一直说“内容为王”,把握住内容似乎就占有主动权。当我们还在以拥有版权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市场变化让电商不断“反客为主”倒逼出版社不断让出折扣,自媒体平台也对出版社挑三拣四,我们处处显得被动。随着数字阅读服务的普及度越来越高,技术的灵活运用使阅读服务的覆盖面更广,实现阅读方式的便捷化、阅读活动的多样化将是出版蓝海,儿童文学出版当然不能缺席。我们要尽早在“懒人”群体中寻找商机,让纸质图书衍生出更多可持续发掘的市场空间。
陈效东在会议结束的总结中说,他从20岁开始参加工作,做了40年的少儿出版,他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这个事业。他认为做儿童文学编辑是美好的,尽管面临着困难困惑,但坚持下来获得的喜悦是巨大的,一生难忘。研究会发展近三十年来,始终有一大批热爱儿童文学的人在不断前行,不断探索,始终有一批关心儿童文学发展的领导人、研究者以博大的胸怀、卓然的见识指引着我们发展的方向。中国儿童文学出版新的黄金时代正在开启,未来就掌握在在座各位的手中,让我们继续前行,共同努力,实现新时代新目标。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