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思考的力量:从《时间简史》看中国科普创作

2018-03-28 阅读: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史军 收藏

《时间简史》

  很多本土科普读物其实更多是作者自娱自乐的产物,如何找到大众关注的趣味点,其实是每一个科普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自己觉得有趣,就一厢情愿地觉得公众也感兴趣,那就错了。

  2018年3月14日,一个影响人类宇宙观的人,将生命定格在了这一天。毋庸置疑,霍金有很多影响世界的理论和学说,但在他的所有工作中,对中国人影响最大的当属《时间简史》了。这本在英国霸占《星期日泰晤士报》畅销榜237周的书,同样一直霸占着中国科普读物畅销榜,是名副其实的长销畅销书。这种现象是如何发生的?为什么中国原创科普读物中没有一本能与之媲美?

伟大的物理学家霍金

  “你有时间简史吗?”“我哪有时间去捡屎。”这是个经典的段子。

  《时间简史》是一部有颠覆性观点和认知的著作,完全颠覆了我们之前对时间、空间和宇宙的认识,这些观点是科普书最吸引人的地方。在霍金的视角中,时间是有始有终的,宇宙起源于一次比眨眼速度还快的大爆炸,而在黑洞表面时间竟然会停止,并且这些说法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很多的证据和推理基础上的。伴随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人类认识到这是一个全新的宇宙观。这些理论,彻底颠覆了我们接受的宇宙无穷大、时间无始无终的传统宇宙观。于是,人类探究宇宙的方法也出现了根本性的变化。

  就像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其实也并非一本科普读物,它改变的其实是人类对物种演化和生命起源的根本认识。我想说的是这些读物都是作者想法的凝聚和提炼,与其说这些读物是科普书,倒不如说是与同行交流的学术读物。如果没有一些物理学和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其实很难洞悉其中的细节。实际上,我也是在读博士研究生的时候,才真正理解《物种起源》的核心思想。至于说《时间简史》,到今天也只是粗粗翻过,更多的了解其实都来自天文学好友的解读。所以,要是想把它们当做娱乐化的枕边读物那还是趁早放弃吧。

那么,对普通人来说,这些读物又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被这些读物的知识条目所框定,而其实作者的思考和看待事物的视角才是这些读物真正的魅力所在。比如,就在大家都认为宇宙的恒稳态模型是正确的时候,霍金提出的大爆炸理论彻底改变了认识。而且这种在当年看起来荒诞不经的说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这不就正像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当然可以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但也可以尝试转换角度寻找新的切入口,用新的路径来解决问题。这恰恰是科学读物留给我们的最宝贵财富。

  反观中国本土的科普读物和科学读物,在很大程度上更聚焦于一些具体知识的阐述。包括我自己之前的科普作品,也是更多在描述具体的植物界的知识,并没有去做更多深入的思考。这恰恰是普通科普读物和经典科普读物的区别。

  很多本土科普读物其实更多是作者自娱自乐的产物,如何找到大众关注的趣味点,其实是每一个科普作者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如果只是自己觉得有趣,就一厢情愿地觉得公众也感兴趣,那就错了。

  比如说,之前我执着于讲述植物的智慧——有没有吃人的大王花,有没有当骗子的猪笼草等等。但这些知识除了被青少年关注之外,很难得到更广泛人群的认可。后来,我开始尝试用吃来让大家了解植物,再之后又进一步聚焦到“水果”这个核心事物上来。从公众关心的健康养生问题出发,如何选水果,如何让生活更有品质,再延伸到水果的种类特性,乃至水果对人类历史的影响。而原本想普及的植物学知识就自然而然地渗透其中了。

  当下的中国人是需要科普知识的,健康养生、博物旅行、创造工坊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让人尴尬的是,一方面是科学家和科普人对那些假专家的说法嗤之以鼻,而另一方面科学家和科普人却不愿意出现在这些讲台之上,不愿意去探讨公众关心的问题。这是为什么?怕出错和怕掉身份,是两个核心的问题。

  言多必失,这个事情在科普工作中一定会发生的。很多时候,我们无法保证每一句话以及偶有跨专业的评论都一定正确。但是,我们秉持的是科学态度,使用的是科学方法,遵从的是科学精神。有错即改,这种做法本身就会影响很多可以被影响的人。

  怕掉架子,怕被批评,这是另一个影响科普创作的症结所在。中国人的面子情结在科普创作和传播上尤甚,很多很好的科研人员就因为作品中瑕疵被抨击之后,就愤然停笔,不写了。这种玻璃心事件,在科学传播的世界中,比比皆是。实在是可惜至极。

  今天我们需要短平快的科普爆点,当然也需要深度思考的科普内容。如何定位自身内容,找到一个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是每个科普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延伸阅读:

  《经典咏流传》:用新传播让经典燃遍朋友圈

  因为影像,文学得以一次次回归

  评陈传席新书《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中国艺术在世界上精彩绽放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