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文风的价值向度

2015-09-01 阅读: 来源:人民网 作者:庞井君 收藏

  鲁迅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出的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光。所以,从深层次上分析,文风不只是文章之风、文人之风和文化之风,更是社会之风、时代之风、历史之风。改进文风,必须具备社会价值视野、人类价值胸怀和世界价值眼光,以中华民族这个核心价值主体的长远和根本需要为价值轴心,洞悉历史潮流,捕捉时代精神,融合古今中西,明确文风的基本价值向度。

  一曰真。真即真实、真诚和真理。真实是写作的基础,是作者脚下坚实的大地。有人说,改进文风关键就两条:一是说真话,二是有学养,其中说真话是基本前提。马克思指出,说真话是人人应尽的义务。说真话更是衡量作家良心和良知的基本价值尺度。当一个社会连说真话都像今天城市里明媚的阳光、干净的饮水和纯净的空气一样成了稀缺品的时候,文风就不可能是拂面的清风,只能是笼罩在人们心头的雾霾。当说真话沦落到安徒生《皇帝新装》所描绘的境遇时,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更是异常危险的。真实有客观的真实,也有感情的真实、艺术的真实、思想的真实和逻辑的真实,无论哪种真实都要求作者有一颗真诚的心灵,有一种良心的拷问和人性的担当,都应做到胡适所倡导的“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写”。今天,古人尺牍和笔记文学之所以备受钟爱,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掩饰、少忌讳、有真情实感。真实和真诚的目的在于探索真理。真正的作家一定要有敢于说真话的勇气,真诚面对读者的良知,探索真理、表达真理、传播真理。这也是优秀作品千古流传的不二法门。

  二曰实。实即有实质内容,思想充实,不空洞,不浮躁,言之有物,彻底祛除毫无意义的大话、空话和套话。好作品无不有生活、有材料、有观点、有问题、有对策、有思想、有气韵,一句话:有实实在在的内容。文革时期的一些文章今天谁也不喜欢读,其重要原因在于其千文一面、陈词滥调、空洞无物。一些官样文章脱离群众心理、脱离学术研究、脱离实践发展、脱离世界潮流,构造了一套封闭的话语体系,自以为是、自说自话、自我表扬,甚至自己组织拉拉队傍着叫好,让人望而生厌。有人讥讽这类文章是新“两点论”:一点没错,一点没用。还有人说这些文章是群众不看,领导厌烦,只有两类人看,即:谁写谁看,写谁谁看。实的另一个含义是实用、有针对性、解决实际问题。好作品都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批判思想和建构理念,都有强烈的理论和现实针对性。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变化大、诱惑多,再加上消费异化和信息泛滥的侵蚀,作者和读者都难免表现出思想浮躁、行为功利、拒绝深刻与永恒的文风向度,难以保持心灵的沉静,不愿坚守孤独和寂寞,所以强调踏实也是文风之实的应有之义。

  三曰新。作者创新、读者求新皆源于人的精神本性,新的东西使人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更具想象力和创造力,也使人类文化生态更具多样性和生命活力。新即精神创新和文化创新,有信息新、思想新、情感新、意境新等不同层面,不同题材的文章可以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具体到一篇作品,可以是材料新,可以是观点新,可以是故事新,也可以是结构新、表达新、形式新、角度新、境界新甚至话语新。但无论如何,文风之新绝非时下一些人所追求的新奇、新异、怪诞和形式上的花样翻新、标新立异、哗众取宠。现代信息技术宽带化、移动化、社交化、智能化、大数据、云计算等发展态势,正在深刻改变着人类绵延几千年的文化创新格局,个人与社会文化资源连接和融通从来没有如此便捷、频繁和紧密。可以说,文化创作和传播的零门坎时代正在到来,精英垄断文化创作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有人说,今天任何人写的每一个东西在互联网上都有百分之一的网民在写(2300万人)。创作变得如此之易,真正的创新却变得如此之难。有人警告说,如果知识分子沦为知道分子就将被互联网取代,独创性的新思想才是知识分子安身立命之本。

  四曰特。特即特殊性,也就是个性。文章千百种,风格各不同。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风具有共同性和一致性,但具体作品必须彰显个性,表达和塑造独特的精神价值。个性是世界万物的基本特性,更是作为人的精神外化最高表现形态的文章的核心价值。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现代科学家甚至没有找到两片相同的雪花。西方文明崇尚自由价值,东方文化尊奉自然价值,分野鲜明。全球化在促动基本人性层面价值融合的同时,也带来了价值主体层面更加复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马克思所设想的理想社会便是每一个人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精神文化创作必须坚持独创性、唯一性和自由个性,抄袭模仿、批量生产、机械加工、拼接组合必然戕害文章的生命。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作文治学要善于抓住自己、发现自己、表达自己。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把作品人化和生命化。台湾作家林清玄认为,最好的文章,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南宋诗人吴沆说:“诗有肌肤,有血脉,有骨骼,有精神。无肌肤则不全,无血脉则不通,无骨骼则不键,无精神则不美。”诗如其人,文如其人,此言不虚。如同一个人的生命一样,好的文章不在于表面上与他人的形体差异,也不是靠奇装异服、涂脂抹粉吸引读者眼球,而是作者自由个性的生命创造、精神升华和文化呈现。

  五曰美。文章是作者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载体,是读者学习知识、接受教育的重要桥梁。好的文章除了有真的思想、善的价值之外,还要有美的表达。所以,好的文章一定是美的文章。美的文章气韵生动、神采飞扬、自由自然,读了给人以如沐春风、如饮甘醪的精神享受。文学作品强调意境美,学术作品强调真理美,哲学作品强调思想美,民间作品强调生活美,如园中百花,各有风韵,相互辉映。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风之美最生动、最直接的表现在话语。美的文章以美的语言为载体,感染力强、启发性强,给人以美的文化观照,美的精神浸染,美的生命交往,让人沉浸其中、陶醉其中甚至痴迷其中。中国古文简洁传神,欧式用语严密细致,民间话语生动活泼,网络用语新颖多姿,皆有所长,当兼容并包,自由竞合,和而不同,和而相融,和而又通。现代社会,有限的生命时间和独创的个性思想同样匮乏,所以文章尚短、尚精、尚简也应成为美的追求。古人写文章讲究辞约意丰,文辞简洁,意境深远。丰子恺喜欢的一句格言是“最喜小中能见大,还求弦外有余音”。当代著名书画家关阔先生崇尚小品,喜题小品不小。网络文化不断推进文字、图像、符号、新型视听等媒介的深度融合,清新自然,活力绽放,也预示着一场新的语言革命,亦当顺势而为,为我所用。

  文风如世风。环顾中华大地,纵览华夏时空,西风强劲,东风乍起,古风延绵,时风纷繁,可谓风云激荡,变幻莫测。然而,变中亦有不变者,繁中亦有简约者,异中亦有融通者。其不变者、简约者、可融通者便是文风的基本价值向度。比如那些有口皆碑、经久不衰的好作品,读了给人以真的启发、善的诱导和美的遐想,其中原因都和这五字相关。这五个字也是文风的风向标,世风的瞭望哨,未来文化的精神剪影。

  (作者为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哲学博士)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