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属性,以及互联网时代赋予网络文学传播的先进性,使网络文学携带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以巨大想象力重构了社会生活,营造了人类终极梦想,用现实经验和艺术想象融合了东西方文学宝藏。
一众综艺布局云端的尝试,不仅给电视、互联网的媒介融合带来了春天,更为打破电视综艺与网络综艺的“次元壁”,形成真正的交互、融合,提供了发展新思路。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由于互联网的技术媒介优势,使处于疫情隔离时期的人们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文艺生产创作,网络文艺空前活跃,作者基于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网络抗疫文艺创作的建议。
相对完善且运转良好的网络文学创作-阅读-全版权运营-深度消费链条的建立,既是网络文学IP改编中的经济事实,也为提升网络文学及其IP改编作品的艺术水准,提供了良性环境。
疫情所形成的复杂局面不啻为一个巨大的情感和人性实验场,成为作家艺术家观察、理解人和社会的一面透镜。因此在当下,疫情和防疫成为文艺创作要面对的“第一现场”和“第一现实”。
网络纪录片工作者只有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和国家观,才能让文艺作品实现陶冶情操、启迪心智、引领风尚的正向功能,精确地传递时代足音。
网络文学新生代的崛起和粉丝价值日益凸显,使得网文头部IP价值进一步释放;而多方产业联动深度赋能版权运营、文化出海等,网文“品质运营”的后续效益显著。
坚持练功、云端排戏,用创作反映疫情中涌现的感人事迹,这是文艺人的本分。在此基础上,如何巩固观众群,利用新媒体做增量,提高传统戏曲的网络能见度,成为一道“附加题”。
进入网络时代,以类型文学为基本形态的网络文学置身于这片沃土精耕细作,找到了适合网络传播的表达方式,并逐步建构起新的艺术范式,代表了新时代工业题材小说的发展趋势。
网络文艺应该以文化为起点,引导个体正确地面对自身与现实,而非沉迷于虚拟的“圈子”空间。毕竟,现实才是有温度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