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应和文学创作一起“凝心聚力、同心筑梦”,一道坚持文学自觉和文化自信,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坚守文学创作的道德高地,自觉承担起繁荣文学创作的历史使命,自觉抒写真情为民的文学精品,为繁荣和发展文学事业贡献力量。
河北文学的底色是现实主义,诗歌、散文与报告文学都取得成就,河北文学的重要成就还是在小说创作领域。小说创作十分鲜明地体现了坚守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又融汇创新的发展路径。
基于当下诗坛对新时代诗歌讨论越来越热烈,《文艺报》拟携手《诗刊》联合举办“新时代,诗歌再出发”主题诗论征文,并将评选“新时代诗论奖”,以奖励优秀的诗论文章。
新时期以来诗歌四十年的历史已经证明诗歌确实越来越成熟和多元化了,也逐渐形成了属于中国现代诗自身的特有传统和文化属性,其影响力、公信力也在逐渐增强。
百年间,中国新诗深刻介入历史与现实,在巨大社会变革中描绘中国人的生活与情感,塑造中国人新的审美感觉,凝聚中国人的精神。中国新诗在时代的变化中变化,在人民的创造中创造,始终贴合着时代与人民的需求。
1月5日至6日,由诗刊社中国诗歌网主办的第二届新时代诗歌北京论坛在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位诗人、评论家参加,围绕论坛主题“新时代诗歌的创新、建设与发展”展开研讨。
只有旗帜鲜明地肯定一批导向性文本,加大传播力度,诗歌才能真正大众化,才能使诗人写出既“甜美”又“有用”,既对艺术负责,又对社会历史负责的“大诗”。
新时代中国诗歌应走自己的特色道路,即创作在中国特有的社会制度、文化传统背景下的诗歌,应该是对中国传统诗歌文化创新和传承下的诗歌,“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及物”的直接反应,是事态、细节、动作乃至人物、性格等叙事性文学要素的强化,“叙事”在短时间内蹿升到显辞的地位,“及物”诗歌不可让叙事喧宾夺主,将诗歌引入过于拘谨实在的泥淖。
在新时代,诗歌如何突破因袭已久的惯性写作模式,如何与当下生活现场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如何重新获取温暖人心、震撼心灵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涉及诗歌艺术生命与价值尊严的关键性问题。
我们能感受到2018年中国诗歌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感受到它巨大的生长性和开阔的未来,让我们与众多的诗人们、与勤勉的诗歌工作者们一道,以积极开放的良好心态,扎实努力,面向未来。
我们能感受到2018年中国诗歌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感受到它巨大的生长性和开阔的未来,让我们与众多的诗人们、与勤勉的诗歌工作者们一道,以积极开放的良好心态,扎实努力,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