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底,对地坛“这园子”一往情深的史铁生,穿着一双永远不沾地的新鞋,离开这个世界,至今将近10年。他充满生命体温的文字一直鲜活,给予读者切实的精神力量。
随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战的硝烟逐渐散去,武汉、生命、记忆、人间、光亮……以前熟悉的这些词,正以另一种方式进入我们的思想和生活。
这段与众不同的经历,使张清华在学者之外,同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随笔作家和诗人,他在海德堡遇见的满天星斗和异国风光,显然给他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灵感。
著名作家何建明精心创作的《浦东史诗》,全景展示浦东开发开放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与时代画卷,以沾泥土、冒热气、带露珠的浦东开拓者、建设者们的动人故事,书写浦东创新发展强劲崛起的史诗
《谭诗录》表达了李谨对诗歌、诗人的理解,也体现了他从社会和个人共同形成的场域中重建诗歌内涵和外延的努力。这是一本被智性思索提升为明灯高地的诗学著作。
创作、教学、演讲、吟诵、交流、翻译、传承……叶嘉莹的一生,与古典诗词结下不解之缘。她的一切,都围绕着诗词展开。
《世纪江村》聚焦于费孝通先生《江村经济》所述之开弦弓村的百年沧桑,围绕费达生费孝通姐弟与江村的世纪情缘,描写了传统农桑的蝶变传奇,既有新闻价值,又有文学价值,还有社会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价值。
作为共和国文学的开篇之作,抗美援朝文学继承了战争年代的文学传统,以极其有效的国家体制紧急应对民族生存挑战,在抗美援朝问题上形成了一条庞大的文学生产线,并以强大的传播力覆盖、影响了中国大陆的受众心理和情感认知。
白族青年作家李达伟的长篇散文《大河》以民间的故事性、诗学的抒情性、理性反思的戏剧性构成了独特的文学文本,在迷宫式的哲思结构中,把一个新世纪民族作家的智慧与思想袒露于瀑布奔流的文字之间,展示出现代理性的机锋。
儿童小说《合欢》因对儿童独立人格的自觉尊重与强调,以及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的深度开掘与勘探,势必会掀起新一波有关如何实现“儿童的被发现”等问题的热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