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穹之上》是四川人艺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加强现实题材创作,把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作为创作方向和宗旨的一次有力实践,是对四川省军民融合取得的成绩进行精彩的舞台艺术呈现。
戏曲是地域文明的延伸。长三角地区及广大的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尤其是江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和传承区,沪苏浙皖地区也是中华戏曲诞生、发展、传播、创新的重要区域。
《茶馆》不竭的艺术生命力,以及观众对它的推崇,显示了《茶馆》的独特而持续的艺术魅力,另一方面也促使广大戏剧工作者要不断努力,创造出更多“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戏剧。
中国话剧协会于2月25日上午举行《家有遗产》专家研讨会,与会专家认为,该剧围绕“遗产”这一话题,讲述不同代际间的价值冲突和文化传承,引导观众重新思考亲情、人生,重新理解和认知“家风”的意义,用微观的市井生活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
林纾以翻译家的身份闻名遐迩,实际上他不仅是介绍域外文学的先行者,而且是工诗文、善书画、精戏剧、著述颇为丰厚的一代文化大家。本文不谈其他,只谈他对戏曲的关注、研究与创作。
张曼君在现代价值表达上落脚于人、在舞台综合上回归歌舞的创新探索,实际上建立了一种戏曲现代实践的新思维、新样式,可能意味着戏曲美学探索的一个新的起点。
2018年中国戏曲界在回溯改革开放40年的艺术实践中,牢牢把握传承与创造的艺术辩证规律,努力推进戏曲回应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使命,满足新时代中国社会对于戏曲文化的需求和要求。
话剧《大国工匠》抓住了当下社会对敬业、求实的工匠精神的心理期盼,通过塑造内蒙古三机厂三代兵工人形象,发掘了工匠精神的美学内涵。
江苏盐城现代戏曲创作所取得的成绩被业内誉为“盐城现象”,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盐城的剧作家们甘于寂寞、守得住清贫,愿坐冷板凳,才为“盐城现象”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话剧《柳青》,不仅让人们信服地看到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在三秦厚土上的赓续与传承,更让人感到欣喜的是,在新的时代背景和历史语境下,现实主义创作精神在这片土地上继续弘扬与发展。
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创作活跃,各地艺术院团、演出机构创演了不少优秀剧目。年终岁末,我们特邀请多位专家、创作者、剧评人对2018年戏剧作品进行盘点,从中选出优秀的代表作,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戏剧艺术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一大批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的著名戏剧艺术家复出舞台,京剧传统戏重见天日,但更多的新戏以其深刻的内涵、新颖的舞台呈现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成为新的戏剧精品和保留剧目。
《四叶草》以一种恬静、舒缓的轻喜剧手法,通过单身女编剧王思语创作话剧《四叶草》这一线索,将其与周遭三个不同的家庭巧妙地连接起来,唱响了一曲普通人追寻幸福生活的动人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