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
  • 当代波兰戏剧观察:戏剧革新浪潮下的“女性声音”(徐健)

    在近10年崛起的一代导演中,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不同代际的女性导演闪耀亮相,并在不同的戏剧节、剧院发出各自独立的声音,以卓越的舞台创造、敏锐的社会发现、前卫的身份标识彰显着女性导演的剧场存在。

    2020-07-14详情
  • 21世纪的表演艺术——数字技术、机器、赛博格与人工智能

    想维持人类演员在舞台的核心地位,就要把技术永远当作外置的补充品,建立人与非人之间严格的界限次序,这是人文主义的经典戏剧观和世界观。而数字技术的威胁在于仿真动摇了现实原本的唯一性以及真实性,也渗透进现实镜像的剧场,机器人、合成人(赛博格)等被形容为“入侵”式地替代人类演员,并对现场性构成挑战。尤其以批判性的后人文主义视角对传统的革新,技术不再是工具,舞台也不再是人的舞台,这成为21世纪表演艺术最有争议性的发展趋势之一。

    2020-07-13详情
  • 中国演剧体系的探索及其终结

    “中国演剧体系”是在实践中提出的理论命题,是东西方戏剧观对峙与撞击的结果。它的探索产生于话剧民族化的最初理性觉醒,迷茫于写实与写意戏剧观的长期纠缠,显现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剧学派的成形,困惑于中国戏曲体系的羼入,模糊于新时期的东西方戏剧观念融汇,终结于新世纪的戏剧舞台实践,画出了一条曲折回环时显终隐的历史轨迹。

    2020-07-13详情
  • 关于儿童戏剧的若干辨惑

    儿童剧是高尚而又通俗的艺术,我们需要自尊自重,坚决反对丧失敬畏的粗陋,必须鄙夷艺术创作中的轻漫。

    2020-07-10详情
  • 戏曲人才培养的“云课堂”探索

    在网络时代,如何让这种古老传统的方法注入时代的新鲜血液?疫情期间的网络教学实践给了我们一次探索机会。

    2020-07-07详情
  • 戏曲美学与表演特点

    戏曲美学是理论研究的成果,但这种成果是以戏曲创作和表演的实践为基础的,是无数前辈艺术家表演创作实践的理论提升。

    2020-07-02详情
  • 疫情后首次现场观演:我们还能回到常态吗(罗怀臻)

    走向田园,走向户外,走向云上线下更为广阔也更为自由的存在与发展的空间,将疫情造成的次生灾害转化为积极的应对之策,进而探索新世纪演剧艺术的新形态与新常态,或许也是一次机缘。

    2020-06-30详情
  • 看古老昆曲如何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昆曲不仅需要一代代的年轻观众,一代代的传承者,更需要一代代的艺术创造。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古老的戏曲定会再现辉煌。

    2020-06-30详情
  • “云端戏曲”:探索、机遇,还是挑战

    “云端戏曲”的热闹不应成为应时应景的昙花一现,各院团及戏曲工作者都应立足传统戏曲艺术本体,继续利用好云端技术,与时俱进、及时总结,积极探索传播新模式,有目的、有意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传统戏曲与互联网的融合创新。

    2020-06-23详情
  • 话剧《战“疫”2020》:植根现实土壤,讴歌民族大义(周思明)

    《战“疫”2020》作为全国首部抗疫题材话剧,以纪实的方式,讲述了广东医疗队驰援武汉,无私无畏、不惧生死的抗疫故事。

    2020-06-18详情
  • 王馗:多元的中国戏曲剧种体系的现状与发展

    王馗研究员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出发,系统地梳理了中国戏曲剧种的艺术结构体系,着重阐释了中国戏曲剧种形态的文化渊源与艺术特征。

    2020-06-18详情
  • 曾静萍:让梨园戏成为艺术时尚/智联忠

    曾静萍希望,梨园戏能够不断焕发新活力,成为一种艺术时尚。

    2020-06-16详情
  • 陈彦:戏剧,还是要回到剧场去看

    疫情必将过去,大幕定会重启。

    2020-06-16详情
  • 北京人艺任鸣谈戏剧批评:向质朴回归

    《思想走向剧场——2018北京戏剧年刊》,辑录了戏剧评论家对于2018年首都戏剧舞台上呈现的部分剧目和热点现象的关注与讨论,这是北京剧协重视文艺评论、戏剧评论工作的重要举措,相信一定会对首都戏剧评论工作,乃至首都戏剧创作的繁荣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020-06-16详情
  • 北京人艺为话剧在线演出开了好头

    在网络视频内容泥沙俱下且不乏粗制滥造的背景下,北京人艺的这场演出活动理应成为在线直播行业新的标杆。

    2020-06-16详情
  • 疫情下如何做好戏剧普及和推广

    作为国家剧院,如何陪伴全国的观众度过因疫情而来的这个“大长假”;如何借此契机,深入探索“多形式创作”“多渠道共享”“多平台盈利”;如何应对复工复产后面临的难题,这都需要我们不断思考和探索。

    2020-06-12详情
  • 怀念剧作家王仁杰

    王仁杰的个人风格是与剧种、剧团的风格相契合的。演他的戏,会推动艺术家进行新的创作,但不会成为难以沟通的阻碍。

    2020-06-12详情
  • 童趣,儿童剧必不可少的元素

    真正的童趣应该是童真,应该蕴藏着丰富的想象力、好奇心和思辨力。

    2020-06-02详情
  • 做戏,就是去“日常化”

    非日常体验的获得,对创作者要求很高,是高难度限定下的创造和表现,靠的是创作者对人类情感的体察、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对戏剧结构的巧思、对剧场魅力的把握。

    2020-05-14详情
  • 当代波兰戏剧观察:漫漫长夜里的“掌灯人”(徐健)

    从前辈手中接过“掌灯人”使命的“新一代”让我们看到了波兰当下剧坛的多元与活跃。这是一个青年导演自由创造的时代,也是一个艺术标新立异的时代。

    2020-05-14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