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主办的“艺道长青——石鲁百年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这个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石鲁个展,通过近400件石鲁作品以及相关的史料、文献和图片,深度展示了石鲁在美术领域的巨大成就,以及他曲折的人生历程。
近日于希腊雅典塞奥哈拉基斯古典艺术及音乐基金会美术馆揭幕的“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引发了国际范围的高度关注。此次展览经过整整五年时间洽谈与协商,借126件齐白石艺术作品,与希腊观众讨论中国人的形神观、意境观与宇宙观。
屏风,中国古代最为传统的家具陈设之一,承载着千年风雅。尽管这一形式如今几乎退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它早已内化为中国艺术基因的一部分,以令人目眩神迷的多重幻象与隐喻,浓缩关于虚实、内外、古今的多重对话,为观者提供了开拓绘画意义的崭新空间。
诚如网络媒体传播绘画知识这一功能,犹如一座座流动的美术馆,便于大众更多地了解艺术信息,开阔眼界,在推进艺术鉴赏各种举措上,网络传播的优势性,再明显不过。
美术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互相促进,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不断开拓国际视野,探索美术创作规律,回答和解决现实问题,逐步推动中国美术朝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化方向前进。
新时代,作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画种,作为镌刻着新中国建设发展时代印记的艺术形式,与社会发展同步的工业版画,将会迸发更大的创新力量。
近日,在北京画院组织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专题研讨会”上,王明明、陈履生、尚辉等知名人物画家、美术史论家、批评家围绕当下的中国人物画创作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本版编发部分专家观点,以期对业界有所启发。
近代山水画更是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出现了李可染、傅抱石、关山月等代表画家,他们将传统笔墨与西方绘画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融合,兼收并蓄使表现题材也更加丰富,为近代中国画域外写生开创了先河。
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队文化工作系主任李翔、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围绕创研班组织情况、主题性美术创作、教学及研究进行了经验总结和交流,各创研班两年来积累的新的经验和思考,对于新时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有着积极意义,以下为部分发言内容。
在中国美术史专家汤哲明看来,陆俨少在艺术史上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他个人达到的艺术高度,还在于他引领了南宗正脉在20世纪晚期的复兴,这为美术界重新树立起重视传统、关注绘画本身的风气,影响深远。
不论我们的作品是服务于国内大众,还是面向世界,艺术家必须具有民族文化的自觉精神,必须十分重视艺术品格的纯正,而归根到底必须要有全面的艺术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