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70年文化艺术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画作为中国本土艺术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来自外部的塑造与源自内部的蜕变,亦在历经千年之“大传统”与际遇百年之“小传统”的共同约定和影响下,逐步走向现代形态、走进时代生活。
中国优秀的现实主义艺术作品不应该生长于艺术家的一己幻想,也不应该沦落为商业媒体的功利化宣传工具,更不应该拾人牙慧,一味模仿西方文艺。中国艺术家应该走向中国现实社会的各个角落,捕捉和挖掘真实而感人的艺术素材,表达人民的心声。
史广信具象表现性的中国写意人物画艺术实践,是中国画面向当代的一种选择,旨在创造写意人物画的新语境,把直观的真实再现为表现的隐喻,从而使具体而微的生活和物像呈现出哲学的意味。
韩昊用心追寻前人的品德风范,悉心磋磨大师的技法造诣,融西洋绘画技法于传统山水画中,钟情于南方山水的温润色泽和柔美灵秀,探寻自己独特的风格面貌。
新中国山水画就题材而论,最突出的成就便是表现祖国河山新貌。这种表现,带来山水画审美观的时代新变——由“静美”为主流,变为“动美”居主流;由萧疏清淡,变为雄伟浑厚。
贺兰山岩画所构筑的不仅是艺术的世界,也是精神的世界。每一幅画都似乎充满着谶语般的展示,都潜藏着无可告人的秘密,都丰富着自己的语言,都解读着人生的意趣。
本文邀请展览策展人、中国书画名家馆联会秘书长、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卢炘,围绕展览主题“参悟内美”,将黄宾虹的“内美论”同他的境遇、章法、理念、精神等共同比对和研究,对黄宾虹艺术进行深入解析。
9月1日,“英满芳甸——新金陵画派播布研究展”在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开幕,与回顾展不同,此次展览名为“播布研究”展,除了呈现傅抱石、钱松喦、亚明、宋文治、魏紫熙五位代表性画家的艺术作品和实践方式、剖析他们如何在时代影响下由旧变新外,也展出当下江苏艺术家的作品,展现“新金陵画派”作为时代印迹在当代山水画发展中产生的传播与影响。
历年来全国美展中的获奖作品,尤其是青年艺术家的金奖作品一直备受关注。本刊特别约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理论委员会主任尚辉,以1949年以来举办的12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为线索,通过回眸这些不同时期代表性作品的艺术语言及背后的故事,审视时代审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回望一代代艺术家在创作上勇攀高峰的历程。
在中国古代的伟大创造和承传有序的发展之中,书画艺术到了宋元的成熟,以及形成民族风格中一些独特性的内容,都成为我们今天不能忽视的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必须要给它们以基本的尊重,在传承的过程中研究这些艺术发生、发展的经验,更重要的是,在今天对其再利用的过程中,依然要保留对它们尊敬的基本态度。
“水墨”与“中国画”一方面在各自的场域和语境中发挥着作用,另一方面也在边界的交叠中不断混融乃至重构,两个概念都正经历着新旧转换与时代交汇的过程。
对待艺术,包括草原题材美术,当然不能以一种简单的进化论态度去比照衡量不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对于艺术家来说,追求作品的当代品格和现实精神理应是长期思考解答的艺术课题。
蒙古马怎样对待蒙古人就是大自然怎样对待人类;马背民族怎样依赖骏马,就是人类怎样依赖自然生态——善待大自然吧,这是人类对自己生命起码的尊重。
葛炎的中国画有着由此岸通达彼岸的意味,这个意味延伸的向度具有无限的可能性,但究其根本,还是要从“存在之家”的语义领会着眼,这是以众有之本、万象之根构建中国画当代性的题旨所在。
谢稚柳早年多工笔细写,设色明雅,用笔隽秀,清丽静穆。晚年喜用落墨法,纵笔放浪,墨彩交融,呈现浓郁浪漫的诗境。其诗词造诣亦深,诗画交融,格调天成。
靖西壮族农民画家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纪念百色起义暨龙州起义90周年而在广西美术馆所举办的这个画展,让人们看到了靖西的美丽与淳朴、传统与时尚。这些农民画大多创作于近几年,闪烁着新时代的思想光辉,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纵观吴保国的荷花创作可以发现,他的作品更注重“意”的表达,这并不是对于“象”的缺失,而是结合自身的体验和理解对于荷的生命进行一种更富有深度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