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中国艺术的研究必须有深厚的创作基础,是由技进乎道的实践体验过程,没有技的实践无法达到艺术境界的感悟,没有对艺术的技术锤炼很难体会到艺术的真谛。
书法作为文字的形象载体,有其自身发展机能和规律,有其自身演进力量与轨道,但伦理作为社会秩序与人精神的原规范,具有强大的辐射性与影响力,必然对书法艺术作出种种干预,这干预有正面的倡导,也有负面的侵蚀。
百年来,江苏书法精神一以贯之,恪守着优秀的传统书法经典,并诞生了以当代草圣林散之为代表的“金陵四家”,成为百年来书法的最高标杆,这是极为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代意义。
在《汉字形态学》的论述中,人的能动作用最终是要落实到书写的实践中,构建汉字书法学术体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让书写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从汉字到书法的形成过程,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书法创作的展开,在未来推动书法艺术的发展。
通过理顺、重构、改革、创新大中小书法美育一体化的现实困境与解决路径,强化各阶段书法美育的时效性与延续性,切实围绕学生个性化成长,推进大中小书法美育一体化培养体系,从而更好地以美育提升人格修养、振奋民族精神。
追求书法艺术的罗殿龙,有古典书学的人文理想养成,优雅、冷静地游走于经典书法之间,锤炼着追慕书法的意志,培育着细致的艺术感觉,开拓着书法艺术创作的坚实道路。
只有回归内心,回归艺术本身,尊重国际话语,敬畏科学和学术,客观地面对书法艺术在当下的瓶颈,实事求是地探索书法艺术在新时代出现的各种新的学术问题,才能实现突破和创新。
今天的书法不仅要保持中国美学的传统,而且要将它发扬光大,让在书法中保存的美学精神去影响其他艺术门类,进一步影响日常生活,为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做贡献。
中国书法之所以成为世界文化艺术体系中独特独立的艺术门类,在于中国书法不仅仅是视觉形象艺术,更是一种文化认读模式。这种文化认读模式是儒家文化所赋予并不断强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