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参加的东方卫视《舞者》第五期比赛6月20日晚黄金时间在东方卫视首播。这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舞蹈爱好者大赛中,曾明用专业舞者的才华与实力展现中国东方优秀舞者的魅力与风采。
舞剧《孟小冬》以双人舞、多人舞和伴随始终的戏装舞与人物舞的相互映照,极其唯美也极具表现力地展现了乾旦梅兰芳和坤生孟小冬这对神仙眷侣、天作之合的心心相印,珠联璧合。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发展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艺术观念、实践理念,总体而言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和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受文坛“文化寻根热”思想主潮的影响,触发了中国舞蹈界的文化意识觉醒,在舞蹈界的主流媒体上,“舞蹈寻根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民间舞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领域,采取的是一种叫作“课堂元素教学法”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提供孵化器。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自上而下的营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对同时冲击创作者思想的并头潮。“非遗舞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持续纠缠于舞蹈界思想的命题。
现实题材舞剧创作有很高的“艺术台阶”。创作者一是要敢于应对挑战,持之以恒地深入生活,下大功夫解决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二重关口,二是要善于应对挑战,懂得如何艺术地回应时代命题。
中芭毕竟是中国芭蕾的“集团军”和“排头兵”,它的“C”位思考和“领军”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冯英主政的中芭为我们送上一朵足尖上的“敦煌”之后,我们看到中芭正在积蓄新的力量
2019年的舞蹈事业发展称得上为繁盛之年,行业协会、舞蹈创作、舞蹈理论评论乃至舞蹈演出市场的发展都呈现出了稳步上升的态势。
舞蹈业内把2019年视为“舞蹈大年”并非没有道理: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十个“文华大奖”席位舞剧占据了其中三席,这一现象多年未见,不仅大大提振了舞蹈人的自信,也让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考量舞剧乃至舞蹈在我们国家艺术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这部澳门当代舞团的公演剧目《弓》,或许更有着“真实”的现实意义。这个刚刚诞生的团队,艺术总监应鄂定、张毅夫妇以及导演、编剧、舞者都有着内地背景,又有着丰沛的“澳门”情感。
探寻大型民族舞剧《兰花花》的当代意义,笔者以为正如陕北民歌里唱出的那句:“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而不是人恨人、人欺人、人骗人。怎样使人活得更有人样,更有人味,更有尊严,更有自由,更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舞剧《情逝》通过讲述上世纪40年代大陆一对青年因时局动荡‘有情人未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将一生守候的爱、隔海相望的爱、只看一眼的爱、愿做替身的爱这四种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情是缘、亦难消、一生情、一世梦的深层表达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彼季帕意味着《天鹅湖》,格里戈洛维奇意味着《斯巴达克》;那么,挺立在二十一世纪芭蕾舞剧潮头的艾夫曼意味着什么呢?这或许是此次芭蕾舞剧“风暴”掠过之后我们该思考的。
11月2日,“2019首钢园环境舞蹈展演”活动在见证中国冶金工业发展、镌刻工业时代烙印的百年首钢园区空间中别样开展。
选择具有当代气质的艾夫曼芭蕾舞团的舞剧《柴可夫斯基》作为第四届演出季的开幕演出,既能让人记起新中国芭蕾舞事业起步的悠悠岁月,更代表着今日中俄芭蕾在植根传统的基础上,面向当代、面向未来的信心。
《奋斗吧中华儿女》带领观众回望历史、展望未来,通过高度的艺术概括和对重大时间节点的再现,展现出全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奋斗历程。回顾七十载不凡征程,唯有继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凝心聚力,共同奋斗,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