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6年岁末,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中国梦——青年舞蹈人才培育计划成果展演”首场演出的下半场中,由“80后”舞者宋欣欣和王玫编导并参演的《我和妈妈》正在上演,“大段大段的说话,从始至终的独白”,展现了现时代一对母与女对于人生理想、生活感觉与情感结构诸方面的分歧与交融。
中国舞剧在2014年至2017年4年间迎来“井喷式”发展,如《沙湾往事》《八女投江》《青衣》《西施》《朱鹮》《家》《桃花源记》……这背后有赖于国家艺术基金的强力助推。
《朱鹮》用写实与写意交融的手法构织了一个简单的故事脉络,而朱鹮与樵夫以及淳朴村民之间的深厚情感也成为舞剧结构中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舞蹈形式穿插呈现的动因。
“中国的舞蹈创作,根要扎在艺术的生发地,充分接收它的养分,否则,双脚离开地面,飘在空中,或一味借鉴甚至模仿外国,永远创作不出好作品。必须真正理解人民,才能创作出接地气、具有中国气质的优秀作品。”冯双白说。
由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一书,是于平受聘于南京艺术学院舞蹈学院担任院长期间,为“南艺舞学丛书”“置办”的第二部教材(第一部是《新时期中国“新舞蹈”史述》 ) 。与第一部教材相类, 《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综论》亦是一部史学类教材,这是对中国古典舞学科建设历史发展脉络的全面梳理。
第十一届“荷花杯”中国古典舞比赛刚刚落下帷幕,两个晚上的精彩角逐,三十余个节目,既有《月下独酌》的李白,又有《齐天大圣》中的孙悟空,让观众大饱眼福,《禅定》《丽人行》《纸扇书生》《丝路天音》等节目也令人耳目一新。
从现在生态学的方法论受到诸般启迪,又结合舞蹈自身的特性经过反复研讨、论证,我们对《舞蹈生态学》提出了如下的科学定义:舞蹈生态学是一门研究自然和社会环境与舞蹈关系的科学。
第十一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古典舞评奖收官,专家指出“本届‘荷花奖’评奖的成功并非出现多少非常精彩和不同的创作,而是从中很少看到炫技的心态,这种改变让人看到一种潜在的觉醒,这是非常可贵的! ”
纪念陈爱莲从艺六十五周年纪念作品——大型古典舞剧《红楼梦》日前在京上演。作品分为六场一序一尾。舞剧高度浓缩了文学原著中的经典桥段,以宝、黛、钗感情纠葛为主线,通过舞者的精彩演绎,集中展现了中华儿女数千年来蕴含在心底的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爱情的执着追求。
党的十九大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回顾中国舞蹈过去5年,一个显著特点是:中国舞蹈艺术工作者越来越深刻体会到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要指导作用。
观众似乎可以解读到以下理念:其一,“行走”是必要的,与其“坐而论道” ,莫如“行在道上” ;其二,“行走”要有“心中的远方”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其三,“行走”要“持之以恒” ,这就是“坚持” 。
9月5日上午,前一天晚上刚刚在第十一届“荷花奖”民族民间舞评奖第一场比赛中亮相的四个节目, 12个小时后就来到了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西昌市的凉山民族文化艺术中心广场,舞蹈演员们和西昌市当地的舞蹈团体一道为当地群众奉献了一场热闹的惠民演出。
由北京舞蹈学院教授、著名舞蹈编导吴蓓女士导演的舞剧《北京人》于2017年7月18、19日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吴蓓导演编创过许多舞剧,对于女性角色的刻画和人物内心的深度挖掘成为她编创舞剧的鲜明特色,并且在她的舞剧创作中较少依赖哑剧的表达,更多的依靠舞蹈本体表达其编创思想。
著名舞蹈演员王亚彬创作主演的舞剧《青衣》,改编自根据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同名小说,是十七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扶持青年艺术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