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报告站在时代和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文化和文化建设的地位作用,深刻阐明了在新时代以什么样的立场和态度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和目标推进文化建设等重大问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者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共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我们一直讨论人性的永恒冲突,一方面是利己与有利于后代的行为,另一方面是利他与有利于群体的行为。作为进化动力的这种冲突,似乎从未达到过平衡。人文科学不啻是我们认识与应对这类冲突的门径。正是这一冲突塑造了我们智人这一物种,也成为我们创造力的源头活水。可以说,科学与艺术拥有共同的创意源泉。
本年度文艺理论研究以对中国文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目标,在对基础概念的研究之上探寻文艺理论话语的建构策略,聚焦于开拓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新境界、传统文论的当代化阐释和西方文论的本土化重构的理论转场、新媒介时代的审美范式转换,以及文艺理论的文化阐释策略和政治实践话语的张力研究等,有效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及系列讲话中提出的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主张。
学界常言,理论和创作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相辅相成才能稳健前行。作为引领实践、指导创作的利器,当代书法理论研究目前还很薄弱,未能与当代书法繁荣发展的大趋势同频共振。
近二百年来,“世界文学”这个著名的文化理念始终是文学研究特别是外国文学与比较文学研究常谈常新的重要论题。尽管,前辈先贤对这个文化理念有诸多的著名论断,现当代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有新发现和新成果涌现,但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深奥与博大,在21世纪的今天,围绕世界文学这一理念仍然有较大的学术探索和深化研究的空间。
习近平文艺思想本身所具有的理论品格将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或者说“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话语体系、学科体系最重要的精神底色。
天下观是中国古人的卓越文化创造,是中华文化最有气象、最具格局的文化建构,是不同于西方主流观念的东方思维,在当代进行继承和发扬,为世界未来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新的视野,承扬中华文化天下观,正当其时。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如何探索新形势下文艺发展繁荣的新路径,成为摆在广大文艺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全市文艺界唯有不断增强五种意识,努力在思想引领、精品创作、人才培育、文艺惠民、自身建设等方面开辟新思路、增添新举措、取得新突破,才能全面推动重庆文艺发展事业迈上新台阶。
十九大报告提出了“新时代”的重要概念,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性意义。从文化和学术发展的角度来看,我们也需要具备“新时代”的意识,打造“新时代”的目光,拥有“新时代”的思维,实现“新时代”的目标。 “新时代”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改旗易帜”。
近年来,网络文学及其所带动的文化生产成为大众文艺现象中的一支奇流。他们与既有的主流文艺作品在风格上全然不同,但却逐渐成为大众文艺的主流,改变了原有的文艺创作格局。
网络文艺理论要利用好自身在网络文艺实践领域和学术研究领域的双重优势,充分把握一个时代的思想倾向、一个时代的文化潮流,引领网络文艺的发展方向,从而将高深的学问之思进行有效的转化,为社会文化生产提供发展方向和智力支持,实现与作为网络文艺基础的文化产业的双向互动,转化为真正的文化生产力、文化软实力。
近日,由北京电影学院主办,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研究生院承办的第二届北京电影学院艺术学论坛的主题为“被重塑的边界:数字媒体与艺术” ,把视线投向上述种种变化的发生,通过细致地探索和评估数字媒体在当下艺术场域中的影响力,力图构建数字媒体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新时代的英雄电影应该有电影语言的创新。应该寻求在电影中表达传统与当代、技术与美学、民族与世界、视觉与心灵多方面的融合创造,提高英雄形象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文学消费”是文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意味着文学作品作为一种日常消费品,满足了人们在文学方面的消费需求。然而,对这个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却众说纷纭。“文学消费”与“文学生产”、“文学鉴赏”、“文学接受”等概念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有时可以相互替换,有时又存在前后承续的关系。
为更好地反思过往,展望前路, 11月26日,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了名家圆桌之“思想与学术40年”学术论坛,集结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复旦大学教授谢遐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克剑、姚新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刘笑敢、张曙光,华中科技大学教授邓晓芒,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再林等全国知名学者。他们既是40年中国思想与学术的见证者、参与者,亦是叱咤风云的原创者、引领者,当此际,系统反思中国思想学术的发展,探索未来走向。
人民日报文艺部结合当代文艺建设实际,多角度多侧面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强化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最新成果的指导意义;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及时开展主题性策划,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当下文艺现状,及时解读文化热点,回应社会关切,评介热门文艺作品,引导文艺创作,充分发挥党报文艺评论和副刊的导向作用。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这表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要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此基础上着力建构跨文化的审美共同体,实现世界各民族之间“美美与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