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艺术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载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习俗是戏曲艺术的源泉和宝藏,蕴含着一方水土人们所共有的情怀,其中有着中华文脉的深深烙印和文化基因。
意象美学诞生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哲学背景下,是中国古代尚象重象思维的典型体现,是中国古代诗性文化精神的体现,中国美学也可以说就是充满想象力、充满诗意的意象思索体系。
中国美育话语是中国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核心部分。中国美学重视人格养成和人生境界提升、重视审美和艺术的功能价值,这些其实都集中体现在美育话语之中。环视世界美学,我们可以说,中国的美育话语是最为丰富和深刻的,在中国思想文化中的分量也是相当重的,值得我们持续深入开掘。
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是文学发展的两个轮子,在两轮的配合与互动中推进文学发展。在中国当代文学发展中,我们却常常发现,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呈现出不相协调甚至相互错位的现象。这既与文学“走向市场化”相关,更与文学批评缺乏人文精神相连。
在新的时代,文艺的互动是全世界的,也是全人类的,所有不同文化的人都会参与其中,所有不同形式的文艺也都会参与其中,古今中外的思想会如万花筒般绽放。这就需要参与到融媒体语境下的文艺工作者,严守文艺的文化自律,同时也要在全社会形成文艺的监督批评机制,让新时代的文艺成为“真善美”的舞台。
大数据和云存储技术的应用,使得会员专享曲库、高品质下载、音乐云盘等特权的有偿服务逐渐被市场接受,数字音乐平台推出的音乐流量包服务成为音乐消费的主导形式之一。
在转向购物节的过程中,市场机制、消费主义结构性因素成为形塑“双十一”文化内涵的关键力量。随着国内电子商务业的繁荣,节日营销越来越被资本家视为再生产资本的重要工具。借助完善的营销体系,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淘宝、天猫等电商成功地将光棍节塑造成了购物节。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在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的集中体现,是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展开的,而这个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三方面:物质性、社会性、心理性。认识、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新时代的总目标,必须妥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本文认为,对中国文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文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是我国文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我国文艺实践与理论的现实需要,汲取西方文论的最新成果,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论的有益补充,是我国文论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深度认知和阐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新世纪的重要标志,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构体系及强盛的生命力。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视域中经济范式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功效,一方面表明社会历史批评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某种历史惯性。
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描绘了新时代文艺梦想的蓝图,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未来,成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
本文提出“伦理演化”、“伦理景观”、“伦理泛化”、“伦理偏执”、“伦理冲撞”、“美学伦理”、“伦理文学”与“非伦理文学”等新的术语和概念,也并非反对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而只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与善意的修正。
作为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不容小觑的一极力量,中国电影正借助这场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变革持续发力。然而,IP创作电影也有其自身的文化伦理与创作规律,唯IP论的市场迎合主义代表了当下电影创作急功近利从业心态,在此情形下新华语IP电影必须注重对于本土文化的建设,在突破外围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注重西方原型文化的“在地化”传递,在合理继承其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适应全球电影格局的大环境,于世界电影市场中树立独具一格的中华旗帜。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国影视在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本报在此特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谈一谈有关情况。
制造这一神话的新观念论,则在人文学科面临自然科学挑战之际重新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强调人文科学所建立的新的德意志民族认同,如日尔曼学和民俗社会学等等。依笔者之见,这一点恰恰凸显了洪堡大学理念的本有的民族主义内涵。
审美艺术是建构和探索人类精神体系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审美艺术对世界总体、未来和可能性的感悟力、想象力、塑造力和穿透力,注目人类精神研究最先进的方面,探寻人类精神最深处的秘密,是当代艺术家必须面对和承担的重要课题。
“小说作为西方社会的理想文体,把内在有深度的个人确立为了现代文学的核心精神,而内含着共同体诉求的史诗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超越西方文学,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识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对百年来中国文学之特质及其发展道路的高度提炼与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