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
  • “艺术学中国学派”初论

    “艺术学中国学派”是个带有宏观性、全局性的前沿话题。目前,在一些具体艺术种类如电影和音乐等领域已经开始“中国学派”的理论建构并取得一定成绩。为了将这一探讨引向深入,我们仍要区分几种关系:一是区分“艺术的中国学派”与“艺术学的中国学派”;二是要思考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三是要区分有关艺术的一般原理或理论的“中国学派”与作为一门学科的艺术学的“中国学派”,特别要看到中西方在艺术原理和学理上存在着不同层次的显著差别。此外,今日探讨艺术学的中国学派,应注意当下的历史文化语境,我们是在改革开放40年、中外文化艺术及学术充分交流交融语境下而不是在一个孤立封闭环境下建构艺术学的中国学派。因此,我们不是为了筑墙,而是要以自己的独特面貌为丰富和完善全球的艺术理论作出更大的贡献。

    2019-12-23详情
  • 中国美学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研究中国美学思想史要还原其历史语境,以还原为主,建构为辅。研究中国美学理论则是重视其当代价值,以建构为主,还原为辅。

    2019-12-20详情
  • 艺术社会学研究概观

    艺术社会学研究对于中国艺术学界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它的“自反性”,即它不是一种简单的理论套用,也不是僵化的理论模型,而是依赖于对本土艺术案例的社会学调研,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艺术学进行多角度的研究。

    2019-12-13详情
  • 当代中国学科制度下艺理学的三大认识问题

    回顾艺术学理论(即艺理学)成为一级学科以来的建构历史之路,厘定学科在当下的问题而寻求更可为的事,是艺理学的现实命题。本文以反思和建构之法,从“难与行”“视角与解读”“共同与价值”三大认识维度,系统论析了艺理学认识论。研究认为,学科的困难始终有解决之道,艺理学是探究获知艺术的理性实学,成理达用是其任务目标和统一价值观。总之,作为一门穷究艺术之道理学问的艺理学,需要持续不断地研究和揭示出自身之统一恒定性学说,这是艺理学专深建构性发展的必须。

    2019-12-10详情
  • 新时期艺术学理论迎来春天(夏燕靖)

    伴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热潮,新时期艺术理论和艺术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思想观念上,对文艺的认识从“文艺从属于政治”转移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呼唤艺术学理论研究能够回归本位,以艺术的“主体性”“本体性”和“自主性”等作为研究的着眼点。

    2019-12-09详情
  • 中国美学的“中外古今”(李健)

    当前,中国美学研究必须处理好中外古今问题。我们要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话语体系,必须从中国古代美学中汲取营养,借鉴外国美学尤其是西方美学的精华,吸取中国近代以来的美学经验,自觉创新,向世界发出中国美学自己的声音。

    2019-12-06详情
  • 文艺价值:文艺理论研究的核心

    在中国社会走向民族与文化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把人民的需要作为文艺存在的根本价值所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引领,以真善美为文艺的永恒价值追求,开展文艺价值论的研究,构建具有当代意识和中国特色的文艺价值观,是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文艺理论研究的学术创新与话语体系建设走向深化的时代诉求。

    2019-11-28详情
  • 本土化文论体系何以可能(朱国华)

    中国的文化正在进行一个缓慢的转型过程之中,它不同于西方,缺乏强烈的求真意志,但是,它也不同于它自己的过去,这样的一个转型并未达到一个稳定的成熟的状态,因此,对中国人文学科的未来,我们可以有一个美好的期待。

    2019-11-28详情
  • “生生美学”:对黑格尔“美学之问”的回应

    在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美学体系与生态美学体系过程中,我们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黑格尔的“美学之问”,即“中国到底有没有自己的美学”与“有没有自己的艺术”,当然也包括有没有自己的生态美学。而“生生美学”就是对于黑格尔“美学之问”的一种有力回应。

    2019-11-26详情
  • 推动“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批评实践

    与会者认为,此次研讨会既是对40年来我国文艺理论研究经验的全面总结,也是对未来学术发展的期待和展望,对我国文艺理论发展和期刊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019-11-23详情
  • 始终确保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在场”

    在中国当代文学理论话语的“重建”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必须始终“在场”,必须始终处于主导性、引领性的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文艺性质的必然要求。

    2019-11-23详情
  • 艺术史研究的“中国方式”

    李倍雷先生、赫云女士合著的《中国艺术史学理论与研究方法》,乃首部关于如何以“中国方式”来研究中国艺术史的具有重要探索意义的方法论书籍。作者不拘泥于某个或某些具体的方式方法的探究,而是着眼于中国文化史中的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即从“大艺术史”的角度来考量中国艺术史的研究和写作,体现了作者中国史学观的民族视野与时代内涵。在著作中,作者从树立中国艺术史观、建构中国艺术史的理论体系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系统地讨论了以何种途径达到“中国方式”的艺术史研究目的。

    2019-11-19详情
  • 以文化善治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大厦(范玉刚)

    新中国成立70年的辉煌成就和中华民族在全球高位态的提升,显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及其在新中国大地的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其中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成功探索发挥了格外重要的作用。

    2019-11-16详情
  • 70年来三次“美学热”回顾:美学是艺术学的动力源

    本文依据过去70年美学发展的历史事实,说明美学与艺术学之间的密切关系。在从1949到2019这70年中,美学经历了三次热潮。第一次是“美学大讨论”,从1956年到1964年。这时,美学上的论争成为施行“百家争鸣”方针的试验田,与“百花齐放”的方针互为表里。第二次是“美学热”,从1978年到1985年。这一时期,美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有力地促进了文艺的繁荣。第三次是“美学的复兴”,从世纪之交开始,直到当下。面对市场经济大潮和科技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提出艺术如何出精品,以适应时代需要的问题。美学的国际学术对话,也对当下美学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2019-11-13详情
  • 大变革 大叙事 大手笔(陆贵山)

    时代需要大变革、大叙事、大手笔的文艺创作。

    2019-11-11详情
  • 张炯:高度重视文艺的思想性

    文艺到底有无思想性,人们应不应该重视文艺的思想性呢?

    2019-11-04详情
  • 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新境界(陆贵山)

    从毛泽东文艺思想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当代中国化的历史性新发展,是新时代的中国文艺经验和文艺规律的科学总结,指明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对当代中国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和文艺理论研究,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

    2019-10-29详情
  • 中国艺术学理论学科建设的问题与出路(彭锋)

    艺术学理论学科从成立以来就面临着身份认同的危机。经过近十年的建设,艺术学理论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都逐渐暴露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艺术学理论学科更加开放和包容。而且,从追求学科自身的纯粹性转向开放和包容,也是国际艺术学科发展的趋势。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区分、重返艺术学、海外艺术学科的发展趋势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2019-10-29详情
  • 推进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

    提出并切实开展中国新媒介文艺研究,是对新媒介文艺“中国现象”的理论回应,是构建中国特色文艺研究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内在要求。

    2019-10-28详情
  • 中国文学理论70年的资源层次

    中国文论在新时代的创新,要更好地服务于中国文艺,推动文艺的繁荣,也要面向世界,使中国文论的话语走出去,进入到国际的对话之中。

    2019-10-12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