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再盲目崇拜数字技术带来的虚拟世界,反而更冷静地把技术变革与网络治理结合起来,才能避免数字平台的过度垄断和过度商业化,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带来的共享性和自由度。
好的作品让人动心,除了要有思想的穿透力,也一定要有审美的洞察力,《朗读者》第三季节目不仅给人们提供了精神的力量和道德的教化,更带来了一种审美的启迪,这在今天这个时代尤为重要。
中国评协将进一步总结美育工作成效与规律,寓美育于文艺评论之中,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彰显中华文化之大美,提升人民群众整体审美水平和综合素养,更好地发挥文艺评论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作用。
评剧电影《安娥》以甜美、柔美、凄美和壮美织就了安娥的生命景深,一个满怀激情、出走于封建大家庭的小姐在抒情的意境中完成了向一个怀有崇高理想的文艺家、一个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紧连结的爱国者的转变,影与戏也实现了高度的和谐和交融。
重庆文艺评论家们纷纷表示,净“饭”破“圈”,势在必行。未来,他们将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创作出更多优质的文艺作品和文艺评论。
面对如今的诸种文化偏向,我们呼吁以中国化的“生活美学”作为根基:一方面植根本土,复兴“尽善尽美”的范导性,另一方面则直面当下,重建“美学经济”的批判力,从而引导文化在正轨“中道”之中得以前行。
在持守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中国文化价值观、中国审美传统、中国话语体系这些“恒量”的基础上,中国文艺评论正在经历“新时代”“新媒介”两个前所未有的“变量”的革新。
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文艺评论人才的发现、培养,文艺评论阵地的建设,文艺评论活动的开展,文艺理论评论项目的组织策划等,积极搭建平台、锻炼队伍、推出成果,有序推进内蒙古自治区的文艺评论工作。
“网红打卡地”何时延伸到了“家”和“人”?“打卡”何时演变为“饭圈”流行的围堵和道德绑架?“网红打卡地”这一美称怎么越来越变味儿了?我们有必要予以重视。
作为研究中国美学的学者,如何以系统、深入的研究,介入到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之中,也是笔者思考的路向与践行的轨迹。
继承创新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理论优秀遗产,其实就是一个追求文化自觉的过程。这个过程艰巨复杂、充满挑战,只有在充分认识自己的文化和所接触到的多种文化的基础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中的多元文化的世界中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相互贯通,最终实现和平共处、各取所长、携手发展。
新时代影视艺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大放异彩,激发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年一代的使命担当,豪情满怀意气风发地走向光辉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