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美学不只是提升自我修养、培育美好人格的为己之学,更是应人民之所需,按美的规律来创造美好生活的为人之学
古典园林的形式要素、特有的空间叙事性,以及综合艺术性,为今人提供了创新思路
报告文学要更多描绘人在脱贫攻坚中的决定性作用,写出脱贫攻坚对人的影响,以鲜活丰满的人物群像表现历史与现实的风云激荡
文学的创新是要在已有的现实中敞开新的写作可能性,而这种可能性就蕴藏在我们伟大的时代和悠久的传统里。讲好中国故事,归根到底是要讲好中国人的故事,让世界听得到时代的脚步声
“新奇美”是手段,不是目的。被赋予精神内涵,“新奇美”才可能跨越浅尝辄止的技艺展示,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迸发新的活力
人们把古老的经典诗词和鲜活的当下生活创造性地结合起来,让古典诗词在当代充满活力
喜剧创作者一定谨记:作为一种大众文艺形式,喜剧是为观众服务的;真正好的演技需要通过一场场现场表演,与观众频繁互动才能磨炼出来
无论是中国文学还是中国儿童文学,在书写中国故事、彰显中国风格、实现转化创新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有赖更多路径、更多方法的探索与开拓。
民间故事与个人创作最大的不同,在于它们口口相传的特质。众多无名故事家不断讲述它们,使每一个流传的故事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体现着各个时代的审美观,映照出人们的生活和习俗,饱含真善美的寓意。
和古典诗词、传统书画相似,古琴作为传统文化中雅文化代表,始终是“活”的艺术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尝试陶艺创作,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观念表达、跨界融合和艺术创新,为陶艺的表现手法、风格样式,以及与之相关的烧制规则、艺术评价带来一系列新变化。
文学翻译应尽可能地呼应读者接受的精神诉求与审美期待,既融入易于沟通中西文化、拉近审美距离的时代元素,也不能忽视文化底蕴和美学精神的转化表达
从传统文化到当代时尚,中华美学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石,发挥着沟通世界、传递价值的作用。
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深入人心,既有深厚的历史土壤培植,也有强烈的社会需求拉动,二者为文化创造创新打开一片广阔天地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经得起重读和重述。老版四大名著电视剧保证原著基本面貌不走样,为广大观众所认同;电视艺术家基于时代和个性的重述,则使作品具有了独立于小说之外的艺术价值
配音最重要的是理解和表达,理解是输入,表达是输出。每拿到一个角色,都要仔细琢磨、不断练习,直到把角色“配”出光彩
历史人物画不仅生动表现历史,更凝聚文化精神,在时代变迁中不断创新样式、丰富内涵。
传统文化“跨界”参与当代艺术设计、融入现代文化潮流的优秀实践大量涌现,一股新的“中国风”已成设计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