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中国成长动力的全球化之路

发布时间:2015-06-01 内容来源于: 浏览量:

        梁信军副董事长兼CEO在“上海论坛2015”发表主题演讲

        5月23日,由复旦大学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主办,复旦发展研究院承办的“上海论坛2015”学术论坛,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开幕。本次论坛聚焦“亚洲的责任:创新合作模式”。复星集团副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梁信军在开幕式主旨演讲上表示,“企业家精神”在“一带一路”战略以及亚洲和全球的关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需要考虑如何在聚焦中国成长动力的同时,较好、较快地实现全球化。以下是讲话内容:

 

  我是复旦大学的遗传工程系毕业的,所以在这里,我想首先预祝我们母校 110 周年的生日,我衷心期待复旦能永葆青春,持续为中国,为亚洲,为全球注入活力。今天论坛的主题是亚洲的责任和创新。我们看到,亚洲在过去的十年来,实际上已经成为全球经济非常重要的增长动力,我觉得亚洲不仅仅是增长动力,还是全球经济的基础动力;过去我们看到亚洲在制造方面带动了全球很大的经济发展;在未来的十年,我们将看到亚洲将在整个消费领域拉动全球的产业,同时我们会看到在资本这个领域,亚洲会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资本的供应方。

 

  刚才前一位嘉宾提到了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在融合亚洲以及融合亚洲跟全球之间的重要的作用。我是非常认同的。但是我要特别强调的是,我觉得其实企业家精神,在一带一路这个战略当中,在亚洲和全球的关系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企业家精神,才能够快速的实现这些战略,所以我想谈一谈,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如何能够在聚焦中国成长动力的同时,较好较快的实现全球化。过去中国企业到海外去投资,许多是基于制造业大国的投资。我们去海外投资就是买资源,买销售网络,甚至转移销售生产线,对所在国压力非常大,第一是资源的分享问题,第二是就业的缺失问题,待会儿我会提到,中国现在出海已经不仅是局限于制造中国的角度,但是从制造中国的角度出发的话我觉得也有创新的模式,升级换代的模式。当前大家看到,全球的大宗商品,几乎是所有的大宗商品都处于过去15年来的最低潮,所以实际上就给中国这样的制造大国,当然亚洲还有其他国家也是制造大国,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们可以在大宗商品低潮的时候实现全球的并购。如果我们现在注资,不会让所在国产生烦恼,相反是你送来的福利。所以我觉得应该抓住这个机会,抓紧在大宗商品并购上面,有所作为。今后我觉得在一带一路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可以进行更多的产能输出。对中国而言是产能输出,对全球的很多国家和地区,特别是亚洲,中国要输出的那些产能,比如说汽车、造船、钢铁基础设施,恰恰是所在的那些国家急迫需要的。我去过很多亚洲的国家,他们的状态跟中国2000年,2001年是非常像的。他们非常需要中国这样的制造业产能,我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当然从制造业发展,中国在美国、欧洲制造业的投资,也有很多机会。

 

  下面我想讲一下,中国出海的第二个逻辑,就是基于消费大国。刚才我提到,亚洲的消费在未来会成为全球经济非常重要的驱动力。实际上在2007年开始,中国的经济的成长动力,就更多地被消费所驱动。从2012年开始,非常清晰地展现在我们全球前面,就是中产阶级消费。中国现在已经是2012年开始,到2022年十年,中产阶级的消费,中国整个的市场规模,将占到全球第二,我觉得第一的概率是非常高的。跟中产阶级关联非常多的行业比如说健康这个行业,他们在小的分支上,已经占到了全球20%—40%的规模,因此基于中国的消费大国,中国企业出海就有好的方式,我们称之为叫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去投资那些消费行业内全球的龙头企业,然后帮助他快速地回到中国市场,受益于中国地爆发性的市场增长。有一个好例子就是我们最近投的英国的老牌的旅游公司叫Thomas Cook,Thomas Cook是全英国最大旅游公司。但是作为最大的旅游公司,他只有1%不到的销售额来自中国的客户;而现在中国的出境游,占到了全球18%,出境消费占了全球的22%;这是很不匹配的,所以反过来投资了这样一个龙头企业之后,我们的目标就是让他在短期之内,第一步要实现全球销售额的18%要来自于中国,第二要达到未来全球销售22%—44%来自于中国,如果有这样的成长,成绩是很惊人的。

 

  第三个角度,我想谈一谈中国是资本大国的出海,中国过去几年的ODI成长非常迅猛的,去年直接对海外的投资ODI加上中资企业在海外的投资,中国从去年开始,已经是一个净资本的出口国,今年我大胆的预测,还会创新高,绝对不只是20%的成长。因此中国这样一种出海的投资,对全球特别是对亚洲各国,我觉得是一个非常利好的消息。而且有意思的是中国的ODI的一半以上,是非国有企业投资,而且他们的决策非常灵活迅速。撇开企业的投资,我们还看到中国的个人在海外,光投资房地产就超过200亿美元,买奢侈品超过800亿美元,现在还有很多个人在海外投资股票,没有确切的数字,我相信不会少于100亿美元,因此中国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对海外的投资,特别是基于资本大国的投资,都会迎来高速增长。当然对于中国而言,我觉得我们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怎么打通海内外,海外的便宜资金怎么回到的国内。中国一方面是资本的出口国,另一方面中国很多实体经济,例如中国很多民生事业,项目的融资成本是高的,跟欧洲比较几乎高两到三个百分点,所以我觉得关键点在于怎样把海外的经济引回到国内帮助中国的复兴。

 

  下面我给大家看一下,我非常乐意加强对俄罗斯的投资,我相信现在是中国的企业投资俄罗斯的非常好的机会。实际上我也买了一些Fabrizio Saccomanni先生公司发的债券。我们觉得这个公司非常安全。在当地投资于当地的平台,通过平台公司,加大我们在当地的投资能力。我也想积极地促成我自己拥有的制造业产能的出口。实际上我们已经出口了一百万吨的钢铁产能到印度尼西亚,在今年年底会建成。下面我想稍微展开一下中国动力嫁接全球资源这个模式。这个模式,我们其实最有兴趣的是在健康跟快乐这个领域。因为我相信,健康和快乐,是人的天性,所以如果聚焦快乐跟健康这两个人性上面,从事商业运营的话,这样的商业模式,实际上是可以持续非常长的时间。当然我们聚焦健康跟快乐的话,主要考虑生态圈的布局。比如说像健康方面的话,我觉得除了像医药、医疗,养老,医药的销售以及医疗设备之外,还有什么能让人们保持健康呢?有健康的环境,健康的饮食,以及健康的生活方式。当然健康的生活方式其实就是快乐,就是娱乐,就是旅游,就是时尚,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投资相当多海外的龙头企业,协助他回中国成长,这个模式非常好的诠释了中国的增长,怎么让中国、亚洲、欧洲,日本的企业受益,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诠释。

 

  下面我想谈一谈股票的问题。其实最近中国的许多投资者都非常兴奋,为什么?因为我们处在牛市,我觉得中国的企业家要学会同时学会受益于牛市或者熊市。其实这是做得到的。在这一张表格里面,我展现了几个柱状图,通过柱状图你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七八年以来,中国处于熊市的时候,复星果断地在价值的地板上调整了资产,把我们的资产更多的侧重在健康和快乐这个领域,实际上健康、快乐加上金融,已经占了复星77%的利润,总资产占到了44%。我之所以想讲这个话的原因是如果站在时间的纬度上,我觉得企业家的正确作为,应该在熊市去投资,牛市应该卖股票去融资。所以牛市的话,就应该致力于融资,降低自己的负债率,做实自己的净资产;熊市的时候应该买资产,调整自己的资产结构。如果站在全球的角度来看,我们现在讨论的是亚洲和全球的关系,你会看到中国当前的资本市场处于牛市,但是欧洲美国的资产市场不如我们,所以比较好的模式,就是应该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上融资,在欧美日,尤其是欧洲,去买资产。那么这样的话你就可以非常好的同时受益于熊市和牛市。

 

  接下来我想讲一下我们关于产能出口的问题。去年复星出口了一百万吨钢到印尼,很受地方欢迎。我也看到在印尼不单单缺钢铁,他们的高速公路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码头也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电力也非常稀缺。我的很多企业家朋友,都在印尼和马来西亚投了很多电力公司,我相信这样一些对于中国而言是过剩的产能,在东南亚一带是非常受欢迎的。实际上中国企业建设的能力、速度也是非常惊人的,我觉得在两三年内就可以帮助当地改变面貌。所以我觉得最后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刚才我也提到了低成本的资金,我们注意到欧洲的保险公司的保单的平均成本,比中国的平均成本低两个百分点;欧洲的信贷比中国大概低3—4个百分点,因此我觉得中国的企业,不仅在国内融资也要在香港融资,更重要要学会在OECD国家融资,OECD国家的融资成本是非常低廉的,这样可以提高我们实体经济的竞争力。我刚才也提到,在海外的投资要注重安全性。复星我们从2008年开始在海外投资,前三年我们只投了一个项目,第二个三年只投了6个项目,去年投资了15个项目,今年上半年我们投了15个项目,今年投资的项目跟前几年投资的总额就差不多,因为我们在海外有几个MD的合伙人,这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想谈两点,对中国政府的建议,因为今天是上海论坛,我们不但是自娱自乐,而且很希望对上海,对中国有所促进。我觉得第一个就是要在中国政府层面考虑提供便利,支持中国企业控股的海外低成本资金的金融机构,让这些金融机构低成本的资金,能够回到国内来,参与国内的民生、基础设施,包括实体经济的投资和融资。那么这里面,有几个具体的措施,第一个觉得应该要改善和便利中国企业到海外发低成本的美元债、欧元债、日元债的审批流程,现在的审批流程太复杂了,短期之内根本就走不完,那么我觉得束缚了中国企业从海外得到便宜的资金;第二要便利中资控股的海外机构,便宜的海外资金,怎么回流到国内,支持国内需要支持的战略的合作,比如说像医疗、养老、环保、物流、民生产业,这一部分要允许他们这样做;第三个要鼓励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产业能力,很好地参与地方的PPP的建设。

 

  还有一个建议就是想希望中国政府能够认真地对待考虑提供注册、认证、进口的便利,支持中国企业控股的海外消费服务,以及制造升级的项目,他们的产品和服务,回到中国来,服务于中国的民生。

 

  最后一点建议,我觉得应该鼓励国有企业,与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联合出海,以混合所有制方式出海投资,要鼓励国有金融机构的债权随同有海外投资经验的民营企业共同出海,即股权混合债权的混合制出海,这样可以降低出海投资的风险,使我们一带一路的战略,从历史上回过头去看,都是会有更大的成功的安全性的保障。谢谢大家!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