瞒着家人奔武汉 这群司机保住900公里生命线
86万件防护服,110万只口罩,6万副护目镜, 自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复星在全球调配的物资源源不断地空运回国,再转运送往疫情防控第一线。
截至2月16日零点,复星已在全球调配总计202万件医疗防护物资。其中相当大一部分物资通过复星旗下的集采供应链平台——信泰云链,被送往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武汉。
受疫情影响,上海至湖北的航班取消,而铁路和水路运输也均不能保障运抵时间。于是,“上海-武汉”这900多公里的公路货运线路无疑成为了向一线运送医疗物资的“生命线”。
自1月28日凌晨开始,复星派出了一批又一批司机,他们驾驶着满载着医疗物资的大型货运车,紧急穿梭于900公里“生命线”上,成为了“生命线”上飞驰的“守护者”。
他们中,有首批前往武汉运输物资的杨寅璋、顾云龙,有喝了8包速溶咖啡连夜运货的50岁司机大姐谢琳,也有瞒着父母妻儿前往武汉雷神山的李加权。
900公里星夜驰援,每一个运输医疗物资的“守护者”们都知道:早一些到武汉,就能多救一些人!
招募信息挂出2天后,李加权瞒着家人去了武汉
招募司机送一批医疗物资去武汉雷神山医院的信息在车队里挂了2天了,然而,开大货车的司机们有的还没复工、有的往疫情严重地区送过物资后便被隔离了、也有的则是心怀忐忑不敢接下前往疫情严重地区的重任。
“没有人去,那就我去吧。”2月10日,李加权接下了最新公布的疫情严重地区运输任务。他老觉得,这么多医疗人员和记者都去武汉支援了,武汉没有那么可怕。
得知李加权要去疫情严重地区送货后,有同行半开玩笑半认真地问道:给了你多少钱?这么拼命!
“这不是钱的问题。”不善言辞的李加权当时并没有多解释。直到事后,他才说了自己的想法:“武汉的医疗物资这么缺,总要有人送。”
2月10日傍晚17:30,李加权从上海浦东复星的仓库开车出发。车上载着疫情严重地区紧缺的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医疗设备。饿了,李加权啃几口饼干;乏了,吃几颗话梅蜜饯提提神;半夜里,实在累了,他便趴在方向盘上小睡一会儿。问他睡得好吗?老实的李师傅呵呵憨笑:“那肯定是睡不好啊。”可他随即又补了一句,“睡不好才能早点醒,早点醒才能早点把东西送到嘛。”
2月11日清晨,李加权到达了离武汉最近的服务站。火速换上了防护服后,李师傅本打算一鼓作气开到目的地,却没想到中途竟出了一点儿小意外。由于防护服格外闷热,体型微胖的李加权很快便满头大汗。在进入武汉市区前测量体温时,李加权的体温居然略微超过了37度。李加权急坏了,他害怕自己的任务有所耽搁,赶紧下车站到路边,一边吹风、一边呼着气,希望赶紧让自己“冷却”下来。吹了会儿风后,李师傅的体温总算恢复了正常。他也终于赶在2月11日将物资送达了雷神山。
帮着工人们卸完货后,已经是晚上9点多了。回到驾驶座上,奔波了整整一天一夜的李加权很快睡着了。也不知是太累了,还是终于完成任务没了心事,总之,李师傅说,那一夜他睡得特别香。
回到上海后,令李加权没有想到的是,他上电视了。作为一颗为抗疫出力的“螺丝钉”,李加权被央视新闻报道了。“我可是瞒着家里人的呀,要是被家里人知道,肯定会唠叨的!”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李加权怕家人为自己担心,对于去武汉送医疗物资的事他只字未提。父母妻儿都在江苏泗阳老家,全家人都以为李加权没离开过上海。
“最好家里人别看到新闻,这样他们就不会为我担心了。”李加权的想法很简单,却又很不简单。他说,自己没有做什么了不起的事儿,他只是希望自己能做点儿力所能及的事,希望疫情能早些好起来,希望所有人都不必再为自己的家人担心了。
连夜赶路去武汉,谢琳一路上喝了8包速溶咖啡
50出头的谢琳是一位女司机。运输行业中的女性本来就少,而能开大货车的女司机更是百里挑一。
尽管有30多年开大货车的经验,接下前往武汉济和医院运送医疗物资的任务前,谢琳也有过犹豫:900多公里路程、星夜兼程赶往疫情严重地区,连二三十岁的大小伙子都难免会感到疲惫。况且,她并不是没有其它选择——春节假期加之疫情影响,全国物流运输行业全都人手紧张,跑别的线路不仅工资高,还没有风险。“要感谢我妈妈。”谢琳说,是78岁的老母亲鼓励自己,“我妈妈对我说:那么多人都在跟病魔作战,你要去的。”
在家人的支持下,谢琳踏上了征途。这一路,除了带上疫情严重地区运输司机必备的泡面之外,谢琳还有一样“秘密武器”——速溶咖啡。2月4日晚9时许从上海发车,2月5日中午前抵达武汉济和医院。夜间赶路必须精神高度集中,加上这次运输的是疫情严重地区急需的医疗物资,容不得半点差池,发车前,谢琳直接往保温杯里冲了4包速溶咖啡。“一壶咖啡喝完了,我又一口气冲了4包。一路喝了8包咖啡,结果第二天运完了货,身体累得很,两个眼睛倒是瞪得大大的,晚上怎么都睡不着了。”谢琳当成个笑话在回忆。朴实的女司机浑然不觉,这背后藏着的那份沉甸甸的责任感。
900多公里的紧急运输之路,谢琳感触最深的不是一路的奔波与疲惫,而是抵达武汉济和医院后发生的事情。“到了医院,有个医生就来帮我卸货。我想,当地的医生和护士已经这么辛苦了,这事儿怎么能再让他们干呢。”谁知道,这位医生就是不让“大姐”下车。谢琳记得医生这样对她说:大姐,您一路连夜给我们送口罩、送防护服,我们都很感激。医院里感染的病人多,您不要下车了,卸货、搬货的事就都让我们来做吧。等到医生们卸完货,唤她“大姐”的那位医生敲了敲车窗,给谢琳递来一盒盒饭。七、八、九、十!打开盒饭,谢琳看到里面竟塞了足足10颗牛肉丸子。医生说,自己猜到谢琳一路上必定没吃上一口热菜,“没什么可以谢您的,我把我午饭里的牛肉都给您了。”根本来不及推辞,说完,他便转身离开了。谢琳知道,把牛肉丸子全给了自己,这位医生当天的午餐除了白饭就只剩下花菜了。那一刻,司机大姐鼻子有一点儿酸。“那时,我觉得自己做什么都值了。别说开货车,就是让我拉板车去送医疗物资,我也愿意!”捧着饭盒,谢琳把饭菜都吃了,一粒都不舍得浪费。谢琳不知道这位医生叫什么名字,在口罩的遮挡下,她甚至不知道医生长什么样子。然而,与医生的短暂交流,却让她对于武汉整座城市有了新的认识。
“现在,武汉虽然经历着灾难,但我觉得这场灾难也让人心更齐,让整座城市更加温暖。”谢琳相信,在无数人的齐心协力之下,疫情很快能迎来拐点,而灾难过去后,武汉会更加坚强。
只想着救命的物资能快点送到,两司机全程都吃泡面饼干。
杨寅璋和是复星最早向武汉运输医疗物资的两名司机,2月13日,结束了长达14天隔离观察期的杨寅璋终于回到了家中,吃上了老母亲煮的菜汤面。为了将8000套医用防护服及时送往武汉,杨寅璋已经半个多月没有见到自己的家人了。
1月24日大年夜,复星启动了全球调配医疗物资计划,发动了全球合伙人、各区域业务团队和全球首代体系,筹集防护服、医用口罩、护目镜等物资。1月28日凌晨1点45分,首批5万套防护服抵达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也就是在这一天,杨寅璋收到了信泰云链招募司机运输防护服前往武汉的通知,他第一时间就报了名。“看到网上说武汉急缺医疗物资,觉得自己应该去送。”杨寅璋说,1月28日正值大年初四,许多司机都回老家过年了,但他是上海人,可以马上开工运货,“当时没有多想,就决定去了。”
1月28日9点30分,杨寅璋和顾云龙二人搭档,一同从复星位于上海张江的仓库出发。车上装载着8000套防护服和其他医疗物资。二人都是第一次开车前往武汉,只能全程跟着导航走。杨寅璋坦言,一路上自己压力都很大。他所担心的,既不是夜路难行,也不是雪天路滑。“担心自己路不熟,不能快速送到。车上装的都是救人命的东西,早一刻到或许就能多救一些人!”按照过去的开车习惯,杨寅璋总是喜欢去服务区买些吃的,他觉得哪怕只是吃个鸡蛋,也是现煮的好。但前往武汉的这一路,他和顾云龙二人全程的伙食都是泡面加饼干,为的就是能简则简、争分夺秒,早一点把防护服送到。
1月29日凌晨1点,这批医疗物资运抵武汉,随即被捐赠给武汉市蔡甸区及十多家当地医院和医疗队,并连夜分发。出于对运输司机的保护,受赠医院的医生们同样不让杨寅璋下车卸货。“为了不跟我直接接触,医生就站在车外面给我打电话说话。”电话里是连声的感谢,杨寅璋赶紧用手擦拭着驾驶室玻璃窗中间微微泛起的雾气。隔着车窗玻璃,武汉寒冷的冬夜有些朦胧混沌,用手指擦试过的地方一点点明朗了起来:医生正在窗外朝杨寅璋挥手,身影清晰又明亮。
回到上海后,杨寅璋直接被送到指定地点隔离。他天天刷着手机,14天的隔离期,杨寅璋看着每天新增确诊人数一天天增加,又一天天减少,他感觉自己的情绪也好像被数字牵动着。“后来,新增确诊人数慢慢变少了,挺欣慰的。虽然自己没做什么了不起的事,但总也尽了点力吧。”隔离期间,许多杨寅璋的朋友发微信给他,半开玩笑地称他为“英雄”,他所在的街道也送来一束鲜花,附上一张粉红色纸条,写着:感谢“逆行者”杨寅璋。“嗨,我算什么呀。那些医生护士才是英雄!”杨寅璋忘不了冬夜里那个站在车窗外朝他挥手致谢的白色身影。“希望他们都能平平安安!”
截至2月15日晚,复星旗下的信泰云链总共向上海至武汉的医疗货运“生命线”派出了26名司机。
许多司机如同杨寅璋那样,在往疫情严重地区运完医疗物资后,还未来得及给家人报平安,便直接前往指定地点隔离两周。然而,他们也都与杨寅璋一样,没有人觉得自己称得上“英雄”。
在这些司机们看来,自己只是为抗疫工作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而已。
的确,他们是再平凡不过的普通人,但这些普通人却也是抗疫战场上一颗颗“螺丝钉”。
就是这些“螺丝钉”,正在铸起疫情防控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