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还有一个,就一个也不能少!
全民健康,全面小康
9月19日,复星全球合伙人、南钢董事长黄一新前往全国“健康暖心——乡村医生健康扶贫公益项目”对口示范县——安徽金寨调研,走访当地乡镇医院、村卫生所等,开展乡村医生健康扶贫问需问计交流,并实地推进乡村医生健康扶贫“五个一”项目,同时实施对口扶贫物资捐赠、研讨推进产业扶贫等。黄一新提出,在“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看到金寨精准脱贫的种种举措十分欣慰,我们将动员多方力量,深入实施东部与中西部间的扶贫协作,突出精准、实效,突出“造血功能”,助推金寨尽快脱真贫、真脱贫。
金寨:3个“10万”铸就坚贞忠诚
金寨是国家级首批重点贫困县,2011年被确定为大别山老区脱贫攻坚重点县。
战争年代,金寨10万儿女为国捐躯;建国初期,为响应毛主席“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金寨境内修建了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淹没10万亩良田、10万老区人民告别世代生存的家园。这三个“10万”,不仅谱写了金寨人民牺牲与奉献的壮丽凯歌,而且铸就了以“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金寨是红色奉献的土地,发展滞后的土地,充满希望的土地。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
镇卫生院:公共卫生条件有待提升
麻埠镇位于金寨县东北部,地处金寨、霍山、裕安三县交界处,响洪甸水库中下游,是典型的山库区。金寨县麻埠镇卫生院成立于1957年,位于麻埠镇鲜花岭街道,为普通乡镇卫生院,服务人口约2万余人。卫生院现有办公用房1000平方米,分为医疗综合楼(700平方米)、公共卫生服务区(140平方米)、妇幼保健服务区(160平方米)。其中医疗综合楼系1991年特大洪水后兴建,为二层砖混、预制板结构。该楼已使用近30年,当时建筑设置标准低,主体结构沉降,墙体多处开裂,楼顶多处开裂渗水,经多次维修后,渗漏仍无法解决;第一层低于路面3米多,室内阴暗潮湿、贵重医疗设备经常受潮损坏;公共卫生服务区、妇幼保健服务区为上世纪90年代后期添建,诸多科室流程布局不合理。
在麻埠镇召开的乡村医护人员座谈会上,同时还举办对口捐赠仪式,黄一新代表复星向金寨县乡村医生捐赠了11.5万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并为村级卫生站所捐赠价值15万元的办公物资。黄一新表示,乡村医生责任重大,南钢会为他们开展业务素质培训,并评选优秀人才进行奖励,以提高他们的待遇;基层卫生院所条件艰苦,复星南钢将会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包括药品、器械等,做到精准发力、实在帮扶。
复星和南钢希望通过借助乡村医生健康扶贫这一切入点、突破口,实现“村医守护百姓、我们守护村医”的目标,逐步帮助建立乡村健康体系,尽好大企业“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
复星南钢将对照党和国家“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的要求,协同加强对金寨环境生态、农副产品、旅游养生等方面资源的开发运用,带动产业发展、电商扶贫、实业扶贫等。在开展产业扶贫上,南钢依托微信电商平台,开设“乡村医生”爱心公益微店,一方面聚焦产业扶贫,目前已将金寨县近20项农产品纳入其中,依托南钢乃至复星系平台推广、代销贫困地区特色产品,提供精准扶贫;另一方面聚焦旅游资源推介,通过微店宣传、组织天堂寨景区等相关旅游,带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
村医余家军:带着新婚妻子驻岛19载
上世纪50年代,大别山最大的水库开始蓄水,偏僻的齐山村从此被分割成互不相连的几个岛屿,60多户200多位居民不得不坐上几个小时的船才能赶到镇上的卫生院。余家军的老父亲深切体会到看病难的苦衷,在余家军16岁时就安排他跟随老中医学习中医,随后又支持余家军到六安卫校学习西医,父亲最大的希望就是余家军能够回家为乡亲们看病。
“只要岛上有一位村民,我都要坚守。”余家军是村医中比较年轻的。1999年,卫校毕业不久的余家军,带着新婚妻子吴起娇回到村里,在水库深处搭建起了自己的船屋建成“海岛卫生所”,只要乡亲们有需要,他24小时随叫随到。库区群众都不富裕,余家军从不收出诊费,药费按最低价,还经常给困难乡亲免费医治。在岛上处理不了的病,余家军自己开船免费把病人送到镇上的医院。
为了帮助乡亲们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余家军自己购买新农合定点必需的设备,申报了新农合定点门诊,让乡亲们在“海岛卫生站”就能办理新农合报销。2010年前后,余家军前后花了一年多时间,上门为岛上村民建立了详细的病例档案。目前岛上常见的脑溢血和肿瘤的发病率大幅度降低,再没有出现一例急病大病死在急诊途中的病人。
有一次凌晨三四点接到村民急救电话,反应有人可能农药中毒。余家军立即指导村民先行土法洗胃,自己立即驾船赶去现场将病人送到县里医院抢救,最终病人获救。在抢救过程中,病人基本上是清醒的,心里十分感激余医生的及时施救。病人康复后成了余医生“生死之交”的好朋友,有时还开玩笑说“当初为何要救我”。
黄一新乘船前往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看望坚守响洪甸水库库区孤岛19年的村医余家军吴起娇夫妇。余家军,卫校毕业即放弃城里工作,以船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