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尚芭莎专访: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带你走入日常之外的世界
内容转载自:时尚芭莎艺术
2019年6月21日,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在复星艺术中心开幕,两位艺术家分别以“我若解释,你不会懂”和“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两个兼具神秘与思辨的主题,为观众带来一场极具解读空间的展览。
「 艺术家说,不必要有光 」
在《圣经·旧约》中,上帝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上帝看光是好的,就把光暗分开了。一直以来,光都被视为自然的馈赠,光更是艺术被看见的必要因素。
对于摄影师出身的艺术家乔瓦尼·欧祖拉来说,光是他进行艺术创作的材料。欧祖拉的作品表现着光学现象的微妙情绪与物理表征,充满了对光和色彩的敏锐感知,他善于激发观者新的感官体验,为观者营造独特的共鸣空间。
乔瓦尼·欧祖拉《无题-度过了一天-生活#1-7》,棉纸上艺术微喷、铝塑板、带框,每幅150×216cm,2016年
在此次展览中,艺术家根据复星艺术中心空间特别设计,为观众打造了日夜共存的奇妙体验。展览以日夜变化为线索,随着展线的深入,展厅的光线也逐渐变暗。跟随着作品《无题-度过了一天-生活#1-7》,观众也仿佛由日到夜走过了一天。
对于艺术家而言,这是一种空间设定:同一场地被两种光线效果划分——幽暗的情境与明朗的光线形成对比。与此同时,这也是一种时间设定:一天的时间被浓缩在同一空间内部。
在缺乏光亮的情况下,黑暗反而成为一种力量,让观众自省式地观照作品。“被看见”只是一种外在形式,“被思考”才是艺术家最终所追求的。
BAZAAR:如何解读“我若解释,你不会懂”这一与传统概念正相反的题目?
乔瓦尼·欧祖拉:希望这个展览能够推动观众向自我发问,通过“我在哪”、“我看到了什么”、“我的状态如何”等一系列问题来强调每个人的自我认知与自我意识。
BAZAAR:为何为展览设计了如此特别的灯光?
乔瓦尼·欧祖拉:光明和黑暗是光的两个极点,光线过强的状态下其实更容易让人迷失,而黑暗却会让人更加关注自身、聚焦自我,用自己的知觉来思考和体验。希望在黑暗中观众可以从内而外地感受作品、融入展览,甚至成为点亮作品的那束光。
▲「 力量来源于对比冲突 」
在乔瓦尼·欧祖拉的作品中,其实充满了光明与黑暗、大陆与小岛、无限与局促这样的对比。这位出生于欧洲著名艺术中心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没有“近水楼台先得月”地继承欧洲艺术传统,而是跑到了遥远的加那利群岛进行艺术创作。
对于乔瓦尼·欧祖拉来说,被艺术包围甚至成为一种束缚,小岛的离群索居反而带来了新鲜的风景,让生活和创作都变得更自由。
在有限的小岛上,艺术家开始了无限的探索。沉船碎片、螺旋桨、锈迹斑斑的船链、航海地图,都是小岛给予他的财富,乔瓦尼·欧祖拉以理性思考为这些庸常之物注入新能量,为观者呈现了充满自我审视的风景。
艺术家在对时间、自然、能量和未知的探寻与反思中,不断进行自我重建,并试图探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通过个体与群体的对话来标记历史。
BAZAAR:类似于中国园林中“窗景”的概念,为何常用窗口的元素为画面构筑另一层空间?
乔瓦尼·欧祖拉:我所拍摄的环境是一个类似地堡一样的建筑,我希望用窗口来表达可能与希望,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地平线的对比更能传递出一种力量。
BAZAAR:周遭的环境如何影响你的创作?
乔瓦尼·欧祖拉:群岛远离欧洲大陆,仿佛世界的尽头,却带来一种稳定性,海洋未知而无穷无尽,岛屿成为了一种保护。边界感创造了更多的冲突,从而形成力量。
BAZAAR:对于此次的《隐形-不可见的沉船》邀请观众进行涂鸦工作坊的“在地性”互动有何期待?
乔瓦尼·欧祖拉:我想给大家一个表达自我的机会,期待看到每个人的想法与表现,在参与中进行新的探讨。通过对大众发出挑战和提问,我希望能够激发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也希望作品中隐形的科技与强调表现的涂鸦形成对比。
▲「 从沙迦刮来的热浪 」
跨越6000余公里,杨福东将沙迦“搬到了”上海,在相对密闭的展厅中,标准的沙漠风景、耳畔回荡的阿拉伯经文,甚至是大漠孤烟直以及热浪习习都被复制到上海。受沙迦艺术基金会委托,杨福东为第十一届沙迦双年展特别创作“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8屏影像装置。
艺术家用20天走遍沙迦的清真寺、沙漠、海岸、港口,捕捉当地的日常生活与人物,以照片和动态影片截屏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展现了多屏构建的美学和不同寻常的诗意。
杨福东凝固的时间影像让观众从习惯的视觉经验中抽离,其克制的静帧与诗一般流淌的影像颇有几分玛格南新闻摄影与小津安二郎电影的意味。观众得以跟随艺术家脱离熟悉的语境,以“他者”的眼光看待人类面对不同文化时的碰撞。
BAZAAR:你怎样解读展览的题目“轻轻的推门而进,或站在原地”?
杨福东:就像一个背包客来到陌生的地方,会站在大门前犹豫,旅程结束他将自己的体验通过明信片邮寄给朋友,但是没有太多的语言,只是通过画面的呈现让朋友去构想,因为我们总是没法说出全部。
BAZAAR:在不同的文化环境创作有何特别体会?
杨福东:中东陌生又遥远,第一次在国外拍摄,很希望尝试去表现不同的世界,沙迦艺术基金会给了我很大的创作自由,我可以无限制地去了解沙迦。在拍摄中有很多不期而遇,比如影片中玩鹰的青年就是在沙漠中偶遇的。
BAZAAR:在拍摄时,你如何定位与沙迦的关系?
杨福东:我就像一个保有距离的观者,希望用纪实的风格呈现凝固的瞬间,用活动影像形成对凝固瞬间的想象。
▲「 将剪辑交给观众 」
在8屏影像的包围中,观众很容易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浸没感,与舒缓的时间线相对立,作品所呈现的空间令人目不暇接。几乎是每一秒钟,观众都要为接下来故事的发生作出选择。
自2006年起,杨福东开始创作这种多屏视频作品,在叙事上一改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以更加贴近真实的多元视角呈现现实的本来面目。每一帧画面都成为了拼凑故事全貌的拼图碎片。
杨福东并不谋求个人的精神质感透过屏幕成为人们面对当下境遇的引领力量,而将作品的最终解释权交于观众,将故事线索铺陈于多面屏幕之中,任观者基于个人理解,寻找、分析和组织属于自己的叙事,引发观众与作品发生对话和思考。
BAZAAR:为什么选择黑白影像呈现作品?
杨福东:黑白更加纯粹,就像他们的宗教信仰。
BAZAAR:当8屏并置,你怎样看待观众选择的观看方式?
杨福东:作品放在那里,观众会组成自己的拼图,这要看大家怎么理解未知的生活。当所有的屏幕呈现在眼前,焦点不可能涵盖所有,反而形成一种“余光电影”,通过余光感受视觉画面,每个人会根据选择看到自己想看的东西,编织自己的片子,每个人都是独立的导演。
▲▲▲正在展出▲▲▲
展览:“乔瓦尼·欧祖拉&杨福东双个展”
时间:2019年6月22日-8月18日
地址:复星艺术中心
上海黄浦区中山东二路600号
[编辑、采访、文/芦皙][图片提供/复星艺术中心]
[本文由《时尚芭莎》艺术部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