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大考下的复星医药:研发投入大幅攀升 做“高品质可负担”创新药

发布时间:2020-06-22 内容来源于: 浏览量:

近日,复星医药获RKS中证800成分股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评级BBB级,领跑A股上市公司。新冠疫情肆虐当下,ESG表现优秀的企业往往也更吸引投资者的关注。复星医药也展现出了行业龙头企业的担当,从新冠疫情相关产品研发、医疗服务、公益捐助等多方面支持抗疫。


复星医药董事长陈启宇表示,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与社会和谐共生的纽带,公司将社会责任战略融入公司整体发展战略中。对中国医药企业而言,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研发投入大幅攀升 2/3用于创新药研发


复星医药的业务覆盖医药健康全产业链,以药品制造与研发为核心,围绕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持续提高创新能力、整合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主营业务稳定增长。2019年实现营收285.85亿元,同比增长14.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3.22亿元,同比增长22.66%。
创新研发为核心驱动因素。2019年,复星医药研发投入34.63亿元,同比增长38.15%,超2/3的研发费用都用于创新药。经过多年的专业化经营,公司已在代谢及消化系统、抗肿瘤、抗感染、中枢神经系统、心血管及血液系统等领域拥有多个优势产品。

新冠疫情突发,复星医药加速推进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研制,子公司复星长征研发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已取得国家药监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欧盟CE认证及美国FDA紧急使用授权(EUA)。


与此同时,公司充分利用自身国际化的研发能力和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疫苗开发。2020年3月,复星医药获得了BioNTech许可,在中国独家开发和商业化基于其专有的mRNA技术平台研发的新冠疫苗产品,该项合作将耗资1.35亿美元。复星医药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心总裁兼首席医学官回爱民博士透露,该疫苗已经于4月底在德国进入临床试验,5月4日在美国进入临床试验,国内临床试验的相关工作也已在紧锣密鼓准备中。“我们希望通过研发疫苗,对阻止疫情全球蔓延做出贡献。”

瞄准未被满足需求 重点布局肿瘤领域


“时刻想着患者、一线医生的需求,这就是一种社会责任感。”在谈及企业社会责任与研发创新的关系时,回爱民表示,复星医药的研发管线布局着眼于解决患者的病痛。围绕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公司建立了小分子创新药、高价值仿制药、生物药和细胞治疗等国际化的研发平台,重点布局肿瘤、神经系统、罕见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其中,肿瘤领域是研发布局的重中之重,“该领域未被满足的需求最大,虽不断有新药上市,但我国肿瘤患者整体的五年生存率仍只有30%多,远低于美国(约60%)。”回爱民说。

目前,复星医药有多款针对肺癌、乳腺癌、淋巴瘤等大癌种的药物在研或上市。2019年开始,公司的创新研发步入收获期,生物药平台复宏汉霖的利妥昔单抗汉利康®已经上市、阿达木单抗HLX03国内申报新药上市。今年2月,合营公司复星凯特递交了益基利仑赛注射液的上市申请,系国内首个报产的CAR-T疗法。今年3月,公司首个引进的小分子创新药阿伐曲泊帕片在中国获批上市,主要用于择期行诊断性操作或手术的慢性肝病相关血小板减少症,肿瘤化疗引起的血小板减少适应症正在开发中。今年5月,曲妥珠单抗HLX02欧盟上市申请获EMA CHMP推荐批准。此外,小分子项目持续推进、多项国外临床试验进展顺利。
“我们在肿瘤领域的布局更具中国特色,如肝癌、食管癌、胃癌,这些在中国发病率、死亡率都位居肿瘤疾病的前列,但是在欧美却不常见。”回爱民指出,目前市场上针对肝癌、食管癌、胃癌的药物只有几种,且化疗药占比较大,与有着多达20多种抗癌药物的肺癌、乳腺癌等相比,差距很大。在回爱民看来,中国制药企业要有自己的担当,着眼于国人未被满足的需求。瞄准这些中国特色肿瘤,既是挑战,又充满机遇,并有可能成为引领世界的快速通道。国际化是中国药企的必由之路,2020年,复星医药在境外开展的临床试验累计将会达到10余项。

高品质可负担 提升药物可及性


以患者可支付的高质量仿制药及以临床为需求导向的高价值创新都是复星医药努力的方向。“高品质、可负担”是复星医药创新的一个重要价值主张。


除上述提及的抗肿瘤领域外,在抗感染领域,创新药注射用青蒿琥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重症疟疾治疗药物,在非洲已挽救2400多万人的生命。


此外,复星医药通过自主研发、许可引进等模式,在肿瘤、眼科、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等领域拥有多个在研罕见病药物。


在回爱民看来,提高药物可及性与企业盈利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如果一个药企的产品能真正解决民众的病痛,那它才会发展成为一个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复星医药将持续创新,为患者和客户提供更优质、更可及、更可负担的产品和服务,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健康所带来的幸福生活。

分享
x

抖音二维码

扫一扫